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2007宏观向好 根基不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5日 11:56 东方早报

  展望今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较快、物价较稳、效益较好”的局面。但产能过剩压力和就业再就业压力比2006年加大。不过控制货币流动性、进而控制国内经济过热的宏观调控政策仍可能进一步加强。

  2006回顾:增长超预期

   去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幅度又一次让国民领会到“任何预测都是苍白无力”这句话的真谛。

  统计显示,2006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094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7%,加快0.3个百分点,是连续第四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趋加强,经济总量在全球位居第四,对外贸易总量位居全球第三,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15%。

  从三大产业的增长速度看,第二产业增加值102004亿元,增长12.5%,高于去年同期0.8个百分点,投资的持续旺盛是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加快的重要原因;第一、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均略有降低,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4700亿元,增长5.0%,低于去年同期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2703亿元,增长10.3%,低于去年同期0.2个百分点。

  此外,2006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受粮食及相关产品价格上涨因素影响,12月CPI同比涨幅达到2.8%,环比上涨0.9%,创全年单月最大涨幅纪录。去年国际粮食减产拉动国际粮价大幅上涨,中国去年获得了粮食大丰收,加之充足的粮食储备,2007年粮食价格不会对CPI造成很大的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流动性过剩等均会成为2007年内推动CPI上行的因素。

  渤海

证券宏观经济研究员胡天彤指出,2006年经济增长超出各方面的普遍预期,源于三驾马车的强劲推动:投资维持高位、顺差大幅增加以及消费增长的提速。2006年下半年,经济增速开始回落,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4%,比第二季度的峰值回落了近1个百分点,显示持续的宏观调控取得了一定成效。

  2007年展望:又好又快,平衡协调

  无论从何种角度看,2007年都将是挑战与希望并存的一年。

  去年末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又好又快,平衡协调”确定为2007年

中国经济的新坐标。“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预计,2007年中国经济将更为注重平衡增长,包括调整消费与投资的关系,强化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包括推动外贸和外资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进出口贸易逐步趋于平衡。”胡天彤说。

  他表示,总体看,2007年投资增幅会略有降低,但仍会保持在22%左右;消费增幅有望保持较快增长;而在贸易结构仍以加工贸易为主的情况下,顺差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全年经济增速仍会保持在10%以上。

  但他同时指出,我国目前经济运行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经济增长的成本不断加大。主要表现在环境、能耗、农民工社会保障等问题突出。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货币信贷投放过快虽有所缓解,但投资增长偏快、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三是外贸顺差过大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加剧。四是收入分配差距继续扩大。

  来自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的宏观经济预测信息显示,2007年,中国有望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85851.7亿元,增长12.5%,其中城市消费增长13.1%,农村消费增长11.3%。预计2007年我国进出口增长速度将明显下降,全年进出口增长速度将分别达到17%、15%,进出口增长更趋均衡。

    早报记者 陈其珏

订阅东方早报请登陆东方早报网站或拨打8008208696;优惠多多、实惠多多、资讯多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