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谁来为民企老板鉴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0日 17:47 中国民营经济周刊

  本报记者/吴颖慧

  央视的《鉴宝》栏目火了,前来鉴宝的人络绎不绝,可参加节目的毕竟是少数,还有千千万万的收藏者怀揣着“宝物”,期待着一夜暴富,却因找不到好的鉴宝途径而发愁。

  王某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作为一家私企的老板,属于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想投资收藏,却屡屡受挫,手中藏品鉴定数次,说法却大相径庭,苦恼之余也发出这样的感叹:我到底应该相信谁?

  鉴宝还需先鉴人

  收藏已经成为继

股票和房地产之后中国最火的投资方式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收藏者已经达到了 7000 万人,各类专题、系列收藏有 500 多项。全国各地古玩交易也日趋红火,仅北京一年的交易额就有 11 亿元,且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收藏热升温,交易量大且频繁,鉴宝也成为了一件稀疏平常之事,到底有多少人在从事鉴定师这一行业呢?据了解,目前我国的艺术品鉴定师多属于拍卖行、艺术品公司,还有艺术院校的师生、艺术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员、古玩经营者、艺术爱好者等等,从业人员繁杂,水平参差不齐,权威性和专业性得不到保障。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收藏者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分辨真品和赝品,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鉴定师,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认识、再认识,许多鉴定者的实践经验还是太少,理论基础也不够扎实。另外,中国历朝历代的文物都有仿造品,如今作伪程度日益高明,有一些赝品仿造出来仅靠肉眼是分辨不出来的,还需要仪器等多方面的鉴定,最后判断真伪,这样才更加科学,而现在很少人能够做到这一点。

  该业内人士指出,鉴宝走眼的情况时有发生,这还不是最令人担心的,最可怕的是有许多鉴宝人员的职业道德存在问题,他们更容易被利益左右,在鉴定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猫腻”产生,让人防不胜防。

  王某曾经在北京潘家园市场买过一幅清代的字画,因为分不清真伪,特地请了鉴定师来鉴定,经鉴定师鉴定是真品后,花费不菲买了回家,后来经人指点才知道自己买的是赝品,鉴定师和卖字画的老板串通一气把自己给坑了。

  人才培训多而不精

  针对鉴定市场的一片混乱,有关部门也做出了相应的举措。记者从中国收藏家协会培训部了解到,由国家商务部和劳动部批准的古旧艺术品鉴定估价师第一期培训在本月中旬举行,此次培训是由中国旧货业协会和中国收藏家协会培训部联合主办,参加培训的人员都是从事古旧艺术品行业多年的人员,由于培训尚属首次,还在摸索阶段,并未进行大力地宣传。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展此项培训就是为了更好地规范市场,今后的旧货市场,必须具备 5 名以上的鉴定估价师,否则不许开业。据相关人员透露,有关文物评估师的培训也在酝酿之中。

  除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培训,市场上的培训也是五花八门,名目繁多,大打“鉴定师”、“艺术品经纪人”等旗号。记者询问了一些培训活动,大多数培训都没有什么门槛,少则七、八天,多则也就是十几天。针对如此繁多的培训活动,有人就提出了质疑,这类短期培训顶多只能练就一些基本功,但是古玩知识非常繁复,水平要想提高,必须去除急功近利的心态,苦心研究才会有所成就。至于有些人拿着这些培训证书就想上岗从业,恐怕是害人也害己。

  资深职业艺术品市场评论人刘新惠指出,中国艺术品市场,最缺少的就是人才。如何培养人才,也成为了国家相关部门考虑的重点。去年 4 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启动了“ 6 + 1 ”人才的培训计划,也就是 6 个“师”+ 1 个“人”,分别是职业艺术品鉴定师、艺术品评估师、艺术品拍卖师、艺术品包装师、翠玉鉴定师、翠玉评估师和艺术经纪人。

  市场需要经纪人制度

  目前,国内大多数人购买艺术品都出于投资的目的,很多人都是“艺盲”,而艺术品经纪人就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京城收藏名家马未都曾对媒体表示,西方国家的经纪人制度已经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像洛克菲勒这样的大基金会都是委托经纪人购买艺术品,例如经纪人知道你一年有多少的预算、喜好是什么,经纪人就会在这一年的时间内帮你办妥,并收取 5% 的服务费,这些都建立在双方良好的道德基础之上。

  艺术品经纪人,简单地来说就是为投资者服务,根据其口味,找到具有升值潜力的作品。艺术品经纪人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背景和经验、大量的人脉资源、对市场具有敏锐的嗅觉和预见性,最重要的是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观念。

  在我国,好的艺术品经纪人并未出现,经纪人制度更未成型。虽然市场有需求,但国内没有良好的成长环境,缺乏诚信体系。有关专家指出,国外的艺术品经纪人状态应该是我们发展的方向,艺术品经纪人会越来越像艺术领域的

理财专家。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人员也表示,艺术品经纪人很有可能成为劳动部下一批公布的新职业之一。

  “乱世买黄金,盛世兴收藏”这句话说得没错,业内人士认为投资艺术品的“艺盲”们也应该扫扫盲,减少受骗的机会,同时也增长了自己的知识,了解了中国的

传统文化。马未都在参加央视某栏目时就谈到,普通人在收藏艺术品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多看书,增强理论准备;拜个和自己无利益冲突的、公正的好老师;根据自己的财力和能力量力而行;别轻信故事,戒贪。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