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山西投资运行增长方式与投资质量明显改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1日 11:30 国家统计局网站

  中国统计信息网

  2006年以来,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影响下,山西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增速平稳回落,投资结构明显趋好,投资增长方式显著改善的良好发展态势,基本实现了“十一五”时期起好步、开好局的目标。但是投资运行中存在的投资增速跌落到近三年来的最低点,特别是与全国和中部六省相比,投资规模和投资增速的差距进一步扩大;投资结构偏重于工业,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全省经济结构调整优化、需要加快发展的产业新开工项目及其投资力度仍显不足等问题不容忽视。2007年要坚持“又好又快”、“宜快则快”的投资发展理念,合理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以加大投资、扩大消费为重点,加速全省投资的转型和跨越,努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投资运行的增长方式与投资质量明显改善

  2006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突出重点,有保有压,强化薄弱环节,采取措施”的宏观调控原则,从优化投资结构入手,全面推动固定资产投资的协调发展。1―11月,全省城镇以上投资完成1587.1亿元,同比增长22.4%,增幅比1―10月回升0.2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比全国低4.2个百分点,投资总量平稳增加,投资结构明显趋好,投资运行呈现出增长方式与投资质量明显改善的良好势头。

  1、投资增长方式明显转变,内涵效益型投资增速明显快于外延型投资。从建设性质看,1―11月,全省以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为主的内涵效益型投资完成347.6亿元,同比增长71.0%,增幅比全国高61.1个百分点;而以新建、扩建项目为主的外延扩张型投资完成1167.9亿元,同比增长11.1%,比全国低15.7个百分点。投资增长方式明显转变,内涵效益型项目投资增速比外延扩张型项目投资增速快59.9个百分点。

  2、投资结构调整明显加快,三次产业结构中“增一优二强三”趋势明显。从三次产业结构看,投资结构明显趋好。1―11月,全省第一产业投资完成20.0亿元,同比增长95.5%,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70.2个百分点,比全国高58.7个百分点;占城镇以上投资总量的比重为1.3%,上升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完成982.1亿元,同比增长19.0%,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4.7个百分点,比全国低7.9个百分点;占城镇以上投资总量的比重为61.9%,下降1.8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8.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完成585.0亿元,同比增长26.9%,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4.1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7个百分点;占城镇以上投资总量的比重为36.8%,上升0.8个百分点,但仍比全国低19.1个百分点。

  3、工业投资转型明显加快,新型主导产业投资高速增长。1―11月,全省工业投资中国家限控的煤炭、炼焦、冶金、电力等行业的投资增速明显回落。煤炭、冶金、电力分别完成投资205.3亿元、236.9亿元、22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8%、21.4%、12.5%,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别回落61.2个、44.4个、1.3个百分点。其中煤炭、电力比全国增幅分别低11.1个、1.0个百分点;冶金比全国增幅高9.1个百分点;炼焦工业投资完成56.6亿元,同比下降28.3%,比上年同期高1.3个百分点,增幅比全国低191.7个百分点。山西省优化结构的主导产业食品工业、煤化工业、装备制造业、材料工业等新型工业投资增速明显加快。1―11月,全省食品工业、煤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和材料工业分别完成投资31.7亿元、69.5亿元、90.3亿元和3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2%、65.3%、49.4%和27.4%,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别上升51.3个、29.1个、29.6个和18.7个百分点。其中食品工业、煤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增幅比全国分别高12.2个、35.6个、8.1个百分点,但材料工业增幅比全国低8.9个百分点。

  4、服务业投资明显加大,改善消费环境的社会公益业投资高速增长。2006年以来,山西省以改善消费环境,扩大消费领域主要行业投资明显加速。1―11月,以改善消费环境的铁路和

航空运输业、信息传输及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水利及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教卫生等行业投资完成215.0亿元,同比增长62.4%,增幅比上年同期高7.2个百分点,比全国高35.1个百分点。以扩大消费领域、增加市场主体的批发和
零售业
及住宿业投资完成32.7亿元,同比增长26.5%,增幅比上年同期高35.1个百分点。以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住宅投资完成212.9亿元,同比增长80.0%,增幅比上年同期高32.3个百分点。

  5、投资增长内在动力增强,非国有投资及民间投资增速开始回升。1―11月全省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投资完成457.7亿元,同比增长26.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4.0个百分点;非国有投资完成829.4亿元,同比增长19.2%,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2.8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完成784.5亿,同比增长18.0%,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3.3个百分点。初步扭转了去年以来非国有投资增速持续回落的局面。

