不支持Flash

中国寒地冬小麦新品种有望大幅提高粮食产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2日 10:00 新华网

  新华网哈尔滨3月2日电(记者 范迎春) 中国农业科研人员培育出第一个适合于北方高寒地区种植的冬小麦新品种,新品种有望把中国冬小麦的产区推移到地域辽阔的北方各省份,提高中国粮食产能。

  由东北农业大学历时多年培育出的“东农冬麦1号”冬小麦新品种,日前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新品种评审委员会的评定。

  “冬小麦比春小麦有很多优越性,冬麦北移是中国几代农业科研人员的梦想。”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魏湜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魏湜说,正常年份冬小麦单产要高于春小麦30%以上。如果目前北方各省份的春小麦产区改种冬小麦,增产的数量将数以百万吨计。如果扩大种植面积,增产的潜力更不可低估。

  以黑龙江省为例,如果按照目前500万亩左右的春小麦种植面积增产30%计算,相当于增加了150多万亩耕地;按照目前黑龙江春小麦正常年份的平均亩产200公斤计算,可以直接增加产量30万吨。

  “以目前的消费水平,30万吨粮食可供300万城市人口食用一年。”魏湜说。

  “东农冬麦1号”是在冬季漫长、气候条件相对恶劣的黑龙江省培育出来的。它博采世界上一些强冬性小麦家族的优良性,通过多年组配、杂交形成了“体质”更强壮的新支系。

  2003年至2006年,“东农冬麦1号”在北纬47度左右的黑龙江省东北部的饶河县等地进行示范生产,表现出良好的抗旱性和稳产能力,在纯自然的条件下能够安全越冬,返青成活率平均达到85%以上。

  主持这项研究的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小麦育种专家佟明耀介绍说,2005年黑龙江东部发生严重春旱,当年“东农冬麦1号”300亩试验田平均亩产260公斤,而试验区当地春小麦平均亩产仅100公斤左右。

  饶河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董广林说,试验种植中应用了垄沟双行播种、大豆套种等保护性栽培技术,有利于防风积雪和增温保墒,增强了小麦越冬的安全性。

  小麦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品种之一。作为人口大国,小麦在中国主要作为加工面粉的原料,用于食物消费。

  由于产量偏低、效益差,中国北方各省份小麦种植面积自上世纪末期以来急剧减少。在素有“中国粮仓”美誉的黑龙江省,小麦种植面积从高峰时期的3000多万亩下降到目前的500万亩左右。

  据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2005/2006年度中国小麦总产量为9616万吨,其中冬麦9100万吨,春麦516万吨。本年度全国小麦消费总量约为1.1亿吨左右,产需存在较大缺口。本土产能不足,致使中国小麦长期呈净进口态势。

  中国素有“长城以北不种冬麦”的传统认识。世界上一些小麦主产国家不断把冬麦种植区域向北方推移的成功实践,促使中国积极寻求解决小麦布局问题。

  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统计说,这个区2006年小麦种植面积为610万亩,总产量150万吨。自治区农牧业厅种植业处官员文占平说:“如果通过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解决小麦产量和品质问题,北方省份的小麦种植面积会自然回升。”

  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也是中国两大大豆主产区。文占平说,扩大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还可以通过麦豆轮作解决大豆种植的重迎茬难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