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全球变暖真相无需争议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8日 02:31 第一财经日报
章轲 “部级”科学家秦大河:“十一五”规划20%能耗下降目标艰巨 “看图。”秦大河操作着笔记本电脑,指着大屏幕说,“最近50年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很可能是温室气体增加导致的。” 这是在6日上午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现场,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向中外记者介绍全球和中国的气象变化最新情况。 今年1月刚度过60岁生日的秦大河,是中国部级官员中少有的科学家。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并担任冰冻圈与环境联合重点实验室主任。 “如果气温比工业化之前升高1.9℃至4.6℃,而且这样的情况持续数千年,格陵兰冰盖将全部消失,这会使海平面上升6至7米。”在秦大河看来,全球变暖已经成为气候变化的总趋势。 尽管如此,秦大河认为,人类并非只能无所作为。他指出,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应选择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无悔”对策。对普通公众而言,则应积极了解气候变化方面的知识,有意识地在商业活动及日常生活中采取保护气候和环境的行动。 在回答美联社记者的提问时,秦大河表示,中国“十一五”规划要求各地的能源消耗强度比“十五”期末下降20%,“这是一个雄心勃勃而又非常艰巨的目标。” IPCC报告揭示的危机 就在一周前,秦大河在法国主持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第十次全会,会上发布了该委员会的第四次评估报告。 “我们的题目叫做《气候变化2007:自然科学基础》。我很荣幸和美国的科学家苏姗·所罗门博士共同担任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秦大河说,科学家们预计到本世纪末,全球地表将平均增温1.1℃到6.4℃,海平面相应上升0.18~0.59米。 上述报告认为,气候变化90%的成因来自人类活动。而此前IPCC所得出的结论中,引发气候变化的人为因素并没有现在这么高。 IPCC分别在1990年、1995年和2001年发表了3份全球气候评估报告。在1990年的报告中,IPCC向人类警示了气温升高的危险;在1995年的第二份报告中,IPCC认为,“证据清楚地表明人类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在2001年的第三份报告中,IPCC表示,有“新的、更坚实的证据”表明人类活动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全球变暖“可能”由人类活动导致。“可能”表示66%的可能性。 最新的第四份报告则指出,气候变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人为活动“很可能”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很可能”表示90%以上的可能性。 国家科技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等日前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指出,气候变暖使农业需水量加大,农业成本和投资需求将大幅增加。据预测,如果不考虑改良品种等技术因素,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21世纪后半期,我国主要农作物如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产量,最多可下降37%。 而暖冬还会使得各种病菌、病毒活跃,病虫害滋生蔓延。“这些年来,农牧业的鼠灾更加突出。”据中科院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戈峰介绍,全国每年因鼠害造成的受灾面积达3.7亿亩,因鼠害造成的粮食损失在50亿~100亿公斤;草场受灾面积达5.6亿亩,牧草损失近200亿公斤;鼠传染性疾病发病人数达20余万人。 珠穆朗玛峰北坡一直被认为相对接近地球的本底状态,但近年来,这种本底状态越来越多地受到全球变化的影响和人类活动的干扰。2005年珠穆朗玛峰地区综合科学考察队队长、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康世昌研究员对《第一财经日报》说,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近年来珠峰冰川快速退缩形成了大量的冰碛湖。 “40年前,珠峰绒布冰川末端有1亿立方米的水流入绒布河,但珠峰综合科考队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至少有1/3的融水,即3000万立方米不能向下游输送。”康世昌分析说,冰碛湖将对该地区的水资源利用造成巨大影响。由于这一地区水资源的60%至70%由冰雪融水形成,因此春季下游地区急需水资源灌溉时,冰川融水可能无法有效补给,而冰碛湖中积蓄的大量水还有可能溃决而造成洪灾。 循环经济成必然之选 最近以来,一些科学工作者似乎对《京都议定书》认定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根源产生了怀疑。有人频频宣称已经发现了新的、更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对此,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并不赞同。 一份最新的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显示,全球10.5亿头牛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8%。这甚至超过了人类交通工具,如汽车、飞机等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自然》杂志一篇名为“水力发电:温室气体的元凶?”的文章称:“水力发电站长期以来被视为清洁能源,但热带水库所释放的温室气体可能多于使用化石燃料的发电厂。” “在最近这几百年的时间内,我们几乎开采出了数亿年来积累在地下的全部化石能源,释放出了埋藏于地下的绝大部分的碳元素。”张博庭说,这必然导致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升高,带来强烈的温室效应,可能会产生温度增高、冰山融化、海水上涨、淹没大陆、气候环境变化异常等一系列可怕的后果。 张博庭认为,快速、过量释放了埋藏于地下的化石能源,就是地球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本质所在。这是唯一一种能够让整个地球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恢复到几亿年前的大气成分、气候水平,可能导致大量的土地被淹没在海水下面的非正常的碳循环方式。 “减少污染物排放、解决环境压力的有效出路就是发展现代循环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告诉记者。插图/苏益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