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脱开浦西:浦东综合配改欲扩大自主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0日 02:40 第一财经日报

  上海表示,将落实赋予浦东新区更大发展自主权,率先深化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沈柬贝

  “浦东综合改革要形成合力。”昨日上午,在上海市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改革开放和浦东综合配套改革”专题会议上,浦东新区区长张学兵说,“浦东综合配套改革光靠浦东自己做是做不好的,需要当成上海的事情,国家的大事(来做)。”

  随着《2005年~2007年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三年行动计划框架》的推进,三年的试点时间只剩最后一年,接下来的改革中,浦东的压力肯定将越来越大。尤其在去年,天津滨海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之后的全国第二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而眼下又传出重庆要借直辖10周年时机大打“直辖牌”,拟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并将在今年递交申请。

  “滨海新区也是国家的一项战略,但是国家给浦东出的题目与给天津滨海新区不一样。”张学兵指出,浦东新区的综合配套改革是在上海这个行政区里的制度创新,改革的自主权非常有限,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并允许浦东“脱开浦西”。

  滨海新区叫板金融创新

  28日开幕的天津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天津市市长戴相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要把“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放在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之首。

  虽然上海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继续推进金融创新、风险投资、口岸管理等改革试点。但在诸多业界人士看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中对金融行业的“先行先试”政策并没有用足。

  在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发展研究总部总经理徐小迅看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事实上是借浦东的名义给整个上海创新的一次先行先试机会,“在政策法规还不允许的情况下,只要它有前瞻性可以先在上海做起来,尤其在金融行业。”

  2006年,上海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抓手,先后启动跨国公司外汇资金管理方式、口岸管理体制等20多项改革试点。“但在金融方面步子迈得不够大,政策用得不够活。”徐小迅说。

  “滨海新区虽然后起,但是在金融方面抓住了根本,比如在成立渤海银行时从一开始就摆脱财政控股,让银行走入市场化,并且一步到位引入外资,而不是以往先成立银行然后改制再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做法。”

  徐小迅认为滨海新区对政策的认识要更深刻,抓到了更精髓的部分,“金融并非就金融行业本身,它带来的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现代服务业核心的产业。”

  徐小迅认为,滨海新区由于超越了短期的利益行为,从金融管理上更容易与国际接轨,才使得天津的“先行先试”更能获得各方面的充分支持,“我国现在只有证券投资基金法规,而产业投资基金在天津的成立,其实早已经超越了滨海新区这个概念,是全国的一个先行先试,在全国有一个示范效应,这是上海业界盼望了多年的想法啊。”徐小迅说。

  力推政府创新

  上海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落实赋予浦东新区更大发展自主权,率先深化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行政问责、效能评估、效能投诉、电子检察等制度,着力转变政府职能。

  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杜家毫表示,虽然国家明确不给项目不给支持,但上海市政府还是给了不少优惠政策,尤其去年几大班子全部动员起来成立的改革推进小组,又出台了进一步支持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增强浦东改革发展自主权六个方面的规定。“改革就需要我们继续保持这种气,这种精神。”杜家毫说。

  据张学兵介绍,从目前整体进展情况看,三年行动计划框架确定的6个方面60个具体改革事项中,70%已经推开。其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跨国公司外汇资金管理方式等39个具体改革事项正在平稳推进;更多的事情在积极与国家有关方面沟通争取先行先试。

  在张学兵看来,综合配套改革现在的一个难度就在制度创新,不再是以往的要政策、要资金、要项目。“而且改革是软实力,既要有政治智慧,又要要勇气,同时又要讲步骤,我们需要加大力度做好政府自身改革,处理好与社会机构的关系。”

  “政府行政管理幅度要讲究科学,对于一些社会机构就是既要扶植又要规范。”张学兵表示,尤其是今年要借香港回归10周年把香港大量的优秀中介机构吸引到上海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