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北大报告力挺戴尔对经济乘数效应 称外资应鼓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3日 10:44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冯大刚 实习记者 王然 北京报道

  戴尔公司每年在中国的采购量超过了1400亿元,平均每1000个中国人中,就有4个人的就业与戴尔有关,平均每1000元的税收中有6元来自戴尔的供应商……北京大学完成的一份报告称之为戴尔效应。

  这份报告意在表明,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是多方位的。这和一些学者的看法大相径庭。过去一年中,一直有学者质疑,外资对中国国内企业有“挤出效应”,跨国公司垄断将可能危及中国经济安全。

  报告

  这份1月26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05年,戴尔在中国的生产和采购活动共支出159亿美元,对GDP的贡献大约是其在中国采购和制造总支出的2.3倍,戴尔为中国各行业创造了共计近150万个就业机会,在各级

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增缴税收达23亿美元,相当于当年中国政府财政收入的0.6%。

  2006年初,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曾告诫,外资斩首并购可能使国内企业在国际分工中沦为打工者。另外一些研究机构也提出,外资对中国国内企业有“挤出效应”,外资的存在挤压国内企业的生存空间。

  2006年,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也参加了一些国务院就此问题召开的座谈会。他并不认可上述说法,不过他认为,无论说外资好或不好都没有说服力,需要有一些量化的东西来衡量外商投资的影响。

  最终,戴尔公司成为他们研究的目标。这项研究由海闻负责,耗时6个月,北京大学深圳商学院和北京大学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共同完成。

  这份报告中最有价值的发现之一是,戴尔在中国的采购在整个国民经济链条上发生了明显的“乘数效应”。也就是说,戴尔在中国的投资活动使产业链上的企业得到了更多的需求,也使整个经济受惠。报告显示,戴尔2005年在中国投入了159亿美元用于采购,给中国GDP带来的增加达到346亿美元,相关乘数为2.3。

  报告说,戴尔在中国的投资也为一些基础工业以及运输和金融等服务产业创造了大量的产出和就业机会。此外,在技术扩散、提升本土供应商及相关政府部门效率、本土企业与国际接轨等三个方面,戴尔在中国的运营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有关北大戴尔报告的另外一个版本是,戴尔公司CEO凯文·罗林斯讲述的,2006年他到访北京的时候,曾与

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有过会谈。当时,薄熙来建议,虽然戴尔现在已经是知名的技术提供商,但仍有义务宣传他们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而不仅是市场业绩。随后,戴尔开始与北京大学进行接触,并最终资助了对方发起的独立研究。

  争议

  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说,发布这份报告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外资企业作用的深入分析,说明外资的作用不光是带来资本,还有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影响。他说:“报告得出的结论就是,要继续鼓励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

  他说,这份报告“用数字说话,非常客观真实”,因此“不怕别人对我的数据进行质疑。”

  在海闻等学者看来,鼓舞外资“士气”已经刻不容缓。根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485家,同比下降5.7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94.68亿美元,同比下降4.06%。这是多年来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数量的首次下滑。

  “我觉得政府的立场是很清楚的,就是舆论,包括学术界反而有些没有完全看清楚这个问题的实质在哪里——并不是外商投资太多,是对内开放不够深入和快速”,海闻说。

  戴尔公司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受益者之一。为了保证其产品从厦门工厂运往芝加哥只用36小时,厦门市政府专门通过和民航总局协商,在2003年对新加坡航空开放厦门的第五航权。这种与政府的良性互动给戴尔带来了运营成本的明显降低,也促使他们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入。2006年1月,戴尔又在厦门开设了其中国第二家工厂。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说,试图依靠一个单一的案例来说明外资整体对中国经济存在溢出效应是不现实的。他说,他相信报告中的数据都是真实的,也相信外资对中国经济作用很大。

  “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要说明问题还缺乏进一步的实证研究。现在只有1/3的故事,这样是不够的。”所以他主张,对北大报告中的数据与观点分离看待。

  在张燕生看来,当前中国对外资的争论焦点不应该是“要不要外资”,而应该集中在如何利用外资上。“现在有观点认为外资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不明显,至少低于预期,我个人认为这种观点比较合理。”他说,“外资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从目的来看,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国家都对外资提出了新要求,比如那些高污染、高耗能的外企跟中国企业一样要受到限制。”

  戴尔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中国的联想集团新闻发言人朱光表示,对涉及对手的报告无法评价,也无法从PC行业共性角度作出推论。

  戴尔公司CEO凯文·罗林斯说,依靠优惠政策吸引投资是各国通行的办法,甚至在美国内部各州之间也经常利用税收优惠来吸引戴尔等公司落户。他说,他的观点是“中国代表了低成本的市场,中国不应该停止对外资的优惠,要做的是把这些优惠也给与内资企业。”

  不过,从高层传递的信息来看,中国利用外资政策正在发生结构性的调整。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1月召开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曾表示,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把服务业作为新一轮利用外资重点,发挥外资的溢出效应。

  另据来自商务部的信息说,中国对未来5年的外资进入已经做出明确规划。中国将重点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环保产业等五大产业。

  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局长刘亚军说,中国经济改革才开始了二十多年,时间短,政策有些调整是正常的。但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政府会坚定不移地执行。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是商务部负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的直属机构。

  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说,在讨论外资问题的时候,必须要看到什么是影响当前中国“和谐”的最大问题。他说,那问题就是收入差距以及就业,是还有几亿农民要转化出来的问题。就这个问题来说,外资的作用重大。“即使(外资企业在中国)没有技术转让,只做来料加工,只要能创造就业,就是(对中国经济)有利的。”

  截至2006年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万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近7000亿美元。在外商投资企业中直接就业人员超过2700万人,约占全国城镇劳动就业人口的10%。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