  6、投资环境大为改善,城镇私营个体投资及外商投资增速加快。1―11月,全省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私营个体投资完成146.9亿元,同比增长48.6%,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42.8个百分点,占城镇以上投资总量的比重为9.3%,上升了1.7个百分点。外商投资完成26.6亿元,同比增长1.6倍,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48.6个百分点,占城镇以上投资总量的比重为1.7%,上升了0.9个百分点。

  二、投资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山西省投资增速下滑幅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与中部及周边省区相比投资总量和增速均明显偏低。从投资结构看,房地产开发投资、重点行业领域投资增速下滑速度过快,新兴产业投资比重较小,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明显不足,农村投资规模较小,利用外资下降,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1、投资增速回落幅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1月,山西省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22.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增速由上年同期低于全国1.5个百分点转为低于4.2个百分点。全国的投资增速由3月份的27.7%回落到11月份的26.6%,回落幅度为1.1个百分点;而山西省的投资增速由3月份的35.2%回落到11月份的22.4%,回落幅度为12.8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1.7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2003年低13.5个百分点,比2004年低7.4个百分点,比2005年低3.6个百分点,投资增速回落过快,下滑到近三年来的最低点,会直接影响到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甚至导致经济增长出现大的波动。

  2、投资水平与中部六省相比的差距趋于扩大。1―11月,山西省城镇以上投资总量居全国第23位,比上年同期后移2位,居中部六省第6位;投资增速比上年同期低3.9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1位,比上年同期后移6位,居中部六省第6位。中部地区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城镇以上投资的增速依次为45.4%、27.0%、41.6%、35.5%和25.2%,分别比山西省的22.4%高出23.0、4.6、19.2、13.1和2.8个百分点。

  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持续下滑。1―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54.6亿元,同比增长22.3%,比上年同期回落19.5个百分点,增幅比全国低1.7个百分点。1―11月,山西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只占到城镇以上投资总量的9.7%,与全国总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平均占20.7%的水平相比,低11.0个百分点。所以,山西省并不属于房地产开发投资过热的重点控制区。要避免控制过度,一哄而下,造成房地产业“崩盘”而危害经济增长。

  4、传统重点领域投资所占比重仍然偏高。长期以来形成的偏重工业型产业结构,导致投资结构中工业尤其传统重点工业比重过高、影响过大。2005年全省三次产业的投资结构比例为2.7: 60.8:36.5,第二产业投资所占比重明显偏高。今年1―11月,全省三次产业的投资结构比例为1.3:61.9:36.8,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过小、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变化不大,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仍然偏大。特别是国家调控的煤炭、炼焦、冶金、电力等传统工业完成投资所占比重仍然偏高,占城镇以上投资总量的比重为45.7%,比上年下降4.4个百分点,但占城镇以上工业投资总量的比重仍高达74.3%,比上年只下降4.6个百分点。这样的结构,一方面说明第二产业投资增幅较快回落,是影响全省投资增速回落过快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反映出工业投资尤其是传统重点工业投资规模大比重高,投资整体形势易于受工业及其传统重点工业的影响而产生较大波动。

  4、新型产业投资力度仍显不足。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食品工业、煤化工业、装备制造业、材料工业等新型工业投资看,1―11月完成投资226.9亿元,同比增长50.5%,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32.2个百分点,但占城镇以上投资总量的比重仅为14.3%,仅上升2.7个百分点,投资规模仍明显偏小,所占比重仍然偏低,对全省投资的拉力仍然较弱。

  5、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明显不足。从新开工项目总规模看,1―11月份,全省城镇投资新开工项目总规模为1349.9亿元,同比增长9.2%,增幅居全国第16位,比上年同期后移13位,居中部地区第6位。从投资依存度看,投资增长对新上规模的依存度(新开工规模占在建总规模的比重)为28.3%,比上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8个百分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投资项目规模不大,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增长缓慢,必然会造成投资规模补给断档,结构调整趋缓,在建项目规模出现萎缩,直接影响到投资规模的持续扩张和投资增速的加快。

  6、农村投资规模较小,利用外资下降。1―11月,全省利用外资15.4亿元,同比下降37.0%,降幅比上年同期高25.0个百分点;占本年资金来源的比重仅为1.0%,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0个百分点。城镇以上投资资金中省外资金到位13.2亿元,占本年资金来源的比重仅为0.8%。特别是非农户投资增长相对较慢。1―11月,全省非农户投资完成69.0亿元,同比增长21.8%,比城镇以上投资增幅低0.6个百分点。农村投资规模较小,利用外资下降,说明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狠抓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和“两区”开发建设虽然取得重大进展,但招商引资签订的项目以及“两区”开发确定的项目还有待于进一步跟踪落实,尽快进入开工建设阶段。

