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曹远征:转轨国家的金融改革之路与改革走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0日 11:15 新浪财经

  1月27日(周六)上午10:30,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博士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成为第六位登陆“2007财经中国论坛”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专家成员。曹远征就转轨国家金融改革路径以及中国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等热点问题发表了分析与评论,并回答了网友的提问。

  转轨国家的金融改革之路

  曹远征:好的,我们知道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也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到现在已经持续,到明年有30年了,中国改革是1978年开始的,作为这个改革来说它是整个改革过程的一个部分,如果要讲中国金融体制改革首先得回顾一下中国改革有些什么特点。

  我们知道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政府的一个附属的生产单位,价格是被控制的,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它金融实际上是一个财政的附属机构,在中国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的金融机构就一家中国人民银行,主要为财政服务。所以说所有的转轨国家改革的时候都面临金融体制重建的问题,中国也不例外,但是跟其他转轨国家相比中国有自己的特点和进程。

  中国跟转轨国家相比它的任务是一样的,它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在宏观层面上重建一个金融体系,第二它应该是一个现代的银行制度,是一个现代的企业,这两项任务如果说一次性完成就会变成激进的改革,如果是分步完成就是渐进式的,而中国是渐进式的。

  而这个改革又是跟

中国经济改革相配合,我们知道作为改革的核心任务是要提高经济效益,使它成为竞争的主体,企业改革是最重要的,而对国有企业来说长期以来是包袱重、机制僵死、浪费严重、效率不高,在这个时候银行或者金融是来保证这样一个任务,这就出现一个分布的特点。

  我们观察到中国的改革走了这么两步,第一步在八十年代,他主要想努力勾践出一个符合市场经济允许的宏观经济体系,第二步是银行业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是个现代企业,在第一步中间我们看到,有中央银行,有商业银行,中国的银行业如果说按现在的意义上讲,工农中建以及其他银行都是在1984年以后才开始出现的,人民银行开始变成中央银行,其他的银行开始作为商业性的一种服务。

  从那以后由一种分层银行制度的建立才开始有了保险、证券、信托等等,中国金融体制至少在这个条件下显得体系开始建立。与此同时它的内部机制,它的主要任务还是保证整个改革环境的平稳进行,所以它内部的机制并没有很大的改善,因此我们现在经常说在九十年代以前,中国的银行业基本都叫专业银行,是按专业分工,不是商业银行,中国的金融机构有很多并不是按市场目标去经营的,不是一个商业化机构,而是为了一个进行专业性的分工进行经营的。

  到了本世纪以后随着国际企业改革的深入进行,国有企业的问题逐渐解决,国有企业的机制也变得比较灵活,体制也变得比较顺,这时候对银行来说它已经不再需要支持这种国有企业改革,而是要寻求自己的改革目标,这就是我们说进入到第二个阶段,也就是说它必须按这一个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商业化的经营。

  在04年以后国务院决定向中国银行(4.91,-0.09,-1.80%)、建设银行率先开始试点,进行股份制改革,并寻求上市的共股股份制的一个结果。从那年开始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所有大的银行,现在除了农行以外,工农中建交,除了农行以外,不仅完成了股份制改造,而且在国内外都上市了。

  这样一个改造,这样一个上市它的意义非常深刻,我觉得有三条。

  第一条,它是按照市场的原则重新组合的银行业务流程,而市场原则是以客户为导向的,按市场商业化原则来进行的,这跟过去的以政府政策为导向的一种流程和组织原则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跟这个变化相适合第二条,他的人力资源制度发生了重大的改革,现在银行已经不再是官员了,而他是个雇员,员工是自由流动的,市场化招聘的。

  第三,跟这个相关就是他的治理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他有了董事会,有监事会,有了管理层,这样一个框架奠定了中国银行业一个商业化制度的基础,有这个制度基础的奠定使它开始真正按照商业化的原则进行经营,进行工作,我们认为这是个最重大的一个改革,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间他的财务状况得到了改善,他的业绩有了可预期的变化,这就是这几年,特别去年以来这几家银行的股票在不断上升的一个很重要的背景。

  回顾这些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走了一个渐进式的改革路程,在一个把过去我们说的两项任务,建立金融体系和改善金融体系机构之间的机制是分开进行的,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将近30年。这30年的过程我们会看到既保证了整个经济转轨时期的经济的平稳发展,同时也寻求了自己的改革目标,在这个改革过程中间并没像其他转轨国家出现大起大落很大的震荡,这是中国改革很重要的经验。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们会看到,我们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就是说我们初步有了完善的金融体系,有了一个市场导向的一个初步建立的治理结构和机制,在这个过程中间使中国银行也开始有了一种,至少说开始有了竞争力,这时候WTO又进行开放,使中国银行也真正投入到市场竞争之间,而且是国际上的竞争。面对这样一个竞争,它需要改革更进一步深化,今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新的一些改革任务,比如说在银行业中间要求继续巩固他的成果,继续深化改革,巩固机制,然后提高他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受这个经验的鼓舞,其他的银行也开始寻求新的改革,比如说开发银行就开始商业化转型,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也开始寻找一种经营化商业的模式,农业银行已经确定要整体改革,择机上市,也开始进行商业化的经营。第三,在这个过程中间为了从宏观层上巩固银行改革的效果,就要深化资本市场,也就是说中国要扩大直接融资的规模和比例,尤其债券市场。

