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最热的一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8日 09:23 21世纪经济报道

  2月5日,农历腊月十八,立春之后第一天。

  从上午开始,阳光普照。又一个利于出行的日子,北京市气象局的专家们却更为警觉。16℃——下午四点,来自北京南郊气象站的数据显示,这是北京自1840年有气象资料以来,历史同期的最高纪录。

  但这并不让人惊讶。就在这天早上,专家们已经确认——刚过去的1月,北京拥有五年间最温暖的日子。与此相伴,在更北方的黑龙江,也享用了一个56年来罕见的冬季最暖天气。与此类似屡破记录的,还有上海和长沙官方已经注意到了变化。2月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象局局长秦大河确认,地球正在变得更加暖和,而这热度已经传到中国。除了中国,2006年入冬以来,西欧的大部分地区、俄罗斯的欧洲部分、美国东部,也陷入了“暖冬”的困惑。

  长期从事冰冻圈与全球变化研究的秦大河,也是国际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2月2日,刚出炉的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预计——如果全球气温持续升高,到2050年,阿尔卑斯山的瑞士部分将不再覆盖冰雪。到2100年,海平面将大幅度上升,温度也将上升3摄氏度。中国、澳大利亚、美洲等地区将面临干旱威胁。更为悲观的估计认为,北冰洋在未来100年内将出现夏季冰融。这在过去的1000年内从未发生过。

  而更重要的是,气候变暖将会影响未来十余年间的全球经济发展速度。著名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已经就此发出警告——全球气候变化正通过各种途径影响着商业业务,成为改变全球经济前景的最主要力量之一。

  “毫无争议”的事实

  北京市气象局的专家们说,在全球变暖趋势下,中国华北地区变暖的速度非常快,北京“最热的一天”不过是一个最极端的表现而已。

  他们能做的,就是打开案头文件夹,仔细研究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成立于1988年的IPCC,由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组建,职责是系统评估与气象变化有关的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经济等信息。

  这份由全球2500名顶尖科学家参与并共同完成的报告指出,气候变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绝大部分20世纪中期以来观测到的全球升温,很可能是源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

  不过这一次,“很可能”表示“90%”的可能性。此前2001年发布的第三次评估报告中,IPCC表示有“新的、更坚实的证据”表明人类活动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全球变暖“可能”由人类活动导致。“可能”表示66%的可能性。

  还有一组增长的数据——第四次报告显示,在本世纪末,温度上升幅度至少达到2度,最高可能达到6.3度。而第三次报告中,这两个数字分别是1.5度和5.8度。

  报告警告说,如果气温比工业化之前升高1.9-4.6摄氏度(恰恰处在预测的21世纪升温范围内),而且这样的情况持续数千年,格陵兰冰盖将全部消失,这会使海平面上升6-7米。报告还发现,未来格陵兰岛的气温同12.5万年前温暖时期格陵兰的气温相近,而那时的海平面比现在高出4-6米。

  专家们说,这就意味着在并不遥远的将来,紧靠大海的一些城市将有可能会部分的沉入水底——比如中国的上海。 这最终带来的后果是电影《后天》的场景重现——新德里飘在海上,东京被海淹没、巴西陷入长长的冰季,这些科幻电影中的场面经过科学模型测算,完全有可能在将来发生。

  北京市气象局的监测专家说,气温计上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像是一个生命线——“气温升高一点,我们就开玩笑说,地球准备完蛋,而降低一点,就是快要完蛋”。

  动摇的议定书

  “对于这种预测,我们并不震惊”,一直参与IPCC研究工作的美国生态学家斯泰芬·朗宁(Steven·Lanning)说,事实上,温度上涨的速度一直在挑战人类社会的生存底线,“只不过大家从来没有感受如此明显而已”。

  这几乎是人类开始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的最悲观预言。在过去的很多年间,似乎没有多少人注意到气温的变化真正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正如国家气象局公布的一组数据几乎没有多少人留意到一样——近50年来,中国地区气候变暖的平均幅度比全球变暖平均水平还要高0.6-0.9度。

  一位参与了IPCC相关报告研究工作的中国专家说,IPCC新的评估报告明确提出,人类活动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而温室气体的排放,则是气候变暖最主要的直接因素。

