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我国有条件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9日 11:32 国资委网站

  人物简介

  白春礼: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原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兼任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等职。

  记者:首先想请您回顾一下,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您头脑中经常出现的关键词是什么?

  白春礼:创新型国家。

  记者:经过1年的实践和思考,您认为我国是否有条件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

  白春礼:完全有条件。经过半个世纪的积累,尤其是近20年来经济社会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完全有能力实现中央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宏伟目标。首先是我国已经具备了一个坚实的科技创新的经济基础。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结构变化最为活跃,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出现递减趋势,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明显上升。我国正处于这一阶段,而且科技创新综合指标已相当于人均GDP3000—5000美元国家的水平。与此同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了大多数国家不具备的比较完整的学科布局,并在一些前沿科学、交叉科学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较大国际影响的成果,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

  记者:刚才您提到了人均GDP,这使我联想到,尽管我国有的科技资源总量较大,但如果用人均这个概念来表述就很低。因为,“13亿”这个分母实在太大了。

  白春礼:13亿人口既是压力,也是优势。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同时具有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我国现有科技工作者2174万人,其中研发人员120万人,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教育系统还在不断为科技队伍培养强大后备力量。这些都是我国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的最大人力资源优势

  同时,13亿人口的市场需求无可比拟,也是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的最强动力。科学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基础和源泉,而技术创新则必须坚持面向市场、创造价值的方针,13亿人口的购买力对其推动力之巨大可想而知。

  记者:除此之外,您认为我国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还具有哪些优势?

  白春礼:我国还具有政治优势和文化优势。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决定了我国有能力调动全国各界的力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实现我国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宏伟目标。近些年来,在中央的大力提倡下,尊重科学、鼓励创新的先进文化已经融入了我国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传统文化,并正在形成一个有利于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文化氛围。

  记者:您从经济基础、学科基础、人才基础、市场优势、文化和政治优势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完全有条件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很显然,这些因素是必要的条件。有了这些条件,我们还必须扎扎实实地付出努力。

  白春礼:的确如此。在充分认识我们的优势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目前科技创新能力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科技部门最近完成的对信息、生物、新材料、

能源、资源环境和现代制造业六大领域的调查显示,我国科技总体研发水平落后发达国家5年左右,在大部分工程领域落后发达国家10年以上。这种差距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二是发明专利数量少,我国发明专利总量仅占世界总量的约2%,我国大约90%的企业甚至没有自己的专利。为此,我们必须思考和着力解决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脚踏实地地推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记者:您认为目前我们需要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白春礼:我们需要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必须加强各部门、各计划之间的协调,形成合力。我们应该成立专门的协调机制,由科技部门、经济部门和企业部门最了解情况的人员参加,开展国家整体科技目标的凝练和提升。要由经济部门提需求,产业部门提要求并积极参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科技专家的作用,将需求和要求分解为科学问题、技术问题和工程问题,组织各方面的力量一起来攻关。同时,要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统筹协调,科技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集中到制定战略规划、优化政策供给、建设制度环境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已经颁布,但具体到项目层面上,要避免重复布局,形成合力,争取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记者:技术创新的主体是谁的问题大概也应该是关键问题。您是国家最高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的常务副院长,您认为是科研机构还是企业?

  白春礼:毋庸置疑,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关键是要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最大主体。任何科技创新,没有企业的参与,是不可能转化为生产力的,更不可能完成从投入转变成新的知识和技术、再从知识和技术转变为更大的物质财富这一价值循环。目前,由于认识、经济实力、体制、机制等原因,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为此,政府必须通过法律、法规、政策、保护知识产权等,建立公平诚信的市场竞争环境,使企业通过自主创新、管理创新赢得竞争优势。也只有当企业意识到,只有通过自主创新和管理创新才能赢得竞争优势,企业才有压力和动力自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当然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绝不能忽视产学研结合,这是加强自主创新的关键环节。企业是技术创新投入与行为的主体,并不意味着大学、国家科研机构应从技术创新领域完全退出。从我国国情出发,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大学、国家科研机构在致力于前瞻性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和关键公共技术研究的同时,必须从企业需求出发,组织相当力量,持续开展具有产业化前景的应用技术开发与系统集成和企业孵化。各级政府要鼓励大学、国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建技术中心。

  记者:您认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白春礼: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没有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作支撑,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切实把创新型人才培养当作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才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和战略储备来进行培养;必须完善培养体系,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完善人事制度和政策保障,进行开放式培养,为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同时引导青年人才树立爱国情怀,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记者:科技投入不足被认为是制约我国科技发展的原因之一。您是否认同这一观点?

  白春礼:必须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的确是我国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不能回避的问题。令人欣慰的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已确定,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这意味着,2020年,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年投入总量将超过9000亿元,投入水平将位居世界前列。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对促进科技进步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力度激励研究机构和大学的科研成果向企业转移。

  记者:与美国、日本、芬兰等创新型国家相比,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我国的最大差距是什么?

  白春礼:最大的差距是缺少风险投资和中介机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创新型中小企业在技术转化中处于重要地位,而这些企业最有价值的资源是创意、知识,最缺少的是实现技术创新目标的资金,这就需要风险投资和中介机制的大力支持。专家一致认为,美国硅谷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因为有世界上最完备的风险投资机制,有上千家风险投资公司和2000多家中介服务机构。在这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制约因素,必须着力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和中介组织。

  记者: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大力倡导自主创新,在全社会已形成了自主创新的热潮。但与此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切实际、心浮气躁的现象。对此您有何看法?

  白春礼:自主创新的意识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强,但自主创新的能力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创新能力建设是漫长的过程,必须打持久战,创新能力建设者需要有为后人“乘凉”而“栽树”的胸襟。在战略上,我们要自尊、自信,相信曾经领先于世界的伟大民族的智慧可以建设起世界一流的自主创新能力;但在战术上,我们必须避免出现浮躁的表现、虚假的概念。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必须克服浮躁心态,既要只争朝夕,又要谦虚谨慎,踏踏实实地去攻克关键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

  来源:《经济日报》

  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