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投资持续上升 发改委专家称不必担忧投资挤消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5日 15:49 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我国投资率持续上升,有人担心过多的资金用于投资会对消费形成挤占效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张汉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我国的投资不会挤消费,而且会促进消费。不必担忧投资率的上升和消费率的下降。

  数据显示,1992年到2005年这14年间,我国的最终消费率由62.4%下降到51.9%,投资率(资本形成率)则在2005年达到41.5%,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4%,继续保持高增长。张汉亚认为投资率上升,消费率下降,是有两个大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消费率下降的阶段。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看,一个国家在向工业化发展的经济快速增长阶段,普遍存在投资率上升和消费率下降的现象。如韩国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连续6年GDP平均增长10.2%之后,最低的消费率出现在1988年,为60.6%;日本在1961至1970年GDP连续10年的高增长之后,消费率在1970年降至59.7%,是近50年间的最低点。我国目前处于向工业化转变的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也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和生产能力快速增长,消费需求增长相对缓慢的发展阶段,投资增长必然快于消费增长。

  另一个原因则是统计数字不能准确反映消费和投资的比率。投资的实际数量统计偏高,对消费的数量统计偏低,此外由于价格的不同也导致了投资消费的比率发生偏差。他认为,有许多费用不应该算入固定资产投资之中。在投资所需要的三大材料中,水泥的需求最能反映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情况,2005年投资比上年增长26.0%,但水泥产量仅增长10.6%。

  在消费的统计方面,一些难以统计的消费则没有计入。例如城市及其郊区居民出租房屋是租房者的消费,有许多是私下进行没有通过

房屋租赁公司,没办法统计。据建设部的统计,2005年居民购房支出达1.42万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是居民自己居住,属于住房消费,大于住宅建设投资的数量。这笔费用既没有计入投资,也没有计入消费。另外还有居民在教育等方面的额外支出也难以进入消费统计的数据之中。

  张汉亚说,近几年我国的消费总量每年以超过GDP增长2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增长,消费率下降是由于投资增长速度更快。从我国的现状看,除了住房还难以全面满足需求外,绝大多数的居民消费都不存在供应紧张的问题,而且许多消费品供大于求,在原材料价格等生产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仍然降价销售,消费不可能更快增长;另一方面由于教育、养老等预期开支和缺少合适的消费热点而使消费不能随收入同步增长。因此,不是由于投资过多挤了消费,即使我们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增长,消费也不会以超过目前的速度增长。(方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