  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人口大国,不可避免的被认为需要承担相应责任。因为根据数据,目前中国已经是美国之后第二气体排放国。2006年10月份,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世界环境大会上,中国代表团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与会的一位发改委系统官员说,根据《京都议定书》,只有发达国家需要承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中国是以发展中国家定位加入该项协定的,因而相应的并不承担减排效应,虽然“国家已经明确了在十一五期间的明确减排目标,但这只是意味着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动的承担了一些义务,在《京都议定书》层面上,这不是一个限制性条款”。

  但国际上认为,如果类似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不在一个强制减排的框架下进入《京都议定书》框架,则这个国家间协定有名存实亡的危险。

  而就在发达国家内部,《京都议定书》的地位也并没有文字定义上的显赫——出于对温室气体排放限制有可能导致产业萎缩的担忧,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很多发达国家都无力或者不愿承担减排义务。此前,澳大利亚已经确认,无法实现减排5%的目标,而是承诺将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幅控制在8%的范围之内。

  因而,对于中国来说,需要确认自己在气候变暖这一全球性事务中的责任和义务。主管资源节约的国家发改委一位官员说,“虽然在总数据上,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是全球第二,某些单项指标甚至是全球第一,但如果按照人均排放来计算的话,中国只不过是全球平均标准的1/6。中国希望能够按照人均排放这个技术指标来衡量中国的减排义务”。

  这显然与《京都议定书》确定的以国家为主体的排放义务有所区别。发改委的官员说,2007年即将在巴厘岛举行的新一届全球环境大会上,这个话题仍将会是争议的焦点,无论最终解决方案如何,《京都议定书》的根基都已经发生了动摇。

  市场化杠杆

  地球漫长而又温暖的季节已经开始,而且在本世纪内,变暖趋势不会有所更改。中国的气候专家说,我们现在能做的是减慢变暖的速度,“不能指望会有什么颠覆性的事件发生”。

  这种悲观的情绪一直弥漫在科学界人士中,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在全球化的环境中,每个国家的立场都需要兼顾或许将会是一个无解的死局——即便是目前实施的《京都议定书》的出台,也是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长博弈,而在这个期间,北极的厚厚冰层已经发生融化,悬挂于每个人头顶的臭氧层黑洞日益增大。

  很多人确信,或许只有气温升高成为能够影响到经济发展的要素后,更好的解决办法才会出台。

  本月初,美国知名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发布一份名为《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各行各业》的报告,该报告预测,全球气候变化正通过各种途径影响着商业业务,在未来五年内,有超过50%的可能性会出现一个全球性的排放交易方案。

  这些影响包括一些特定的领域——汽车工业将成为日渐严格监管的首要受害者;航空业尽管对全球碳排放的影响相对微弱,但目前仍受到监管者和环保主义者的主要关注;

化工业虽然面临重大风险,但新材料和技术流程也可能为该行业带来新的机遇;降雨和气温变化将使得消费品行业面临寻找原料来源的挑战,但也为创新性企业提供了可观的机会;而极端气候的不可预测性、频率和其严重性将给保险行业带来严峻的考验。

  雷曼兄弟董事长兼CEO富尔德(Richard S. Fuld)认为,气候变化是目前全球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因此必须跨越行业之间的界限来寻找解决方案,制定一个旨在约束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排放交易方案。温室气体交易货币化,高收入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购买排放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承担减排义务的国家和企业都可以购买自己需要的排放额度。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消息说,他们已经留意到来自学术界和经济界有关建立中国“气体排放权交易所”的提议,这有可能是通过市场体系探索减排的有效路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显示,2006年前三季度,全球碳排放交易的数据已经突破200亿美元。

  在发改委一位主管官员看来,中国必须要积极主动的介入气体交易这个市场——“地球是人类的地球,中国在国际上必须要建立一个负责任的形象,而用市场化的手段来承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义务,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途径。”

  但目前,中国需要考虑的问题仍然是如何降低能耗,从而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中国气象专家说,节约

能源是另外一个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手段。

  这个观点显然获得了高层的认可。2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吉林某个油田时说,“我们确实很需要石油,但是我们首先要节能降耗。”

  他的发言在两天后的新闻节目中出现。这一天,北京经历了167年来同期最温暖的一个冬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