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工行快速“染蓝”推动恒指“内地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2日 09:16 金融时报

  2月9日,香港恒指服务有限公司发布恒生指数季度检讨结果。如同市场预期一样,工商银行(1398)将于3月21日起正式跻身恒指成份股。至此,先后于港交所上市的建行、中行和工行依次“染蓝”,内地金融股影响力进一步增大。

  按照规定,要想在上市三个月后进入恒指成份股,其市值需排名前五。而对于“A+H”同步上市,打破全球IPO纪录的工行来说,这并非难事。凭借自己的良好表现以及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肯定,工行股价也一路飙升。事实上,按1月4日A股6.79元的最高价计算,工行总市值曾一度超越花旗银行,名列世界第一。当然,市值并不与实力划等号,但它表明工行进入恒指成份股是顺理成章的事情。2月9日,工行H股收于4.7港元,较发行价上涨43.3%,按此价格计算,工行港股市值为3887亿港元。假设这一成份股变动于2007年2月7日生效,工行市值比重占成份股的3.07%,先前成为蓝筹股的建行和中行分别占3.20%和1.76%。

  伴随着内地银行股在香港资本市场的良好表现,内地银行业在港也有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前不久,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韦柏康表示,国内银行在港的市场占有率将会由目前约25%大幅提升至2010年的40%。事实上,国有银行的海外收购战略已经打响,其中一个收购地点便是香港,其中,建行斥资97.1亿元,收购位于香港的美国银行(亚洲),工行则收购了一家印尼银行。

  除了对内地金融股外,工行此次“染蓝”对整个港股也有着特殊意义。在市场人士看来,之前建行成为蓝筹股开创了H股的先河,而工行和同时“晋升”的中国人寿(2628)则昭示着恒指“内地化”趋势的日益明显。

  在过去的2006年,有多家公司赴港上市,恒指中的中资成分不断增加。尽管H股对恒指的影响力不断增加,但幅度有限。仅以三家银行股为例:建行、中行和工行的H股总市值近1.8万亿港元,超过第一大港股汇丰控股的1.62万亿。但三家银行股分别加上了15%、30%和40%的流通系数,能计入恒生指数的市值缩水至4000亿左右,影响力远不如汇丰(其流通系数为100%)。经过这次调整,上述情况有所改观。恒指服务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关永盛称,今后H股公司在恒指市值比重(以2月7日计)将从5%增加到13.6%,与H股目前占港股市值比重25%仍有一段距离,所以将有更多H股加入恒指。

  面对媒体时,恒指掌门人关永盛强调,目前香港资本市场上只有90余家内地企业,占比不到10%,在未来一段时间,恒指和上证综合指数关联不会太大。但他表示,恒指中国企成分不断增加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恒指也因此作出巨大转变,允许越来越多的国企股进入成分股行列。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