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首日大涨兴业银行跻身金融蓝筹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6日 09:41 国际商报

  编者按:兴业银行是2007年度第一家首发A股的上市公司,同时也是继中行、工行之后,登陆沪深股市的第8只银行股,未来有望成为媲美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的金融蓝筹股。

  昨日,兴业银行正式亮相A股市场,

股票代码为601166,开盘价达到24.8元,上午11点,截至本报截稿最后时刻,兴业银行股价23.87元,涨幅48.87%。

  银行第一高价股现身

  兴业银行是国内最早提供资本市场银行业务、服务于金融同业的商业银行之一。第一大股东福建省财政厅,仅持有本行25.506%的股份。

  过去几年,兴业银行一直保持着资本回报率业内第一的纪录。2006年上半年,兴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7.46亿元,每股收益为0.44元,其资本回报率为12.78%。

  “我们的综合成本收入比在同业中最低”,李仁杰向记者解释了资本回报率第一的原因:“第一,在一定资本金之下,我们的资产放大倍数最大,我们在不同业务种类和不同的资产配置上都会充分考虑资本成本和风险成本;第二,由于整个风险定价管理体系比较到位,我们信贷资产的平均收益率在同业中也是较高的;第三,我们投资收益率在同业中位居前列。”

  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2006年6月首次发布的中国银行100强排行,平均资本利润率兴业银行列各家全国性银行首位,一级资本和资产总额均列全国第十位。2006年1~6月、2005年、2004年及2003年,净利润分别为17.46亿元、24.65亿元、17.66亿和14.34亿元,兴业银行年均复合增长率30%以上的业务成长性、净资产收益率20%以上的盈利能力、不良资产比率仅2.01%的资产质量等方面的表现都让人刮目相看。

  与同业相比,兴业银行在资金运营、成本控制、金融机构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未来有望成为媲美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的金融蓝筹股。在目前股指高企、银行股行情看涨的情况下,作为一只有潜力的中等规模银行股,发展空间非常大。

  根据预测2006年至2007年的每股收益,以及同类上市公司相比较,再结合前段新股的市场表现,大胆预测兴业银行成为A股市场的银行股第一高价股,成为诸多业内人士的共识。

  银行股的分水岭?

  但这几天,随着大盘和银行股的暴跌,兴业银行的中签者们度过了忐忑不安的一周。

  一周前,兴奋的投资者们获悉,高达15.98元发行价的兴业银行将在2月5日上市。只有0.77%的网上申购者成为幸运儿,近万亿资金被冻结,创下了IPO冻结资金之最。

  近万亿,这相当于GDP的10%。但随着大盘暴跌、升息预期增强、银监会清查信贷资金和机构获利了结,银行和地产股也成为首当其冲的重灾区。1月31日股指跳水时,多家银行股已逼近跌停。连日来,整个银行板块连续下跌。

  与大部分权重指标股一样,中国人寿亦开启下跌通道。该股2日已跌至35.99元,低于该股上市首日最低价(37元)。国寿如同坐了一趟过山车,在19个交易日内最高摸到49.5元,然后回到出发点。

  在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石化等指标股的带头做空拖累下,观望气氛浓厚,缩量回调也说明了投资者惜筹心态。

  湘财证券某人士谨慎地认为,目前金融股的股价已经透支了近3年的业绩。资金推动的市场往往难以用估值讲得通,理性投资者在这个阶段往往赚不到钱。因为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结束这种不理性现象,很难判断。

  中资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一直是市场各方最为关注的。实际上,现在中资银行的拨备普遍较少,这在目前经济形势大好的时候没有问题,但是,一旦中国的经济情况扭转,甚至只要是放缓,银行拨备不足的风险就有可能凸显出来,而一旦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其股价一定会受压。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金融股的暴涨,除了

人民币升值,金融股还享有了得天独厚的制度性溢价;另外,金融股的相对稀缺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但随着兴业银行、交通银行、平安保险、宁波商行等众多金融股的加盟,稀缺性的大为改观,金融股的分化会否成为大势所趋,也成为众多投资者和业内人士谨慎观望的重要原因。

  外资股东的“生财树”

  但银行股的走势如何,对于兴业银行的外资战略投资者来说完全不足为虑。

  兴业银行总股本49.91亿股,本次发行10.01亿股,发行价15.98元,市盈率32.5倍,市净率为2.65,与招行2.39的H股发行市净率和工行2.23的A股发行市净率相比,兴业银行的股票卖出了相当不错的价格。发行后每股净资产6.03元,发行后每股收益0.492元,净资产收益率19.28%。

