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200亿利差损挑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1日 11:01 《财经》杂志
1999年6月前签下的高利率保单将在未来侵蚀平安的内涵价值——能找到彻底的解决方案吗? □ 本刊记者 何禹欣/文 与其他国内保险公司的境遇一样,1995年到1999年间,平安对其部分寿险产品提供了5%-9%的保证收益率。此后,随着市场利率走低,投资收益率无法覆盖保证收益率,形成了巨额利差损。根据平安证券的数据,截至2006年9月30日,平安在1999年6月前承保的有效业务价值为-212.63亿元。 背负更加沉重负担的中国人寿在海外上市前,通过重组,将其相应的高利率保单剥离到了集团公司,而平安则必须依靠自身力量消化这一部分利差损。 平安集团总经理助理兼总精算师姚波在路演中表示,高利率保单在寿险总体保单占比是逐年下降的,已从2003年的45%下降到2006年9月的38%左右。 银河证券的报告则指出,截至2005年9月,平安的这部分高利率保单的准备金余额约为990亿元,平均负债成本为6.5%;该部分保单的续期保费收入,约占公司同期保费收入的10%左右。 根据公司精算假设,该部分保单准备金余额约在2050年前后达到峰值,约为1700亿元。从公司内含价值的构成看,该部分保单2005年和2006年9月对内含价值的贡献分别为-27.7%和-25.8%。随着时间推移,其对内含价值的侵蚀作用逐步减弱,但将长期存在。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北京路演时,也提到了对这部分“历史遗产”的考虑。“在‘国十条’出来后,我们就马上提出了一个彻底的解决方案。” 他分析,美国保险公司投资以债券为主,而欧洲保险公司的投资组合里有很多股权投资。在中国的现实情况下,债券很难买,而股市风险太高,平安于是提出希望进行更多的基础建设投资,以与上述高利率保单实现时间上的匹配。 “去年国务院已经批准了平安100亿元的基建投资项目。如果我们能够找到900多亿这类投资,不但解决了我们的高利率保单问题,还对公司赢利能有贡献。”马明哲说。 对此,银河证券认为,国内基础设施类资产多数是以国家财政投资形成,特别是大型的未来收益较好的基建资产。这类资产未来将逐步通过资产证券化等形式,由国家资产转为市场主体持有,但平安的非国有背景,可能并“不利于对优质基础设施的收购”。-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