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国最大小商品诈骗案侦破内情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2日 09:59 法制日报
141名义乌商户被骗2700万 警方寻求境外协助追回货物 国际间司法协助仍需加强 报案 李代林向义乌国际商贸城141名商户赊账订购了2700余万元货物后,就“人间蒸发”了 侦查 李代林身份虚假,警方初步判断这是一起特大合同诈骗案件 抓获 冒名李代林的犯罪嫌疑人莫荣勇很快在广东被抓获 交代 被骗的35个集装箱货物经乌拉圭后由陆路运往巴拉圭 求助 为避免向多国请求司法协助,义乌市警方把目的地港所在国乌拉圭作为最佳的司法救助被请求国 斡旋 经过多方交涉,警方确保被扣货物所有权归属中国政府 返还 义乌警方与海关总署沟通后获准将被骗货物由公安机关免税返还受害者 警方支招防骗“真经” ●接单前必须验看对方身份证并留下复印件 ●对方身份有疑问要到公安或工商部门核查 ●现货现款并与执照持有人或法人签订合同 ●了解对方的经济实力付款能力和商业信誉 ●发现交易有诈骗嫌疑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商户缘何上当 ●当地的外贸市场成熟度远远不够 ●商户不了解商贸活动的规范手法 ●未经成熟的商业和市场氛围熏陶 ●缺乏运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与能力 本报记者 王斗斗 在这之前,经商多年的金作元做生意从没被骗过。 可这回,金老板栽到了一个叫莫荣勇的“80后”手上,被骗了八十多万元。 “我爸爸是搞建筑的大老板,他出钱让我到义乌来锻炼,我什么也不懂,大家多帮帮忙。” 这样的开场白,有多大杀伤力?包括金作元在内的义乌141个生意场老手,总共被骗走了两千七百多万元的货物。 2月1日,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金作元等12名经营户领回了被骗走的578万元货款。此前,另一批商户已经取回了被骗的价值2200万元的货物。 至此,在这起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小商品诈骗案”中被骗到境外的赃款赃物已全部返还给受害经营户。 2月9日至11日,记者来到义乌,从警方那里了解到这一案件的详细侦破内情。 报案 李代林“人间蒸发” 2006年3月25日晚,浙江省义乌市公安局接到群众报案称,义乌时代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以下简称时代公司)李代林向义乌国际商贸城141名市场经营者赊账订购了价值人民币两千七百余万元的玩具、计算器、皮具、针织品等货物,随后就“人间蒸发”了,约定付款时间为3月28日和29日。 义乌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大队长施远生告诉记者:“报案时,约定付款的时间还未到,但民警们还是按照经济犯罪案件受理规程仔细核查。结果,民警发现李代林身份虚假,短时间内便认定了李代林涉嫌诈骗的重大嫌疑,初步判断这是一起特大合同诈骗案件。” 追捕 案情轮廓逐渐清晰 义乌警方接到举报后立即展开侦查,并很快就在广东抓获了在此案中冒名李代林的犯罪嫌疑人莫荣勇。 随着莫荣勇的落网,这起涉案金额高达两千七百多万元的诈骗案轮廓清晰起来: 2005年6月,犯罪嫌疑人莫荣勇(化名李代林,广东人)伙同香港居民吴汉辉、澳门居民魏碧秋(均在逃)来到义乌,以外贸生意为幌子,未经注册自行设立了时代公司。 2005年7月至2006年1月,3人向义乌国际商贸城141家市场经营户订购了价值人民币两千七百余万元的玩具、计算器、皮具、针织品等货物,并承诺于3月28日至29日支付货款。3名犯罪嫌疑人在获取海运提货单后先后逃离义乌。 据了解,被骗的35个集装箱货物已由德国汉堡船务公司的货轮于3月22日之前运往乌拉圭蒙得维的亚港,预计于4月16日、4月23日和5月1日分别到港,然后经陆路运往巴拉圭东方城。 致电 请求乌拉圭司法协助 “由于案值巨大,被骗的141名市场经营户面临着巨额亏损,不少经营户甚至到了倾家荡产的地步。如何追回已运往国外的货物,最大限度地减少经营户的损失成为当务之急。”义乌市公安局局长黄宝坤介绍。 然而,“根据现行法律,我国警方无法对在他国海洋或公海上行驶的他国轮船上的赃物进行扣押,惟有启动国际司法救助。”义乌市公安局副局长王浦虹告诉记者,为避免向多国请求司法协助,义乌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把目的地港所在国即乌拉圭作为最佳的司法救助被请求国。 