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国资监管:积极探索 走出新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6日 12:33 国资委网站

  近年来,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框架基本建立。国资监管极具挑战性,如何努力提高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能力和水平,不少地方国资委做出了有益的探索。2007年伊始,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浙江省、深圳市的国资委主任,请他们谈一谈各自在实践中积累的新经验、新做法。

  产权转让制度进一步完善

  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以来,高度重视企业国有产权管理制度建设,初步形成了以产权界定、产权流转和产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国有产权管理制度体系框架。据了解,产权登记及换发证工作进展顺利,83368家企业换发了产权登记证,基本摸清了国有资本分布状况。

  广东、山东、河南等大多数地方建立了资产评估机构公开选聘、重大项目专家评审、评估结果公示和违规机构禁入等有关制度。各地通过完善产权转让制度,进行产权交易市场整合,探索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监督体系,切实提高了进场率和竞价率,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全国省级以上国资委选择的64家产权交易机构,2006年1至9月共完成企业国有产权转让1014亿元。

  北京企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2006年7月,有着几十年历史的北京焦化厂停产。这个厂曾为北京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做出过巨大贡献。焦化厂停产后,北京每年将减少煤炭消耗近300万吨,减少工业废气排放量43.33亿立方米。焦化厂停产和

首钢搬迁一样,是北京国有企业布局调整的一个缩影。“按照‘十一五’规划,北京国有资本坚决从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退出。”北京市国资委主任熊大新语气坚定地对记者说。

  “退出”,是去年以来,北京市国资委加快推进国有资本向优势领域集中的4种手段之一。自2003年北京市国资委正式挂牌成立以来,北京市国资委坚持“有进有退”的原则,以“调、改、剥、退”为手段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

  调,就是加快推进一级企业重组整合。

  坚持“市场主导、企业自愿、国资委推动”,采用合并式重组、吸收式重组和托管式重组方式,共推动完成了19个重组项目,同口径对比,一级企业数量减少了17家,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和企业集群效应开始显现。

  改,就是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步伐。

  采取增资扩股、出售、转让等多种形式,基本完成二、三级企业股份制改革的目标;引进战略投资者,对两家一级企业进行整体改制试点。通过改制,优化股权结构,促进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

  剥,就是有序剥离辅业和非关联产业企业。截至2006年12月底,累计批复437户辅业改制项目,229户完成注册或分离调整,占已批复企业的53%。同时,加快剥离与主业关联度不大的4级及4级以下企业,压缩管理层级。

  退,就是加快劣势企业退出步伐。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实施破产。3年共对27户企业依法实施破产。在企业破产过程中,最大限度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据介绍,近年来,北京市国资委不断创新机制,国资监管逐步加强,3年来出台的66个规范性文件,为依法规范监管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规范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先管住,后规范”。从统一的考核标准转变为将考核企业分为一般竞争性、城市公用、综合投资和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4大类。“先近期,后长远”,进一步细化分类考核,逐步建立与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与市场接轨的企业负责人薪酬决定机制。

  规范重大事项管理,按照“管少、管好”的原则,制定完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明确规定市国资委与所出资企业之间在重大事项管理方面的权责界限。并依据决策失误责任依法依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此外,北京还在国有资本预算管理方面做了新的探索。按照“先试点,后推开;先收益收缴,后资本支出”的两步走步骤,稳步推进国有资本预算管理,逐步增强了国有企业回报股东的意识,促进了国有经济结构调整。

  熊大新介绍,下一步,北京将依据“十一五”规划,紧紧围绕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和国有资本功能定位,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的优化。

   深圳 进一步找准国企发展定位

  国有企业的定位是什么?国有经济应该向哪些领域集中?深圳市用实践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目前,深圳国有资本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的战略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市属国有企业目前承担了特区内90%以上的供水业务及99%的污水处理业务,全市100%的管道气,特区内50%的公交大巴以及全市60%的长途客运业务。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全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批国有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市公司重组等多种方式,实现了产权主体多元化,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深圳的燃气集团、水务集团和巴士集团的营业收入分别列全国同行业第二位、第三位和第五位。盐田港集团、大铲湾公司等国有企业参与建设和运营的深圳港已经跃居世界第四大集装箱港。

  到2006年12月31日,深圳市市属国有企业总资产1715.38亿元,净资产负债率从2000年的62.36%降为2006年的42.65%。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深圳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方面的大胆探索。

  深圳市国资委主任郭立民告诉记者,深圳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方面起步较早。1987年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国有控股公司———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负责管理市属企业国有资产。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深圳逐步探索形成了“市国资办————资产经营公司———企业”3个层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反响。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深圳已经逐步形成具有深圳特点的国资监管体制。

