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五合国际争夺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2日 00:42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林深

  曾为中国首个亿元别墅上海紫园等项目操盘建筑设计的五合国际建筑设计集团(5+1Werkhart International,下称“5+1五合”),近年来凭借其一系列现代风格作品,在建筑设计领域名声雀起。然而,隐藏在其后的多年品牌纷争,终于在2007年初集中爆发。

  1月5日,澳洲五合国际集团(Wood-head International,下称“澳洲五合”)一纸诉状,将5+1五合在北京、上海两地注册的五合国际建筑设计公司告上法庭,声称后者为“五合国际”名称的侵权使用者;几乎同时,5+1五合也以同样理由展开反诉。

  1月16日,5+1五合与澳洲五合又同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各界力证自己才是“五合国际”唯一合法的使用者。

  宛如“真假美猴王”般的争辩,让近年来日益增多的国际品牌中文名抢夺纠纷,再度引人关注。

  随着中外经贸合作日益密切,国际品牌的中文名争夺也呈加剧之势,星巴克、

宝马、伟哥等一批国际品牌案例不断出现,对于国内知识产权适用法律如何与国际接轨、境内外企业如何保护品牌及规范从业人员行为,都提出了全新课题。

  -

  商号之争

  “澳洲五合是从1994年开始承接中国项目的。”作为澳洲五合的董事总经理,杰弗里对最初进入中国市场的一幕仍然记忆犹新,“当时的中文名称是五合富丽。1996年公司英文名改为Woodhead International,中文名也随之改为‘五合国际’。”

  作为佐证,杰弗里向记者出示了2000年间以“五合国际”名义签署的数份设计协议文件。

  但当时澳洲五合并没有在国内注册独资公司以及申请“五合国际”商标。“中国入世之前,外资在中国注册独资企业的资金门槛是45万美元。当时我们尚未有此投资计划。”杰弗里解释说。

  2002年中国入世后,上述注册资金门槛骤降为15万美元,澳洲五合随即在上海申请注册“五合”公司,但因上海已有一家“五合实业”的类似名称企业而遭拒绝。直至2003年2月,澳洲五合不得已注册了“上海伍哈德技术资讯有限公司”,并于同年11月提交“五合国际”中文商标申请。此后的生意洽谈仍以“五合国际”名义进行。

  然而,让澳洲五合大感意外的是,在北京、上海两地分别出现了以“五合国际”命名的建筑设计公司,它们均属5+1五合,且都是在2004年底前后注册的。上海行政部门对此解释称,2002年注册未成功,不代表2005年也无法注册成功,因为五合实业注销、倒闭或被注册人收购都是可能的。

  “我们才是‘五合国际’唯一合法的使用者,他们属于不正当竞争。”杰弗里说,“我们为此足足用了近两年时间来收集相关证据。”

  但5+1五合副总裁黄晓敏对此却不以为然。她向记者详细介绍了五合国际系列成立的整个过程:2001年5月,作为5+1五合的母公司,北京华夏五合公司在京注册;2004年11月和2005年1月,分别在北京和上海成立“北京五合国际”及“上海五合国际”公司,主要投资方均为华夏五合;此后还在香港投资设立了“香港五合国际公司”。

  “自始至终都只有我们注册的五合国际公司,澳洲五合在华子公司使用‘五合国际’字号属于侵权行为。”黄晓敏说。

  据了解,双方最初曾试图缓解矛盾。2005年3月,澳洲五合与5+1五合签署备忘录,明确规定尊重各自的企业名称和权利。但半年后双方合作即告破裂,直至今天对簿公堂。

  法理之争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国际知名企业名称被假冒而引起的不正当竞争案例。”澳洲五合代理方、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齐宝鑫律师告诉记者,我国和澳大利亚都是《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成员国,根据该公约第八条规定:厂商名称应在本联盟一切国家内受到保护,没有申请或注册的义务,也不论其是否为商标的一部分。

  “打个比方,Cocacola(可口可乐)在没有进入中国之前,如果有中国企业事前抢注‘可口可乐’中文名称,那也是无效的,因为英文最直接音译中文名仍属原企业。” 齐宝鑫说。

  而5+1五合的法律顾问程城律师则反驳称,按照《中国商标法》,企业商标的使用原则,不能侵犯已经合法登记注册企业的名称,“这说明上海伍哈德公司使用‘五合国际’名称开展的业务属侵权行为。”

  两家各执己见,法律界人士亦判断不一。曾是上海交通大学知识产权中心主任的陈乃蔚律师认为,“当前众多外国企业在华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和尴尬。中国目前没有统一的商业标识法,比较理想的是以《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解决此类纠纷。”

  陈乃蔚将此案与上海高院近期审结的“星巴克案”做类比。星巴克案中,美国新源公司注册的星巴克商标,被一家上海本土企业作为公司名称抢先注册并使用。法院最后判令上海本土公司更名。

  而程城律师则认为北京宝马汽售公司与德国宝马生产商之间诉讼案更具可比性。该案中,先注册的北京宝马公司最终赢得企业名称权。北京大学佟强教授认为,在现有条件下,只有根据企业正式注册,才能明确其权利主体;上海华诚律师事务所相关人士也表示,中国企业登记规定,只有正式注册登记才能拥有合法名称。

  京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学人士表示,“很难判断哪种法律更为适用,最终决定因素在于各自所能提供的证据。不过随着国际品牌纠纷增多,对国内现行法律及国际通行惯例的协调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一点不仅是对外资企业,对于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市场来说同样重要。”

  身份之争

  让本案更加错综复杂的还有一个关键人物。此次澳洲五合除起诉京沪两家五合国际外,还对原澳洲五合中国区域董事刘力提请诉讼。公开资料显示,刘力,1962年出生,于1999年取得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后,加盟澳洲五合并负责其中国区业务。但刘力现为5+1五合的总顾问。

  杰弗里称,澳洲五合与刘力的雇佣关系始于1999年6月20日,终于2005年8月1日。但在此期间,刘力却以“澳洲五合”的名义为北京、上海五合国际承揽设计业务。他向记者出示了上海紫园

别墅、北京东方世纪城等设计项目图片,除了“五合国际”字样外,还有“woodhead”英语标识,“这足以证明刘力利用woodhead品牌来获得项目,我们还有更多证据提交给法院。”

  不过之后刘力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自己在2000年后与澳洲五合只有合作关系,没有雇佣关系。

  那么,刘力与5+1五合是否有直接关系?5+1五合副总裁黄晓敏明确告诉记者,京沪两地五合国际公司均无刘力投资股份,刘力本身也不是五合国际的员工。不过经记者调查发现,刘力工作室办公地点与5+1五合同在北京西直门外的腾达大厦,在出席各种活动时,刘力也多以“五合国际总设计师”自称。

  2006年3月30日,刘力在出席“城市观点论坛南京行”活动时,当众表示:“刚才主持介绍有一点不准确,我是五合国际中国区的经理,不是五合国际的缔造者,我是五合的经理人也是主要的设计师。”

  对此有人分析说:“身份之争或许是解开品牌纠纷的关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