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破解英国垃圾入华利益链 出口每吨可赚2000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1日 10:41 南方周末

  □本报记者 孟登科  穆彤

  □李丹婷 帅才 郑文

  □(英)何丽

  出口中国:每吨可赚2000元

  这个黑头发、黄皮肤的孩子坐在垃圾堆里,黑色的眼睛里透着迷茫。他的毛衣上粘满了脏东西,脚板被污泥覆盖。面对这样一张照片,你甚至可以想象:腐臭味如何钻进他的鼻子,无数细菌和病毒正向他的肌体进攻。

  照片摄于中国广东沿海某小镇,并在英国一家网站刊出。这些垃圾来自大不列颠——中国男孩的身边,印着英国标志的三明治盒子证实了这一点。

  一份英国官方的调查报告披露:目前,该国每年约有200万吨垃圾被运到中国,比布莱尔首相刚上台时翻了158倍。其中废纸占3/4,其余为塑料制品、电子垃圾以及铜、镍、铝、锌、铅等金属。如果换成相同重量的水,可以灌满400个标准游泳池。

  如此之多的垃圾,首先依赖于大不列颠的“生产能力”。在欧盟12国,制造垃圾他们是冠军。英国每个家庭每年倾倒的废物在半吨以上,但被焚烧的不足一成。所以,在这个“环保至上”的国度,如何处理废物成了大问题。

  数百家英国回收公司为此想方设法。比如CK Polymers Limited(CK塑料),位于曼彻斯特市,是英国规模最大的废塑料回收商及出口商之一,每月把1800吨垃圾送到亚洲。另有一位叫作TIM FRIER的先生,业内驰名——此人搜集了英国超过5000家商业企业的垃圾,包括超市、酒吧、俱乐部的,每年约15000吨,运往中国。为此,他在中国刚刚开了个办公室。但这些涉嫌出口垃圾的英国公司,均不愿接受本报采访。

  另据本报调查,这个回收废物的群体中,大多数为华人。注册地在英国的“英国物资回收有限公司”的合伙人何×豪,就是其中之一。相对于土生土长的洋人,他们更了解中国——不但有大量的市场需求,还有无数廉价劳动力。而在海外搜集垃圾的也是中国人,他们将搜集到的工业废料、生活垃圾直接进行打包。

  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垃圾会为他们带来巨大利益。“英国的回收费用非常贵。掩埋是最基本的方法——每吨要花约1700元人民币。而英国政府只提供每吨490元人民币的补贴。”一位知情者说,“如果出口到中国,不但省了掩埋费,还能得到中国进口商人每吨1500块的报酬。加上政府补贴,就是2000元。这种好事何乐而不为?”而中国商人出的高价钱,夺走英国垃圾交易70%以上的生意。

  英国天空电视台(SKY TV)将此事曝光后,引来了该国民众的强烈反弹——他们无法忍受经过自己认真分类的垃圾,又被混在一起,去污染中国。但英国的部分执政者是默许的,“反正中国向我们这里运送食品的船只,空驶回去也是资源浪费,不如运点儿东西。”一位英国高级官员暗示。

  由于英国和中国的贸易逆差,出口量的比例是1∶4,所以75%的船都是空驶而归。而在今天,不少空船装上了垃圾。事实上,几乎所有大型海运公司都曾经有意无意地运载过“洋垃圾”,包括中远、中海在内的船运公司,遭遇“洋垃圾”的情况时有发生。

  8000公里,

  洋垃圾航行路线图

  散发着异味的各种垃圾,被混杂在一起,装进五颜六色的集装箱。海运是垃圾出口最重要的渠道——英国的港口很多,例如

利物浦、威尔士和多佛。但是,最大的集装箱港口是在Felixstowe——位于伦敦东北,正对荷兰港口鹿特丹。

  媒体曾一再渲染“垃圾舰队”,但本报调查发现,“舰队”并不存在。那些运送“垃圾集装箱”的船只的负责人,并不关心货物是什么,他们只认报关单。就如同一个公交车的售票员,无法查验乘客的行李。

  “作为承运人,我们不可能也没有资格检验买卖双方的货物。”全球著名物流公司马士基公关关系部门的姜晓峰对本报表示,“我们只能同海关加强联系,如果发现运输垃圾或从事非法贸易的公司,则将他们列入黑名单,拒绝贸易合作。”他还表示,根据行业经验和业内的共识:进口到中国的货物数量前三名分别是废纸、废金属、棉

