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浙江经验 现身说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7日 21:41 浙江市场导报

    撰稿/何颖

  编者按

  今年初,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共浙江省委共同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点项目《浙江经验与中国发展——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在浙江》出版,书中全面总结出了浙江的发展经验:浙江经济民本多元,社会包容有序,文化自强创新,政府服务有为,党建坚强有力。

  现如今,全省都在温习浙江发展经验,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冷溶甚至说:“浙江经验值得全国借鉴”。

  记得有人说过,一百个人读《王子复仇记》,就会有一百个自我式的哈姆雷特。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视角不同,对浙江发展经验的体会也会有所侧重。我们采访了学者、协会领导、浙商、外地人这四者,探究他们心目中的浙江经验又是什么呢?

  “浙江人还有一个大优点就是团结”——协会秘书长的体会

  人物:杨拥军

  身份:浙江省私营

  (民营)企业协会秘书长

  “七山一水二分地”的浙江不是资源大省,但浙江经济为什么会如此充满活力,浙江人为什么会如此成功?杨拥军告诉浙江市场导报记者,这和浙江人勤奋、务实、创新的人文精神有着密切关系。浙江人的勤奋不同于别的地方的人,浙江人求变化、求创新,不仅仅满足于成天忙忙碌碌,而且能接受新的变化,只要有机会就想着要开创一番事业,就连小摊贩都想着年年有变化、有创新;浙江人的务实也不同于其他地方,浙江人要求效益,投入的每一块钱都要有回报。

  浙江人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团结。杨拥军以温州人为例,温州人到世界各地,哪怕你一分钱没有,说自己是温州人,要找温州商会,有吃有喝有住。如果要开一个小店,钱都可以借给你,输了算我们的,赢了是你们的,这个就是温州人的团结。这是在国内其他地方所缺乏的。温州人彼此信任,比如说,两个人合作开了两个公司,一个在温州,一个在上海,一个人管一个公司,不用查账,一年看一次就可以了,彼此信得过,商业信誉非常好。

  杨拥军又以

义乌为例,这个一无资源、二无国家投资的中国草根城市的典型,如今却成为
中国经济
活力最为强劲的县级市:0.1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本地人口60多万,但几乎容纳了一倍的外来人口和上万人的外商。义乌的成功,市场主体无疑起了基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但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在市场建设、规划、管理中作用,则是关键性的外部推动因素。

  “浙商不懈进取的精神”

  ——企业家的切身体验

  人物:陶晓莺

  身份:杭州三替集团总经理

  浙江人能够取得成功还是根源于那种吃苦耐劳、不懈进取的精神。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目标,浙江人什么苦都能吃,什么脏活、苦活、累活都肯干。在山西,有许多经商的浙江人,他们特别勤奋,许多人“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生意做得很大,有的甚至资产过千万了,也没有一点老板的派头,许多体力活还是自己做。浙江很多民营企业家是靠艰苦精神发家的,为了创业,他们挤过火车,吃过方便面。而在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时,甚至一辈子也不愁吃穿时,他们没有“小富即安”,而是仍继续奋斗,要将企业做成国内品牌,做成享誉世界的品牌。

  几乎每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都有一部艰辛的创业史。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想尽千方百计,走过千山万水,说遍千言万语,历经千难万险。对于认准了的事,绝不半途而废。一个地方没有发展余地,就换个地方接着干;一种办法行不通,就另找路子,开辟新的发展天地。

  “肯吃苦,能吃苦”

  ——外地人的旁观

  人物:黄群

  身份:杭州某软件公司员工

  黄群来自四川,去年硕士毕业,目前是某软件公司的工程师,这是他在杭州的第七个年头。当导报记者让他谈谈浙江人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时,“肯吃苦,能吃苦”黄群脱口而出。

  以前在他的印象中,浙江经济发达,浙江人肯定不能吃苦,但在六年的大学生活中,他亲眼看到身边的浙江同学在不缺钱花的情况下,靠自己的双手赚钱。他们周六大清早坐上两个小时的火车去义乌进货,再花两个小时从义乌回来,将所进的货物驮去卖。花上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却只能赚取很少的利润。

  “浙江人当老板的意识很强,这或许是另一个原因吧。”广东人也很有钱,但是他们很留恋既得财富,特别是当自己的经营前景不明朗时,决策上可能变得更保守。浙江人明显不同,他们有钱就赚,不会让资金闲置。他们努力抓住每一个赚钱的机遇,今天帮着打工,明天就争取入股,后天可能就与你竞争了。“我们公司跳槽出去自己单干的大多数是浙江人,并且发展得倒挺不错的,虽然创业初期会遇到一些困难,但肯吃苦、能吃苦的精神让他们坚持下来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4,8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