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时评: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寄望“五指抱拳”(07-2-7)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7日 16:52 审计署网站

  2000年至2005年的财政预算草案中,全国财政收入预算增长率分别为8.4%、10.3%、10%、8.4%、8.7%和11%;但是,这几年的财政收入实际增长率分别为17.6%、22.2%、15.4%、14.7%、21.4%、19.8%。数据显示,财政收入增幅远远低于实际财政收入的增幅,甚至相差一倍左右,去年超收超过3000亿元。(2月6日《第一财经日报》)。

  目前,我国的财政预算编制模式,己从基数加增长,转型到零基预算。零基预算编制模式,通俗地讲就是办什么事,给什么钱,办多少事,给多少钱,每个财年不留积余。所以,财政收入超收3000亿元,表面上看是件好事,但也存在隐患。最明显的是地方和国有企业年底突击花钱。中国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丁建臣教授坦言,收入多时突击花钱是皆大欢喜,但如果作了支出计划却没钱支出,那会引起社会矛盾,才是真正的麻烦。

  防止出现收不抵支大量赤字,或者大量超收乱花钱两个极端,必须从源头开始控制,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严谨和准确。提高预算编制的内生动力,不是自发而来,外部监督力量的推动不可缺少。我国的预算编制、管理、审批、执行、监督职能“链条”,分别由不同的政府部门和权力机构坐守阵地,“流水作业”。发改委、财政部门负责计划和财政预算草案的编制,人大财经委或财政编制委员会负草案的审批,然后交发改委、财政部门负责编制的执行,

审计部门负责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向人大常委会报告结果。

  这几个部门都与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有一定的影响关系,其中,发改委、财政部门和人大责任相对最大。所以,现今的舆论交锋都针对这两块。笔者注意到,一些舆论认为政府的计划和预算报告为“天书”,看不懂,弄不清,难以履行监督职责。所以,建议接轨国外的经验,若预算是“天书密码”,国会不给批准,而且执行者也断然拒绝。同时,向社会公开,举行听证会,让公众参与讨论,集思广益,进行监督。但这种机制不符合我国国情政体,难以行得通。

  于是,又有人眼睛向内,结合实际,提出加强人大的审批环节,给人大代表补补经济课的建议,期望那些对经济领域不甚了解的代表,至少能看懂这份专业性强的报告,能明白报告中说的是什么,从而为其纠偏指路,为其建言献策,投好神圣一票,使政府的经济预算更有利于国计民生。但是,对于深奥难懂的计划和预算草案报告,仅靠政府的短期培训和代表们的坚持自学是远远不够的。即便通过短期培训,代表们也会对计划和预算草案报告一知半解,不能读通读透。有的代表坦言,当了多年的代表才入了“一点门”,至于才当的就遑谈了。

  当然,位于预算下游的审计监督,也可以发现预算有无偏差和疏漏,进而向人大汇报,督促纠正、整改和完善,提高预算的编制水平。笔者注意到,从2001年开始,

审计署以提高预算部门的预算编制、执行以及决算编制的完整性、科学性,规范部门预算管理为目标,开始了对国务院和中央各部门的决算审签探索,在提高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央决算的审查监督能力,以及中央部门财政收支管理水平等方面,功不可没。审计署还就预算过于笼统,完整性、准确性欠缺,连续多年都在呼吁细化预算编制,强化预算约束。终于在去年,获得全国人大、国务院的重视,为人大代表们提供了一份厚达75页的预算审查参阅材料。有人看到了审计的这些作用,建议干脆委托审计审查预算编制,帮助人大财经委把关。但是,这样做,一方面超越了审计的法定监督职责范围,另一方面,容易丧失超脱性,导致先入为主,遮蔽监督视野。

  当下,保障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各个关键控制环节,千秋各异,利弊交织。只靠预算编制部门一家“单打独斗”,显然不现实。应该看到,现在缺少的并不是力量和资源,而是有效配置、利用所产生的1+1>2效果。所以,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是立足现有体制,整合与预算编制管理、执行、审批、监督有关的职能部门,如建立预算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五指并拢,握紧拳头”之势。关键是通过综合治理的制度安排,促使预算编制部门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应该说,各级人大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还有很精彩的文章可作。(李德志)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