  过去所有的来源是来自于银行的,换言之银行也承担所有的风险,直接融资的比例应该有很大的提高,过去我们直接融资只有10%,很多发达国家都是超过50%以上,我们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努力。通过这样一个努力,一个新的风险分散功能出现,就是把银行的风险开始分散到资本市场,这样人们担心银行改革以后会不会依然持续过去的行为就会有了很大的改变。

  下一步改革走向

  主持人:谢谢曹博士刚才做了一个简单但脉络清晰的回顾,确实像曹博士说的,2006年是中国金融业的一个风水岭,在2006年我们成功实现了除了农行之外的所有大银行的海外上市,标志着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取得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从2007年开始金融业全面开放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召开又标志银行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样一来很多在当时可能在前期我们为股改的成绩所欢喜的一些结果,现在要面临一些更严峻的竞争和现实挑战,这里面可能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加以研究。

  我想首先问一下曹博士,从宏观层面来讲,我们觉得金融改革必然是和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是要有一个配套的,就像您刚才讲从银行业的角度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我们看到现在银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他需要相应的两个很重要的改革,比如说

汇率的市场化和利率的市场化,这两块其实对金融业,尤其是银行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现实条件,这一块改革的进展您怎么看?

  曹远征:如果从一个真正的市场来讲,对金融市场来说最重要的是利率汇率,适应利率的市场化,汇率的自由化是银行提高自己,或者锻炼自己定价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当然我们知道这个过程也需要一个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何况利率跟汇率跟国家其他宏观经济政策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认为利率市场化和汇率自由化是个缓慢渐进的过程。

  其实从前几年已经看到这个进程展开了,比如说拿利率来讲,现在在贷款中间只有一个最低贷款利率,存款中间只有一个最高存款利率,其他是分开的,有朝一日,把这两点分开,在存贷上利率已经市场化了。

  汇率从05年7月21号进行调整以后,汇率也是在一直波动的,其实从05年到现在我们看到汇率已经上升4%左右,也说明汇率开始有浮动了。在这种过程中间,我们说利率市场化和汇率自由化的竞争已经展开,这个过程还会持续,真正要到一个市场,包括他定价机制,包括他汇价和利率水平,真正达到一个完善化的程度还需时日,但是为期也不远。

  主持人:方向是既定的,剩下的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刚才曹博士讲到金融业改革的时候,谈到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包括他商业性的导向,一个是人力资源改革这一块与之前的官本位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再就是他的公司治理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是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在这个领域的改革并不是很彻底,包括从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来说,这是很长时间我们银行坏账一个相当大的来源,包括在去年的整个宏观调控中也有很多地方的贷款与宏观调控的导向并不相适应的情况,昨天

银监会也披露工行等11家金融机构因为内蒙古违规项目的担责而被处查的结果。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会有一个什么新的变化?

  曹远征:跟九十年代相比,商业银行一个最大的改变就是一级法人制,这样一个制度避免了地方政府对商业银行的具体的干预,我认为这是这几年改革一个很重要的成果,就是一级法人。随着股份制改造这个得到更大的强化,他有很多的权限已经开始上收到总行,包括规模以上的贷款,包括各个业务,他都是交叉举证式进行管理的,这大大提高了效率和提高了质量,特别在防范风险方面是有很大的改善。你会看到银行业在这几年不良贷款率在持续下降,这个趋势已经出现了,当然在过程中间还需要继续完善和继续磨合,也就是刚刚说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这个方向已经确定了,而且这个效果已经看得出来了。

  主持人:会不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比如地方政府把城市商业银行从提款机这样的?

  曹远征:有这种倾向,但是也不一定,因为我们发现城市商业银行也在改革,他也开始做大做强,他可以联合起来,举例来说前几年刚刚成立的江苏银行,过去的安徽银行,这个趋势更基层的政府或者县政府已经不能干预银行的业务,这个趋势在地方商业银行也同样是有效的。

  主持人在整个宏观调控中,商业银行如何在坚持自己市场化、商业化运作的时候,同时又保证和中央的宏观调控这个导向相一致?

  曹远征:如果说满足宏观调控,我们说调控杠杆无非是两个,一个是数量政策,一个是价格政策,更重要的要发挥价格,就是利率的问题,如果利率市场化,他可以控制利率来控制银行的行为,全世界都是这样来进行调控的。这几年我们说中国利率化市场已经开始,这也就是为什么央行在调控中间不断提高准备金率等等,这实际上就是敏感了,已经对银行的行为有所调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52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