  三、影响山西省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

  今年以来,山西省投资增速虽有回落但仍保持在较快增长的合理区间,而且投资结构、增长方式都得到明显改善。这既是全省上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结果,也是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加快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成果。所以,投资运行中出现的投资增速下滑过快等问题,既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作用,同时也受市场需求变化因素的影响,并与山西省投资环境、投资机制、产业结构以及投资运作体系等不健全、不合理、不完善有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宏观调控政策的约束作用强化。宏观调控中两大“闸门”即贷款和土地制约投资增长。去年以来,国家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严厉的土地政策,对一些投资过热的行业实行宏观调控,山西省对煤炭、生铁、炼焦和建材等行业也集中进行了强有力的资源整合及治理,注重了可持续发展,上述行业的投资增速相应回落,特别是煤、焦、冶、电同比仅增长11.6%,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7.4个百分点。从金融投资看,金融机构提高了贷款的风险意识,对调控性产业限制贷款,企业贷款难度加大,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行业的企业自筹能力不足,取得贷款相当困难。1―11月,全省国内贷款建设资金到位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8.3个百分点;企、事业单位自有资金到位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8.9个百分点。

  2、大的成熟性投资项目储备不足。从投资项目上看,山西省与全国以及周边省份相比偏少,主要是投资项目的储备不足,缺乏成熟性的投资大项目。今年1―11月,山西省新开工项目有2782个,仅比上年同期增加9个;而中部地区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分别达到8153个、4104个、12612个、7987个和10272个,比上年同期分别增加2304个、476个、3087个、1295个和584个。周边省份新开工项目河北达到13596个,比上年同期增加2879个;陕西达到4695个,比上年同期增加555个。山西省近年来投资密集性的煤炭、冶金、电力工业、公路运输等重大项目储备出现明显不足。

  3、资源性产品价格预期走低。价格是市场需求变化的信号,也是投资聚集的基础。1―11月,山西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升0.7%,低于上年同期9.9个百分点,虽然保持上涨势头,但同比涨幅呈回落的态势。特别是一些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出现走低,1―11月,焦炭出厂价格指数上升比去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煤炭采选业出厂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下降24.4个百分点;冶金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下降8.4个百分点;电力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走低,投资回报减少,直接影响并正在影响投资主体投资信心。

  4、投资的软硬环境还不够完善。近几年来,山西投资的硬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电力、通讯、交通等得到了相应发展,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城镇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城镇污染问题还比较突出,城市建设市场化运作相对滞后。今年1―11月,全省基础设施为主的城市建设投资完成97.8亿元,同比增长40.6%,虽比全国平均增速高11.4个百分点;但占城镇以上投资的比重仅为6.0%,比上年同期仅上升0.7个百分点,比全国低5.7个百分点。从投资的软环境看,投资项目审批、核准速度慢,环节多。如山西省“两区开发”、招商引资和工业重点推进项目中的农业、冶金、电力、公路和节能降耗建设的空间虽然较大,但受到审批环节不畅的制约而开工缓慢;投资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不健全,有些投资主体和载体的诚信度不高,融资的担保体系不完善,企业贷款困难,吸引外资不够。今年1―11月,全省国内贷款同比仅增长9.6%,利用外资同比仍下降37.0%。

  四、对2006年全省投资趋势的预测与2007年投资发展的建议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措施和山西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背景下,预计全省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保持在24%左右,增速虽比上年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较快增长的合理区间,基本实现了“十一五”时期起好步、布好局的目标。着眼于“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分步实施,着眼于今年山西省投资运行呈现出的良好态势及其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长期以来形成的山西省投资规模小、占全国的比重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现实,特别是着眼于当前省委、省政府全力扩大对外开放,着力加快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进程,力争在全国新一轮经济增长和中央实施

