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控制信贷炒地炒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8日 09:24 21世纪经济报道

  在资产重估的过程中,地价以及银行是控制经济泡沫的阀门,而不是股市——这是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教训。中国当前形势与日本上世纪泡沫经济酝酿期有一定的相似性,在流动性过剩的宏观环境中,具有庞大产能的制造业遇到瓶颈,经济开始由贸易扩张向金融资本扩张转型。

  彼时,开始金融自由化的日本,其大型制造企业摆脱银行依赖,通过权益融资又把一部分资金重回股市获高收益,缺乏监管的银行业主要客户群变成中小企业和地产业,这些企业借款炒作土地,导致地价不断上涨,放大出更多泡沫资金,导致土地溢价更高,内外发力把股市吹大,终因地价无法支撑,出现股市大跌和银行巨量坏账,令日本陷入长达十多年衰退。

  此时,中国正在利用税费政策努力控制地产价格。1月1日起,城镇土地使用税额标准提高2倍。2月5日,国税总局网站公布了这个由财政部和国税总局联合下发的通知。该政策调整是依据去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的决定》而下发的通知;从今年1月1日起,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标准将提高一倍;另外,2月1日起,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的交纳由“预征制”转为“清算制”;物业税正在热议之中;银监会近来也开始严格控制房地产贷款资金流入股市。

  当年日本也使用过类似政策,但在结果上却无济于事,因为地价确有刚性需求而致的上涨趋势,惹祸的是银行没有控制住贷款炒卖土地及流入股市,因此,日式泡沫的根源是银行因监管缺失而失控。而当前中国资产升值并非完全因为银行信贷兴风作浪,而是因为贸易顺差等原因带来的流动性过剩所致,但这却容易引起大规模的投机行为从而演化成“日式危机”,因此需要控制银行信贷炒地炒股。

  目前,若说中国地产存在局部泡沫,其原因并非像那种日式的银行监管缺失,恰恰相反,而是一些管制的结果:比如利率和地价。土地一级市场主要由地方政府管制:在一些地方,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工业用地低价出让甚至免费使用,地产业用地则通过控制出让节奏和面积,使土地因稀缺而价格高涨,其间也导致了很多批地腐败交易。

  中国要素供给和价格的管制,是造成顺差过大形成过剩流动性的主因。流动性过剩助长了资产价格,而国内消费提振还任重道远。利率是确认土地价值的要素:地价与出租收益正相关,与利率有反比关系。利率管制导致真实利率可能为负,激励了地产投资,这又可能催化了资产泡沫。

  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资产升值,令地产业受到了更强的管制(以防止泡沫)。但是,政策既提高土地使用价格,又要抑制

房价和泡沫,这些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悖性,结果可能导致更大的泡沫。一方面,土地使用价格可能因政府税费以及供给减少、
人民币升值
因素而涨价,政府对地产业的信贷控制使得企业融资成本大幅增加,建安成本也因为材料以及能源的涨价而增长,加之刚性住宅需求以及涨价预期,这会导致房价更高。另一方面,又试图控制房价,除以“90/70”政策降低住宅总价外,只能靠压低企业的利润空间。从地产上市公司的业绩看地产业并非暴利,传言的地产暴利主要来自一些有裙带关系的项目公司,信贷、税收、土地等政策可能使得此类小公司倒闭,以及大企业融资困难。这会导致阶段性的住宅供应减少,使供求关系更加紧张,可能会加速泡沫形成。

  面对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资产泡沫危险,在价格机制没有理顺的条件下,如果用更多的管制政策(针对地产业的税费、信贷、土地出让等政策)来防止地产泡沫,可能会带来风险,比如如果大规模建设

经济适用房来解决供求紧张,则可能面临市场供需是否平衡的问题。中国经济依靠投资和制造业的模式遇到瓶颈,技术革新支持的产业升级仍需努力,经济转型有使经济走低的可能,将来泡沫破灭不一定是因为房价暴涨而无人接手,也可能因供求失衡而破。因此,政府在目前的经济调控期,除了出台相应的管制措施,还需要建立要素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理顺市场关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