王浦虹进一步解释说,因为该批货物最终目的地所在国巴拉圭跟我国没有外交关系,而乌拉圭与我国虽然没有签订司法协助条约,但存在外交关系,开展工作相对方便。经过层层上报,公安部迅速向我国驻乌拉圭使馆提出协助侦破此案件的请求。 4月11日,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接到我驻乌拉圭使馆的回函,称乌方原则同意协助截扣货物,但要求出具由法官签署的扣押令。 “根据本案实际,案件尚在公安侦查阶段,由法官签署扣押令很难操作。经向乌方解释两国司法体制的差别以及本案的实际情况,乌方最后要求我们出具在押犯罪嫌疑人的逮捕手续,并以检察官名义提交扣押令。”办案民警张旭华向记者介绍说。 于是,义乌市检察院迅速提前介入,对莫荣勇批准逮捕,并在24小时内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同意,以办案检察官的名义出具了《关于请求协作扣押涉案赃物的请求书》。 追赃 出境斡旋货物归属权 4月23日和5月1日,乌拉圭海军稽查处和海关成功扣留了两批共计26个货柜的赃物,但因犯罪嫌疑人已将第一批9个集装箱货柜在阿根廷换装货轮,导致该9个货柜被提走并运往巴拉圭东方城。 乌方成功扣留被骗货物后,由于巴拉圭收货方不断向乌方海军、海关诉求权利,加之货物放行要履行繁琐的法律程序。为防止已扣货物节外生枝,义乌警方派出两名民警,随公安部、浙江省公安厅的警官前往乌拉圭斡旋此事,工作组重点围绕乌方刑事法官和检察官开展工作。 乌方检察官提出该案件是民事案件,应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解决;乌法官提出中国政府要提供担保,承担在该批货物交还中国政府后,有第三人主张权利时的责任。 我国警方采取变通的方法应对,由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出具诉求法律诉讼途径函,并加盖驻乌使馆公章,最终得到法官认可。 经过多次交涉,终于促使乌方海军签发了将货物返还给中国政府的放行令。拿到放行令后,警官小组与德国汉堡船务公司进行了两次谈判,最终换到了货物的小提单,确保被扣货物的所有权归属中国政府。 返运 货物免税返还受害者 去年国庆节后,两千七百余万元被骗的货物大部分远渡重洋重返中国,陆续运抵宁波口岸。此时,一个新的问题又摆在了海关的面前。按规定,凡是入关的货物都得缴纳关税。 “可这些不是一般的进口货物,而是千辛万苦从国外追回来的赃物。如果要征税,显然要增加被骗经营户的负担。”施远生说。 义乌警方又赴北京,到海关总署进行沟通。最后,海关总署同意将被骗货物由公安机关免税返还受害者。 10月26日,追回的第一批货柜运抵义乌海关监管仓库。10月27日,所有货柜到达义乌。这批货物从乌拉圭起运后,境外的犯罪嫌疑人慑于法律威力,放弃了向乌海关主张权利的申请,并通过其委托的律师同义乌市公安局协调退赃9个已被提取的货柜事宜。 教训都是赊账经营惹的祸 “这141家经营户被骗并不是一个偶然,这源于义乌小商品市场由来已久的赊账经营方式。”王浦虹分析说,由于小商品供大于需,市场竞争激烈,不少商户采用先送货后收款的方式,久而久之,赊货经营在中国小商品城商户中成为流行的经营方式。 王浦虹认为,正是由于赊账这样的“惯例”,义乌商户“防火墙”上的致命漏洞才得以显露,义乌这些生意场老手才交出如此高额的“学费”。 有关专家在分析义乌合同诈骗案的时候认为,骗子之所以得手,只能说明当地的外贸市场成熟度远远不够。被骗的个体经营户们,没有经过成熟的商业和市场氛围的熏陶,他们对市场经济中商贸活动的规范手法,以及运用相关法律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与能力,都显得比较薄弱。 本报义乌(浙江)2月11日电 案意 近年来,一些没有与我国签订司法协助条约的国家,已经成为一些经济犯罪者逃避法律制裁的首选地,他们钻的就是国与国之间法律规定不同、处置也不同的空子。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与世界上48个国家签署了72个司法协助条约或协定,同时,还与24个国家签署了引渡条约,加入了25个含有司法协助内容的多边公约或条约。 从表面看数量并不算少,然而,相对于全世界二百余个国家和地区来说,仍有局限性。 司法协助条约的一大功用正是化解国与国之间的法律差异,使某些复杂问题变得简单。因此,加快与世界上更多国家签署司法协助条约,才能彻底打消不法之徒的非分之想。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