中部崛起战略中站前列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建议2007年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应坚持“宜快则快”的原则,适度加大投资,加快投资发展,全年投资增速应保持在25%以上,以“加投资、扩消费、增出口”为出发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要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的指导思想,转变投资发展理念,加大投资力度,发挥投资在扩大消费、增加出口中的积极作用,以投资的较快增长和结构的显著调整优化,促进山西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加大投资力度,扩大消费需求,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十五”时期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投资是现阶段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十五”期间,山西省投资对经济增长(地方GDP)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33.9%上升到2005年的45.1%;投资对GDP增速的拉动由2000年的2.7个百分点上升到2005年的8.7个百分点。从山西省地处内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与全国和先进省市相比差距较大和经济增长 “投资拉动型”特征明显的现实出发,山西省要加快发展,缩小与全国和先进省市差距,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目标,就必须坚持“宜快则快”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投资发展速度,以投资的持续较快增长带动经济社会的持续较快发展。同时还应以投资规模的扩大为切入点,优化调整投资结构,扩大和带动消费需求的增长,发挥好投资在扩大优势产业生产规模,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扩大生产和生活消费领域等方面的波及效应,促进消费需求及出口的不断扩张和较快增长,最终达到投资、消费、出口互动,共同拉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不断增强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2、牢固确立“又好又快”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实现经济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就要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约用地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强化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指标的约束,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因此,根据山西省第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一产业规模小、比重低,第三产业发展不快、比重较低的发展格局,在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的把握上,采取“宜快则快”的原则,要充分发挥投资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先导作用,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第一产业,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转变工业投资增长方式,遵循高起点、投入少、产出多、污染少和效益高的规律,提高新兴工业的投资比重,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第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加速推进特色城镇化,着力加大交通运输、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传统服务业和发展物流、商贸、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的投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有所改善。特别是牢牢抓住山西省高耗能排前7位的工业行业投资比重过大之重点,严格控制这类行业产能规模的扩张,把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规模的扩张与实现山西省节能降耗的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加快对传统支柱产业的更新改造和技术提升,延伸产业链,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节能降耗齐头并进,“一箭双雕”。花大力气加大对低耗能、低污染、高效益的新型工业、高新技术工业、循环清洁工业新上项目的投资力度,大力发展农副食品加工业、制药、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材料、煤化工、交通运输和旅游等行业,确保投资运行规模适度、速度合理、结构协调。

  3、切实统筹好项目建设,突出抓好重大项目的策划与实施。新开工项目与今后投资的增长有着显著正相关关系。除限制性的投资项目外,对符合产业政策的投资项目,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和扶持力度。从现在起就必须有计划地开工一批重大项目,筹划和储备一批前期项目,特别是在国家投资政策调整的情况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机遇,确保2007年“两区”开发的448个项目有50%的开工。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的推进,确保2007年工业重点推进的399个项目及早开工建设,要抓紧山西(上海)经济合作项目签约的222个项目、香港投资洽谈会招商引资项目365个的落实工作,确保尽快如期开工建设,为山西省投资规模增长、改善投资结构注入活力。

  4、加强对民间投资方向的引导,注意保护好社会投资热情。要加快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做好产业发展的规划工作,引导民营企业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快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步伐。要建立规范的市场信息引导机制,编制山西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建立民间投资信息网,将产业投资政策、行业发展前景等信息向社会公布。尽快制定政策引导民间投资朝“八大支柱”产业中“四新”产业的方向发展,优化第二产业结构,鼓励民间投资向农业、城镇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教育、卫生、旅游和环保产业等行业的拓展,逐步增加第一、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最大限度地发挥非国有投资在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5、加大企业自筹和金融的投资力度,防止信用资金过度收缩。要继续加大财政资金对投资的支持力度,更多地通过政府贴息资金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向;要积极争取2007年国债资金,扩大对农业农村、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等方面的投入。在金融投资方面,截至今年11月份,山西省金融机构累计存贷差达到3803.3亿元,其中当年新增990.5亿元,而1―11月投资到位资金中,国内贷款增幅却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8.3个百分点;企业自筹资金增幅却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9个百分点。当前,应注意研究和预防投资过快回落的风险:一是要全面、准确、积极地理解宏观调控政策,清理和限制过热行业贷款的同时,应积极支持技术含量高、符合结构调整要求的项目和薄弱领域;二是要保持贷款节奏的基本均衡,密切银企合作,努力缓解经济运行中的资金紧张局面,防止信用资金过度收缩加大经济的波动幅度。

  6、提高行政效能,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以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重视投资运行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在结构调整中的先导作用,提高行政效能,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继续激发全省人民干事创业、加快发展、招商引资的热情,注意保护好各方面的投资积极性,集中精力争项目、引项目、上项目,千方百计促成更多的重大项目落户山西;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更多更好地吸引境内、境外、省内、省外的各种可利用资金,在发展开放型经济中,切实保护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改善配套设施,使外资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快。各个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快项目审批、核准速度,特别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有效益的计划新开工项目要争取国家尽早审批、核准,尽早开工建设,要将土地、收费等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凡对山西经济建设有好处的都要想方设法保证土地使用,更要加快和超前做好项目前期工作,避免后期出现项目缺口而造成投资增长的波动,促进山西投资运行的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协调发展。

  (来源:山西省统计局)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