  这些数字对于3年前以2.7元每股购买兴业银行9.99亿股的三位外资战略投资者恒生银行、IFC、新加坡直接政府投资来说,意味着240~270亿的股权收益。

  兴业银行,这家“一次性引入外资战略投资者最多”的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其登陆A股时意味着带给外资战略投资者每年高达300%以上的回报。

  2003年底,恒生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公司(GIC)三家外资战略投资成为兴业银行的境外战略投资者阵营,这宗交易创下国内商业银行一次性引入外资股东家数最多、入股比例最高的纪录。三家战略投资者合计持股24.98%,其中恒生银行比例更是高达15.98%。三家战略投资者当时购买的价格是2.7元/股。

  事实上,早在上市前,外资股东就已经从兴业身上尝到了甜头,兴业银行15.98%的股权就为恒生银行带来了3.58亿港元的盈利贡献。

  恒生银行副主席兼行政总裁柯清辉在其走马上任之初就表示,中国业务成为恒生收入的重要来源,恒生计划5年内,将内地业务占税前利润的比率增加至10%,这只包括恒生银行本身的分支机构及其在兴业银行的股权所带来的利润。柯的预期是内地盈利贡献每三年翻一番。而现在,恒生在兴业身上的股权增值回报已经远在他的预期之上。

  兴业银行IPO申请通过证监会发审会审核当天,受此利好刺激,恒生银行(0011.HK)股价两日连续上涨,创近一年半以来的股价新高。

  此前,柯清辉在谈到兴业银行的股权问题时多次表示条件成熟时要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增持。

  按照兴业银行与外资战略投资者达成的入股协议规定:兴业以IPO或以其他公开方式发行股票,外资股东没有反摊薄权;若私募,外资拥有反摊薄权,但不得超过监管规定的比例上限。

  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表示,在IPO过程中,包括恒生银行在内的许多原有股东都表达了希望增持股份的愿望,“为了让广大的中小投资者有更多的机会,所以此次IPO原有股东一概没有安排增持”,但李表示原有股东可以在网上申购及在二级市场上增持。

  在二级市场增持与参加网上申购成为恒生银行们应对股权摊薄、进一步增持兴业的两种路径。

  恒生银行拥有1亿美元的QFII投资额度,目前,记者从主承销商中金、兴业银行几方打听,并没有得到恒生银行参与网上申购的相应信息。

  尽管恒生一直宣布要在时机成熟时对兴业进行增持,同时在入股协议时恒生做下了排他性承诺———除兴业外在业务上不与第三家合作。目前,市场已经发出银行股价值高估的警告,在高达10倍的收益面前,恒生将继续前行还是激流套现?

  启动国际化之旅2006年兴业银行在国内A股上市前,关于兴业将首先在香港H股上市、同时在香港和内地上市等传言不断。

  “从董事会决策来讲,始终把国内作为上市的首选窗口。我们首先定在国内A股上市。”李仁杰强调说,“但从长远来讲,我们今后也会考虑在香港等多地上市。主要考虑多个窗口对我们有好处,配合兴业银行走出国门、海外发展也是有一定帮助。再加上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也希望我们在国际市场上展示我们的良好业绩。”李仁杰把海外上市当作了下一步的考虑。

  “之所以选择恒生,是因为我们认识到了当时兴业银行的薄弱环节是什么。是

零售业务、是中间业务,从长远来讲还有成本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都是恒生银行最优秀的地方。”时隔三年,李仁杰对于选择恒生银行为首的战略投资者这项决策还是相当愉悦。

  将近三年来,恒生的入股为兴业带来了显著变化:兴业的零售银行业务发展规划是和恒生充分讨论之后形成的;兴业在建立自己的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体制时,充分借鉴了恒生号称“全球最好”的财务管理系统;恒生银行的CFO陈国威进入兴业的董事会及董事会执行委员会。更重要的是,恒生对于兴业的人才培训帮助巨大。“完全根据我们需要到他们那里学习,派业务骨干到他们那里跟班学习”,李仁杰告诉记者,学习的内容除了零售业务的服务和后台运营、财务管理、内部审计之外,还包括资金业务、中小企业贷款等方面。

本报记者 齐薇薇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