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流动性管理仍是调控重点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6日 09:44 金融时报
2月15日,央行公布了1月份最新的金融统计数据。该数据显示,截至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5.2万亿元,同比增长15.9%,增幅比去年末低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3.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12.9万亿元,同比增长20.2%。 对此,市场人士普遍认为,1月份货币供应量增速放缓,说明2006年以来,央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大力回收流动性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尤其是自今年1月15日起,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第4次上调,使得前期宏观调控的成效得到进一步巩固。 “根据历史数据,自2006年初至今我国已连续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累计上调2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执行9.5%的标准,这意味着又有1600亿元锁进央行的铁笼子。”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1月份货币供应量增速放缓,就是此次央行再次为紧缩流动性“加码”的最直接反映。 值得关注的是,1月份狭义货币M1的增速却仍在走高。M1当月余额12.9万亿元,同比增长20.2%。与此同时,1月末,人民币储蓄存款增速继续下降,1月末,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为16.2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幅比去年末低5.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1.8个百分点。 央行称,广义货币M2与狭义货币M1的变化与春节日期较晚所产生的基期因素有关。而有关专家分析认为,M1和M2增速之差的“喇叭口”进一步缩小,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存款结构更趋向活期化或短期化的趋势,其中股市对于居民储蓄的分流作用不可低估。 对此,赵锡军分析指出,自2006年5月份以来,由于股市行情看涨、成交量较大,分流了一部分居民储蓄存款,导致了居民储蓄存款增幅明显减缓。截至去年10月末,人民币储蓄存款比上月减少76亿元,出现自2001年6月份以来的首次月度储蓄存款下降,“从目前情况分析,2007年股票市场对于居民储蓄的资金分流效应仍在显现。” 不可否认,央行新年伊始就采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办法,对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进行抑制,有助于缓解流动性过剩,但依然严峻的流动性过剩局面却不容乐观。对于过剩流动性的估计,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境内的流动性过剩已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在香港表示,在考虑了货币乘数效应之后,对流动性的粗略计算得出,当前我国过剩的流动性达到30万亿元;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当前过剩的流动性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日前估计,考虑到央行近年来回收的流动性,以及经济增长新增的货币需求,目前在外的流动性只有4000亿元。 事实上,抛开对于过剩流动性数量的估计不谈,流动性问题已经引起了监管当局的高度警惕。在央行1月15日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之后,1月份结束的央行年度工作会议,明确了2007年将继续执行稳健货币政策,协调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并提出了广义货币M2增长16%的调控目标;此后,在2月9日发布的2006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表示:对冲过剩流动性仍将是央行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未来一段时间央行可能将不得不继续面对银行体系流动性供给过多的局面,从而再次表明了央行的立场,即2007年央行货币政策将紧紧扣住“与流动性作战”这一主题而展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认为,从银行角度来看,当前货币信贷增长偏快的因素并未得到根本遏制和消除,信贷增幅减缓的基础还不稳固。尽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能直接冻结商业银行资金,抑制银行信贷资金过快增长,但是其效果还要取决于存款增长速度的大小。此外,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国内问题,如果国内外条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国际收支较大顺差仍可能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持续,从而进一步加剧流动性过剩。 他认为,尽管从1月份数据看,前期货币政策调控效果正在显现,但由于市场流动性依旧充裕,所以流动性管理仍将是央行的调控重点。可以预计,M2增速应会进一步减缓,而公开市场操作和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仍将是央行抵御流动性过剩的手段。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