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央行货币政策盯紧一月数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2日 07:57 经济观察报

  Logan Wright / 文

  中国人民银行将公布1月份中国货币供应及新增贷款数据。2006年货币供应(M2)增长速度为16.9%,高于央行16%的目标值。今年金融工作会议之后,央行暗示2007年货币供应增长目标仍为16%。临近2006年尾声,M2确有放缓,显示出宏观调控的效果。

  中国货币供应越来越具流动性,主要原因在于红火的股市表现吸走家庭及企业的长期存款。2006年12月份,M1年同比增长率继2005年1月份以来首次超过M2,达到17.5%。

  活期存款增长率(M1-M0)快速上涨,说明家庭及企业存款大规模流向

股票市场。1月份中国的储户是否还会将大量的金钱投入股市呢?我们拭目以待。

  1月份数据还有助于确定2007年银行贷款的走向。去年,银行新增贷款31800亿元,比央行的目标25000亿元高27%。其中,12600亿元发生在第一季度,仅1月份就新增5658亿元。鉴于上一年末流动性冲击,1月份的银行贷款活动总是异常活跃。央行非常担心贷款及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2月6日曾警示银行应改善其贷款结构,并且限制用于新投资项目的中长期贷款。此外,央行吸收流动性的举措已经开始与商业银行的动机发生冲突。央行希望限制新增贷款,但是近期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却不得不在股东的要求下增加贷款,面临国外同行的竞争,严重依赖净利息收入的中国银行业陷入困境。

  与此同时,中国海关总署也将发布中国1月份贸易数据,这将是2007年首次发布的较为敏感的贸易顺差值。尽管中国暗示,2007年贸易顺差不高于2006年,但是鉴于海外对中国出口品的强烈需求,2007年中国贸易顺差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此外,人民币渐进升值也正改变贸易活动模型。由于企业预期人民币将升值,因此便推迟购买进口商品,等待购买成本下降。与此同时,美元收益的价值将随时间降低,因此企业正急于装运发送出口品。若果真如此,将导致贸易盈余急剧上升。但是鉴于春节效应,1月份及2月份的数据通常有所失真。

  贸易失衡已经成为中国重点关心的问题。但是改善贸易失衡状况也令政府陷入一系列的政治难题。过去,中国政府拒绝加速

人民币升值,以便降低对低利润、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冲击。2007年,围绕人民币升值速率的争论将变得更加激烈。但是鉴于秋季举行的第17届党代会,以及中国维持社会及政治稳定的考虑,人民币升值幅度将定格在5%。

  贸易顺差引发的资本流入也令央行的对冲活动频繁起来。即便四次提升存款

准备金率,央行对冲流动性的战争仍然硝烟弥补,不见终结,央行开始壮大央票种类的队伍,并新增了3年期央票。这意味着,3年之后,央行的工作将比今天稍微轻松。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