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欧盟指令:亟待破解的紧箍咒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5日 13:42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07年,中国企业对欧贸易形势不容乐观,REACH法令、EuP指令等技术性壁垒接踵而来。在发达国家设立的森严技术壁垒面前,国内企业如何才能顺利突围呢?

  ◎特约撰稿 欧阳华

  2006年,欧盟的一组组合拳已经让中国的家电企业初尝技术大棒的滋味。2006年7月1日,欧盟要求,以后所有投放到欧盟市场上的产品必须通过RoHs指令,RoHS指令已经影响到我国整个电子行业;2006年8月13日,WEEE指令再度实施,要求所有投放到欧盟市场的产品必须通过WEEE指令,对电器、电子设备的处理,回收与循环使用做出了进一步要求。

  这些技术壁垒让中国企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国家质检总局2006年12月30日发布的《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年度报告(2006)》显示,2005年中国出口到欧盟的产品因技术性贸易措施而遭受的直接损失达101.5亿美元左右。商务部发布的《2005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调查报告也指出,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企业发展的影响形势依然严峻。在我国22大类出口产品中,2005年有18类遭受直接损失,损失达691亿美元,贸易机会损失更是达到1470亿美元。

  2007年,欧盟技术壁垒新政实施日再度迫近。2007年6月1日,REACH法令将正式实施;2007年8月11日,EuP指令也将实施。这些法令相继从化学品、能源产品方面给中国企业上了紧箍圈。

  不了解游戏规则,就只能在游戏中被打败。因此,熟悉这些欧盟指令程序以及标准的具体技术要求就成了摆在国内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REACH法令:锋利的双刃剑

  2007年1月5日,北京。

  刚送走2006年最后一场雪的首都还留着丝丝寒意,但在北京京民大厦举行的一场特殊培训班上,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这就是国家质检总局专门为北京地区的一些企业举办的应对欧盟REACH法令培训班。

  REACH法令,相信对欧贸易频繁的企业应该熟悉,其全称为《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制度》,又被称为“欧盟最新化学品法”。据专家介绍, REACH法令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法令或法规,而是欧盟一个涵盖化学品生产、贸易和使用安全的综合性法规。它对出口到欧盟的化学品提出了更严格的环保、安全要求,主要包括注册、评估、许可及限制等主要内容。

  REACH法令中对企业影响最大的是注册。该法令提出了严格的时间期限,对于1吨以上的新物质,法令生效12个月后,生产商或进口商在其商品投放市场之前必须进行注册。对于现有物质,法令规定:产量为1000吨以上的化学品和任何超过1吨的致癌物质或诱导基因突变的物质,必须于REACH生效3年内完成注册;产量100~1000吨的,于REACH生效后6年内完成注册;1~100吨的,应于11年内完成注册,未能按期纳入管理监控体系的产品一律不能在欧盟市场上销售。

  2006年12月13日,欧洲议会以529票同意、98票反对、24票弃权的表决,正式通过了化学品管理法令——REACH。该法令将于2007年6月1日正式实施。预计我国每年数百亿欧元的输欧消费品、机电产品等将受到影响。

  国家质检总局检验监管司相关负责人提醒说,我国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REACH法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采取措施,用心应对。REACH法令的实施,对中国的企业和相关产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它要求中国化学品生产企业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采用国际标准,改进生产工艺,减少环境污染,尽快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同时,我国对欧盟出口的化学品及其相关产品,如果不能满足REACH法令,按2002年至2004年的统计数据计算,中国每年对欧出口可能减少37亿欧元。其主要体现在:一是将对我国

