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煤老板家乡为何难留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7日 09:03 新华网

  记者 王炤坤 叶健

  山西煤老板在省外有财大气粗、大把花钱的名声,他们的家乡近年来却出现了投资“贫血”。山西省多名政协委员提出,近年来山西经济总体发展良好,但由于煤老板大量转移财富、区域经济结构单一、投资环境欠佳等原因,山西资金外流现象十分严重,使得经济结构调整中重点发展的高新行业、中小企业遭遇“贫血”危机,严重影响山西的可持续发展。有学者指出,给山西进行“止血”和“补血”刻不容缓。

  深陷“失血”困境

  近年来,山西“煤老板”在全国火爆的楼市、车市中的“火爆表现”,大大提升了山西的“社会知名度”。历史上山西人有钱,现在也不少,这就是煤老板展示给我们的“山西印象”。

  中国社科院近期发布的《2006年:我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显示,2005年山西全省GDP为4142.2亿元,人均GDP为12283元,在中部六省中居第1位;财政总收入757.9亿元,增长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914元,在中部排第2位。

  尤其是自2002年煤炭价格走高以来,山西人、尤其是煤老板们的腰包日渐丰盈。据统计,2005年山西人均储蓄存款12万元,比全国平均值高出1200元。

  然而,山西由资源产业积累起来的大量资本,并没有在山西进行大规模的再投资,相反,“资本肥水”外流甚至外逃现象正日益加剧,成为了山西全省上下一块无法释怀的心病。记者从中国

银监会山西监管局了解到,2006年山西存款8000余亿,本地企业从银行贷款4868亿,中间存贷差达到3500亿左右,存贷差占存款总额的比重为40%左右,高出中部6省第二高的河南9.9个百分点。

  “换言之,这3500亿,银行都投到其他地方去了,等于山西变相支援了其他地方的建设。” 中国银监会山西监管局的有关负责人说。

  煤炭是山西人的“财源”,但专家预测,山西的煤最多还可挖70年左右。因此尽快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非煤产业势在必行。然而,作为结构调整中重要内容的中小民营企业、高新技术行业,却因山西经济“失血”过度而遭遇了投资“贫血”。山西省政协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在此次政协会议上称: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问题突出,主要体现在获取银行贷款的小企业比例低和户均贷款数额的下降上。

  缘何“肥水”难留?

  人们对山西资金外流最直观的认识来自于声势浩大的煤老板购房团。近年来,山西大批煤炭富翁在北京、上海等地四处出击,出手阔绰,一掷千金,动辄祭出“团购”十几套,甚至几十套

别墅等高档住宅的“壮举”。坊间流传,在北京,来自山西的购房者大约占到了外地进京购房者的40%。“山西煤老板购房团”与“温州炒房团”南北呼应,成为近年中国楼市的两大别样景观。

  因煤老板外地置业举家外迁而导致了多少资金流失,目前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数据,但山西多家研究机构称,这一数字保守估计在100亿以上,是山西资本外流的一个重要通道。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大批山西煤老板们携资外迁呢?记者接触了部分煤老板了解到,山西地处内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促使煤老板们寻求更好的生活环境是原因之一。此外,煤炭开采是高风险行业,煤老板们更愿意将自己的家安在遥远的异地,如此一旦出事可以避免很多麻烦。而一旦获利,异地消费可以避免更多的非议。

  然而,还有学者尖锐指出,煤老板们“携资外迁”还在于他们试图逃避自己的社会责任。私挖滥采、矿难频繁、污染严重、地下水系遭到破坏……经过多年的开采,山西的生态环境极度恶化,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部分煤老板在外地购

豪宅买名车,赚足钱后一走了之,留下烂摊子让无力举迁的普通百姓生活其间,成为“生态难民”,其实质是不愿意为自己所破坏的公共环境承担应负的修复责任。

  除了高消费,山西不够完善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渠道是导致资金外流的另一重要原因。多年以来,国家对山西“能源基地”的定位,造就了山西省畸形单一的产业体系,后果之一就是除了煤炭及其关联产业之外,山西没有更多的产业能提供好的投资机会。一位银行业内人士指出,不是银行嫌贫爱富,只因山西确实没有好项目,而煤焦行业的中小企业发展风险大,银行一般很难放心放贷。

  有学者认为,山西投资环境不好表面上是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症结则在于“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一些地方官员没意识到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这导致了他们往往违背市场经济客观规律行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