纺织品

  载着废品的巨轮乘风破浪,驶向8000公里外的中国。其间,它们一般要经过荷兰鹿特丹港、德国不来梅港、瑞典哥德堡港、丹麦奥尔胡斯港口以及西班牙的阿尔赫西拉斯港等地。有报道称:如果船上还有空位,某些国家的洋垃圾也会被装上来。当然,垃圾也不只倾泄向中国——集装箱也会在非洲西海岸卸下,那里面装着旧电脑、用过的医疗器械。当然,目的地无一例外地都是发展中国家。

  此间,那些呆在英国的垃圾商是提心吊胆的。如果这些运送的船只在海上泄漏,那么这一丑闻将像“鬼魂舰队”泄漏事件一样名扬天下;更大的风险,则是被中途截获。

  2005年3月28日,荷兰环境官员在鹿特丹港截获了54个可疑集装箱。根据清关单据发现,英国戈斯文诺物资回收公司是这批废物的东家,而目的地正是中国。被截获的集装箱内装满食品垃圾、塑料废品、旧衣服、废电池。荷兰政府之所以谴责这些垃圾船,是因为这些有毒的垃圾违反了欧盟的相关法律。最终,这1000吨垃圾被运回英国。

  但出事的船毕竟是少数。巨轮以约每小时20海里的速度航行,绝大部分都平安到达目的地。曾有报道称,垃圾船停靠在中国广东南海港口——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南海港只有5000吨的水深无法承受如此吨位的大船。

  事实上,大部分船只的停泊地点在香港。此时,船主们可以拿到报酬,一位运输公司的发言人说,运输一个装满26吨集装箱的塑料垃圾的费用是7500元人民币。这点钱还不如从伦敦到英国曼彻斯特的陆路运费,低廉的成本,也是英国垃圾涌向远东的原因之一。

  业内人士解密流通内幕

  中国香港,九龙尖沙咀恒贸商业中心。上文提到的英国CK塑料,其分公司就设在这里。本报记者从公司网站上查到了销售代表的电话——这是一个大陆手机。记者打电话同该分公司联系,一听是媒体采访,对方立即称“你打错电话了”。 

  当记者登陆在中国注册的“世界废塑网”后,进一步证实了香港在洋垃圾输入中的地位。这家网站专门从事废旧料的信息发布。网站老板曾从事海外废料贸易,深感这一行信息的重要,所以提供了这个平台。网站上,不少公司打出广告,称可以提供废塑料行业“加工、贸易、报关、运输一体化”服务。

  1月29日,本报记者在网站以客户身份进行了注册。次日,网站一位工作人员从宁波打来电话,进行客户服务调查。这位工作人员称,“国内回收公司要直接从海外拿到垃圾,必须要先拿到IQSIQ(一种认证证书)认证,而大多数企业没有这个手续。所以,他们必须通过香港。”

  绿色和平组织有毒污染防治小组的刘立灿称,他们处理的案例也表明,香港同样是美国电子垃圾进入中国大陆的中转站。他们会同美国硅谷的一个NGO调查的数据表明:美国每年要出口国内至少一半的电子垃圾到发展中国家,其中的90%发往中国。至于入关的手段,绿色和平组织称:“第一就是谎报,将洋垃圾以别的名义进行报关,比如说电子垃圾变成了电脑。第二种就是夹带——将洋垃圾混在正常的物品中。” 

  而对“新入行者”,“世界废塑网”的工作人员建议:先找当地能跟海外联系上的中间商——他们能把货弄进来。一般的下游厂商,很难直接联系海外货源。

  通过这个网站,本报记者与一位自称能直接从国外进口各类废塑料的吴先生联系。吴先生是佛山山水人,从事海外废料贸易已经1年多。

  这位业内人士披露了“洋垃圾”的流通过程:像他这样的中间商,直接与英国回收商联系。对方收集货物后,会把相关的图片、资料发给他们或香港的中间商,根据货的质量商讨价格。确定后,他们要付20%-40%的定金;货到香港后,他们要到香港验货,并付清剩余的货款。然后直接从香港提货,海运回大陆的仓库。如果有一些下游厂商是要整个货柜的,也得提前向中间商预定并交定金。然后,中间商将运回仓库的货进行分类,全国各地的下游厂商都来他那里现金提货,分得越细越赚钱。一般来说,一吨货转一次手就能赚几百到1000元。

  “一个货柜20吨,大概40天一个周期。”他解释说。至于如何从香港把货运回大陆,吴先生诡秘地一笑:“我们有自己的门路,毕竟是当地人嘛。”

  一份国内权威报告显示,洋垃圾集散处理地有广东贵屿镇、大沥镇、浙江台州地区、河北黄骅市、湖南、江西、河南等地,尤以广东和浙江最为严重。而当媒体曝光英国垃圾入华事件后,广东南海大沥整顿了废品行业。所以,山水港的货物也在激减。“现在很紧,拿货少要在春节之后。”吴先生说,“等风头过了,肯定是有的搞,毕竟这是个大行业。”

