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重庆办四项措施控制审计项目质量初见成效(07-1-30)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0日 11:12 审计署网站

  2006年以来,审计署驻重庆特派办采取多项举措狠抓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实施的审计项目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审计成果比较突出。上报审计署的审计信息中,已被审计要情采用5篇、审计要目采用15篇,已向纪检、检察、公安等部门移送案件线索6件。

  充实法制机构力量、建立法制复核台账、注重实质性复核。为加大法制工作力度,该办专门设置法制组,相对独立地开展法制工作,充实了人员力量,建立了法制台账定期通报复核结果和复核意见采用情况。法制组对审计项目实施中各阶段工作进度进行“倒计时”控制,并提醒和督办。法制组复核着重问题的事实是否清楚,审计证据是否具有客观性、合法性、相关性和充分性,并对查出问题定性的准确性和处理的适当性进行把关。法制复核更加注重对审计项目质量的实质性复核,加大对审计发现问题事实及定性处理的控制,力求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恰当。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筑牢法制复核防线。

  着力强化审计组和业务处室的二级复核。针对办里2005年审计项目存在一些不规范问题,该办对问题成因进行认真分析,对相关问题的责任人进行了通报,要求积极整改、举一反三。业务处室及时开展了认真自查,对正在实施项目的日记、取证材料、工作底稿和其他审计证据中的不规范问题进行纠正,对有的要素不完整的审计取证材料重新补充取证。6号令规定的三级复核制度中的前二级复核都是在业务部门和审计组,为切实做好业务部门和审计组的复核工作,各业务处安排了兼职复核人员进行质量把关,并对复核结果出具书面复核意见,把基础复核工作做得扎实有效,把审计项目质量的基础性问题解决在审计组。

  健全完善制度,建立质量控制长效机制。该办认真总结审计署6号令实施以来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经验和教训,结合审计法修订以后审计机关审计职责的变化,按照审计署法制司审计项目质量检查中对做好质量控制工作的具体要求,修订了《审计署重庆特派办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实施细则(试行)》,制订了《审计署重庆特派办审计项目质量责任评估追究试行办法》,建立起规范实用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长效机制。

  办领导加大对重点环节、重大问题的控制。该办领导从审前调查开始,就关注项目中的重大问题,要求审计组通过总体分析找出重点问题线索,选择重点延伸审计单位,制定出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操作性强的审计实施方案。如对某大型企业集团的审计,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总体分析筛选出10个重点审计单位和一些重大问题线索,编制的审计实施方案得到多位署领导的充分肯定。审计组进点后,办领导紧盯方案中的重大问题不放,多次到审计组指导,召开点评会现场解决审计实施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审计工作较快取得突破。在现场实施进入关键阶段后,办领导蹲点指导,审阅审计取证材料,进行质量把关。由于办领导紧紧抓住重大问题,使办里第一次独立承担的大型企业集团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圆满完成,并取得较好成绩。在某省交行审计中,发现一分行行长违规放贷收受商业贿赂问题线索后,办领导具体指导如何围绕银行及其领导人员职责进行审计取证,提高审计取证的相关性、充分性,迅速突破了问题,上报重要审计情况后被审计署《审计要情》采用。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