化工及相关产品的出口设障。我国向欧盟出口的化工品和几千种化工下游产品将面临注册、评估、许可等一系列问题,由此将导致费用增加,使我国对欧盟化学品出口成本普遍提高,许多石油和化工产品出口欧盟受阻,有些甚至会退出欧盟市场。二是使我国从欧盟进口产品成本增加,严重影响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国从欧盟进口的主要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以及我国目前急需的化学品及其相关产品,据行业测算,REACH将使我国从欧盟进口化学品的平均价格普遍提高。三是将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专家预测,在产品注册等成本的增加,欧盟对化学品评估、许可、授权时间较长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如果企业用于研发的资金减少,我国将有很多出口产品逐渐丧失竞争优势。

  EuP指令:环保背后的危机

  2006年12月1日,上海。

  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举办的电工电子产品环境生态设计国际研讨会在沪举行。会议的议题集中到了又一个欧盟指令的身上,这就是EuP(能源产品)指令。该指令将于2007年8月11日正式生效。

  能源产品(EuP)在生产、配送、使用和废弃阶段都会对环境造成若干影响。据统计,超过80%的环境冲击跟产品的设计有关,如果在产品的开发阶段就能考虑环境冲击,便能改善产品的环境绩效。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关注程度也与日俱增。各国政府,特别是发达国家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越来越多地考虑环保方面的因素,以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趋势正是欧盟制定EuP指令的基础。

  2005年7月6日,欧洲议会和理事会正式公布了关于制定能耗产品环保设计要求的指令2005/32/EC(即EuP指令),它作为集成产品策略框架的一部分,考虑了产品在整个生命循环周期内对资源能量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该指令还对理事会指令92/42/EEC(关于新的燃气或使用液体燃料热水锅炉能效要求的指令)、欧洲议会和理事会指令96/57/EC(关于家用电

冰箱、冷冻柜及其组合件能效要求的指令)及指令2000/55/EC(关于荧光灯镇流器能效要求的指令)进行了修订。2005年8月11日EuP指令正式生效,并规定成员国在2007年8月11日前完成符合本指令所需的国内立法及行政规定。

  “维也纳—首尔—渥太华”生态设计公司高级顾问李健模教授介绍说,EuP指令的关键要求主要有生态设计要求(第15条)、CE标志(第5条)、合格评定及声明(第8条和第5条)和消费者信息(第14条)。电子制造产业规模在全球仅次于美国、日本和中国,位列第4位的韩国,主要通过制定法律、企业自律和设立专门的项目等3种形式来应对欧盟的各项环保指令。

  双绿指令:电子产品新门槛

  说起欧盟的环保指令,就不得不提大名鼎鼎的双绿指令:RoHS指令(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与WEEE指令(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RoHS 指令2002/95/EC限制了电器、电子产品中的6种有害物质的使用,2006年7月1日后所有投放到欧盟市场上的产品必须通过RoHS指令。RoHS影响着整个电子行业。WEEE指令2002/96/EC要求了对电器、电子设备的处理,回收与循环使用。要求2006年8月13日以后所有投放到欧盟市场的产品必须通过WEEE指令。许多把产品经销到欧洲的美国公司也必须保证他们的

供应链符合这两项规定。

  这两个指令的实施,让我国的家电企业第一次知道了如何应对技术壁垒,也让更多的中国企业看到了出国做生意的新门槛。如同此次中国的制鞋企业开始学会对反倾销说“不”一样,不断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更要学会如何跨越国际市场这个新门槛。

  有关专家指出,与之前的WEEE、RoHS和EuP指令相比,REACH法令影响的范围更广,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化学原料及制品、化纤、橡胶、塑料、纺织、轻工、电子、汽车、家电、制药、涂料等10多类产业。中国30000余种化工产品,以及涉及使用化工产品的下游产品极有可能出口无门。

  “国家质检总局一直密切关注REACH法令的进展,除了通过给企业培训、制定相关的标准,建立联合磋商机制等措施外,还开通了专门的REACH法令网站,便于企业及时了解REACH法令的最新信息。但企业才是欧盟各种指令应对的真正主体,只有企业学会了在这样的环境里游泳,才会在新的国际市场里如鱼得水。”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61,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