  毕竟,全球每年的垃圾产量是20亿吨,相当于粮食的产量。

  下游形成工业园

  此次“洋垃圾事件”的主角就是南海大沥——离佛山三水只有几公里的小镇。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沥镇联滘村已成为闻名中国的废旧塑料交易、加工聚集地。但是,这里的绝大多数企业并不直接从海外拿货,它们只是整个产业链的下游。一位广西的老板明确称:“我们的进货渠道有两个,一个是外地的回收商送过来,另一个就是我们自己到山水拿货。” 

  敏感时期,“大沥联滘工业园区”废品加工厂的老板对记者保持着高度警惕,拒绝回答任何问题。一对留守此处的工人接受了采访。他们是唐士友兄弟,贵州人,来联滘打工已有8年,先后为5个工厂服务。他们熟悉那些印着洋文标识的塑料和废纸,尽管他们不认识最简单的英语单词。

  “这里的多数厂子,主业是废旧塑料再加工,顺带做垃圾分类并转手的工作。”唐士友说,“因为垃圾料收过来以后,先要进行分类,然后才能进搅拌机加工。”

  简陋的厂房、设备和“工业园区”的名称并不相称,当地政府部门对本报记者介绍,这里大部分都是无证无照的工厂。但是,废旧塑料加工厂却利润惊人,唐士友称:“一家50人左右的工厂,3台机器,两班倒24小时作业,每天能生产塑料粒10吨左右,而工厂的开销并不大,很多都不需要交工商税收,一年的纯利润至少100万。”

  在园区鼎盛时期,上游垃圾回收车源源不断地将废塑料拉进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塑料制品厂的卡车,再源源不断地从工业园区运出塑料白粒。所以,工业园区既是废旧塑料的回收聚集地,也是塑料制品厂商的原料供应地。那种“白粒”,也就是塑料制品厂的原材料。

  根据大沥镇政府提供的数据,联滘工业园区里有400家企业,15000名工人,而当地的居民认为,工厂超过1000家,从业人员有至少10万。

  记者在工业园区走访期间,随机询问了留守的工人,发现这里的打工仔大都来自贵州、河南、四川、湖南等地农村,有人长达10年之久。为了节约成本和节省时间,工人就住在厂里。工厂一般都采取“人休机器不休”的双班制,每班的工作12小时。而报酬视工作的熟练程度而定,平均是1000元左右。他们满足于现在的生活,这毕竟比种田的报酬多得多,而他们的家属,还可以捡破烂挣钱。

  但这些处于垃圾链最低端的人,为此付出了健康的代价。这里的孩子很容易咳嗽或者发烧。在父母工作的时候,他们就被放在垃圾堆上,甚至一起去挑挑拣拣。而一个让人震惊的事实是,很多有用的东西,如一些可回收的金属,又通过垃圾中间商运回了英国。这样,中间商再次获利。

  产业取缔和转移

  自联滘工业园区的“洋垃圾”被媒体披露后,南海区政府迅速进行了整顿。2007年1月15日,200多人的专项工作组成立,公安、交警等部门在12个进入大沥废旧塑料加工市场必经路口设置检查站,严查废旧塑料装载车辆。此后又出动1500多人,对千家企业实施停水停电,并发出了“1月28日前必须全面搬迁完毕、否则一律查封”的最后通牒。

  “这也是我在宣传部工作多年来,压力最大的两个星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南海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麦绍强说。作为政府新闻发言人,麦绍强就此事先后接受了数十家境外媒体和无数国内媒体的采访。

  目前,大沥镇位列全国千强镇的第15名,整个产业的升级换代成为进一步发展的核心。麦绍强认为,“洋垃圾事件”一方面给了南海政府压力,但他们同时也把其当成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

  1月24日,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称,他们已责成广东省环保局迅速调查,并积极配合海关部门打击进口废物走私工作。他们也正与欧盟有关组织协商,探讨预防和打击废物非法越境转移事宜的途径和合作方式。

  对于废品加工产业转移到何处的问题,目前并没有清晰地呈现。园区内一家杂货铺老板猜测:“有不少老板是外地人,工厂很可能迁回老家。”

  短短两个星期,曾经车水马龙的大沥联滘工业园,如今已是人去厂空。工业园区里有不少小饭馆、杂货铺、理发店,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还没完全适应。“现在基本没什么生意了,正准备关门回老家。”一位老板说。

  1月30日,三辆从河南信阳来的空卡车进了工业区。司机说,他们是常年往大沥拉废塑料的回收商,都干了7年了,看到大沥取缔废品行业的报道以后,特地过来摸摸情况。“这么大的市场,一夜之间就没了,我们还真不知道以后怎么办。”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67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