  “我们在制度出台的方式上,没有采取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而是采取出资人内部管理制度的方式,淡化行政色彩。”郭立民说。

  以特区不断改革创新的精神,深圳1987年就开始探索建立国有资产收益预算管理制度。1995年,深圳市人大颁布《深圳经济特区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以地方立法的形式确立国有资产收益预算管理制度。2004年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调整后,深圳市国资委统一直接行使国有资产收益权。2005年,确立了新体制下的国有资产收益预算管理制度。

  郭立民介绍说,这个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在政府层面实现了国有资产收益预算与公共预算分开;市国资委统一行使收益管理权,负责国有资产收益的收缴、使用和管理以及预决算;健全国有资产收益预算报告制度和编制审批制度;依法收缴,集中使用,市国资委通过法定程序获取企业分红和收缴独资公司利润,国有资产收益主要集中用于做强做大国有企业和推进企业改革等工作。

  此外,推进国企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也是深圳国资监管中的一大亮点。全面预算管理是国际通行的先进管理模式。深圳市国资委去年起在全部直管企业中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竞争力产生了重要作用。

  目前,实践在前、创新在前的深圳正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开始新的探索,全面启动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对行政事业性资产进行了最全面、最彻底的一次资产清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市属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分布、结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截至2006年底,已完成367家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划转工作。

  郭立民说,到“十一五”末,深圳要力争市属国有企业总资产达到2200亿元,利润总额100亿元,并使重点关键领域国有净资产比重上升到80%以上。

  浙江 国有企业“以质取胜”

  对于浙江国有企业管理来说,最大的课题是什么?浙江省国资委主任陈正兴说,最大的课题是如何营造一种环境,使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一道在市场竞争中共同发展、相得益彰。

  一提浙江经济,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浙江发达的民营经济。“千家万户在创业,万户千家有老板”,浙江堪称是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省份之一。但实际上,浙江的国有企业运行效益连续多年保持了良好增长态势,2006年与2003年相比,省属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增加39亿元,达123.2亿元,增幅45.6%;上缴税金增加33.4亿元,达105.9亿元,增幅46.1%,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陈正兴点明其中的关键:“全省国有企业虽然在数量上减少了,但在质量上有了明显提升。”

  据介绍,浙江省国资委成立之初就认识到,要建立符合浙江“水土”的国有资产监管模式,就要直面灵活的市场机制,不搞特殊化,促进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靠实力说话”,增强国有企业的影响力、带动力。

  浙江省物产集团公司就是在与民营物流企业的竞争中,通过加快市场反应速度,打造信息优势等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手段来做大做强的。目前,浙江的国有物流企业与民营物流企业呈现出协调共进的势头。

  浙江省国资委一直将深化省属企业产权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放在突出位置。以产权多元化改革为重点,“宜强则强、宜留则留、宜退则退”。省属企业3级以上子企业,实现产权多元化的户数逐年增加。2003年底3级以上子企业产权多元化的为291户,到2005年底为448户,占总户数的47.31%。杭州萧山机场公司是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机场公司,改革后发展速度很快。

  陈正兴说,在调整布局的时候,对浙江国企把握的特点首先是:国有企业应做民营企业做不到的事,比如大能源、大交通。目前,浙江省国资委直管的23家企业,主要分布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2006年,有9家省属企业进入了中国企业500强,占省属国有企业总额的三分之一强,比2003年增加了3家。

  陈正兴介绍,浙江省还将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的“三个集聚”,加快形成能源、交通、现代商贸物流、中高端化工、优特钢铁、建筑业等6大优势产业板块为主的产业格局。与此同时,还计划培育出2至3家资产规模或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国有大型龙头企业,3至4家资产规模或销售收入超500亿元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和若干家超百亿元的国有大企业群。“我们的原则是企业主体、市场主导,企业自愿、政府推动。”陈正兴说。在以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为目的的“双千工程”中,主体并非浙江省国资委,而是其监管的省属企业,采取的也是资产重组、联合、并购等市场化手段。

  谈到下一步工作的打算,陈正兴表示,将创造条件推进省属企业培育上市公司,鼓励和推动具备条件的省属企业培育整体上市的步伐,引导企业核心资产证券化,有效资源市场化,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据了解,浙江省现有上市公司18家,今年将积极研究国有上市公司股改后的新情况,探索以盈利能力、

股票市值为核心的国有上市公司价值评价办法,防范国有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风险。

  另外,浙江省国资委还将全面实行国有产权代表、重大财务事项等报告制度,确保国资安全运行和保值增值。

  来源:经济日报

  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