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价格太低使浪费和高能耗降不下来 政府要减弱经济性管制强化社会性管制
张丽丽 邢渊渊
自从国家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以来,发展循环经济日益受到各方重视。以资源循环利用、避免废物产生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战略包括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和废弃物再生利用等内容,这一战略究竟该如何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该发挥何种职能?为此,本报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
必须做出的战略性选择
问:我国目前大力倡导建设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是什么?
刘世锦:我国堪称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大多数资源的人均拥有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土地、水等不可移动或移动性差的资源约束更为明显。我国经济正处在并将在今后相当一个时期继续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而这一时期是整个工业化进程中单位产出资源消耗比率上升的时期。近年来,尽管从大多数的技术经济指标看能耗是下降的,但由于能源消耗较高产业的比重上升,总的能耗系数还是上升了。从发展趋势看,这种状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体制和政策环境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现实中可以看到很多例子,处在相同行业,面对大体相同的发展条件,企业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程度可以有很大差别,主要原因就在于体制和政策环境的不同。所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是由我国现阶段特定的资源环境条件、特定的发展阶段和特定的体制政策环境所决定的,不是我们主观上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客观上必须做出的战略性选择。
基础是让价格起作用
问:既然加强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那么您认为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刘世锦:最重要的是让价格起作用。近一个时期,“资源约束”问题讲得很多,其实,人类经济活动何时未曾受到过“资源约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市场是有效的,资源约束的强弱将表现为价格的高低。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经常看到一方面资源供给紧张,另一方面浪费严重的情况?是因为价格没有起到应有作用,当事人利益与资源节约缺少相关性。价格起作用,一是刺激供给,在开放条件下,既包括国内供给,也包括国际供给;二是促进节约,少花钱、多办事;三是鼓励技术创新,发展各种替代品。就目前大家关注的供给约束压力大的几种资源(如石油、铁矿石等)来说,增加供给的潜力,包括利用国际资源的潜力还不小,节约的潜力更大,通过技术创新发展替代品的潜力则不可限量。所谓“资源约束”只是表象,它背后的真实问题是“价格失效”,价格所带动的增产、节约和创新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还是要强调价格在节能降耗、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而这个价格应当依托市场而形成,能够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和市场的供求关系。此外,还要解决价格后面的企业改革、公平竞争和法规建设问题。
政府转向社会性管制
问: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发挥何种职能?
刘世锦:强调让价格起作用,并不意味着仅靠价格和市场在所有场合都能保障资源的有效配置。一个企业在生产产品的同时也产生污染,它将污染排放到企业外部,而不支付治理成本,由此增加企业利润。这部分利润实际上是以企业外部的人群和社会受到污染伤害为代价而获取的,是一种“掠夺性占有”。同样,在市场存在高额利润情况下,采用能耗过高而成本较低的设备或生产方法也能赚钱,但对社会是本来可避免的浪费。这些经济学所说的负的外部性需要政府管制介入加以解决。加强政府管制首先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由经济性管制向社会性管制的转变,所谓经济性管制是指管投资、管项目、管企业,社会性管制主要是指管安全、能耗、环保和相关技术标准等。这样一个转变至关重要。我们不能笼统地说政府管多了还是管少了,问题是不该管的还管得不少,该管的没有管,或者管得不到位。
深化改革进行制度创新
问:对于上面提到的价格起作用和加强政府管制,如何才能有效推进?
刘世锦:无论是发挥价格的基础性作用,还是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加强社会性管制,都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制度创新。比如继续推动资源价格的市场化,资源价格能够由市场决定的,要尽可能地交给市场;在存在大宗、长期资源交易的情况下,如电力企业与煤炭企业之间的电煤交易,铁矿石企业与钢铁企业之间的矿石交易,应鼓励企业通过参股、联营、订立长期合约等方式,形成长期稳定的供货关系;对不能或不能完全由市场决定其价格的某些垄断性、基础性的资源产品,政府的价格管制要形成反映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能够及时灵活调整、透明度高的机制,减少或防止资源价格的扭曲。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改进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实绩的考核办法,使地方政府在GDP指标之外更多地关注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要有相应的机制和政策的配合,例如某个地区被认为不适合发展工业,重点实行生态保护,为此要调低GDP指标,明确生态保护指标,另一方面,如何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法进行补偿,如何保障当地居民发展权益等,也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稳定持续的机制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