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老外淘金进行时:兴奋中国概念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9日 02:36 第一财经日报

  托森的“上海情结”与何思天的“零起点奇迹”

  赵何娟

  32岁的德国人托森·吉尔茨(Thorsten Giertz),已完全融入上海这座城市,因为他认定的事业就在上海,就在中国。

  “我对这个市场有信心,希望能够在中国长期发展下去。”他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进入2007年,他的公司业务如同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一样,正以超过10%的增长率稳步前进。

  托森是上海伊茂诺(Emeneo,下称“伊茂诺”)信息系统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CEO。这是他与两个合作伙伴于2006年初成立的在线教育工程公司,除了为企业服务,也能为政府发展在线教育课程。

  那是2003年11月的一天,一份邀请托森加入某公司承接的同济大学e-learning(在线教育)工程的聘书,使得托森飞来了上海。这是一个由中德两国政府合作启动的项目,托森担任项目顾问。在此之前,他是德国科隆大学里一名研究在线教育的学者。

  互联网第三波

  在上述项目公司工作两年后,托森发现自己爱上了上海,更重要的是,他敏锐地察觉到了中国在线教育的巨大市场。于是他决定留下来,然后有了伊茂诺。

  “互联网应用的第一次浪潮是电子支持和电子服务,第二次浪潮是虚拟生产,第三次浪潮是e-learning。”思科公司CEO约翰·钱伯斯曾用这个预言来形容e-learning将给互联网和教育带来的震撼。

  早在2004年,中国e-learning产业规模就首次突破了亿元大关(此产业规模指的是用于投入购置e-learning平台软件和课程内容以及相关培训、服务费用,不包括硬件基础平台的投入),超过1000家大型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实施了e-learning战略。

  据了解,目前已有的e-learning服务大致可分为四种:在线公告、在线培训、在线知识分享和在线指导。

  由于对该领域有着较长时间的研究,托森很快就将中国e-learning市场的特点摸得颇为清楚。“中国的e-learning市场是很不均衡的,更多集中于电信、保险、银行等少数领域的少数大企业。相比e-learning本身所具备的普及功能和国外普及率来说,中国e-learning市场才刚进入快速启动期。”

  中国现在大型企业的数量约在5万家,以发达国家目前20%的e-learning普及率计,托森相信将有1万家大型企业会实施e-learning。目前每个企业在e-learning上的投入从数万元至上百万元不等(其中不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因此中国内地大型企业e-learning的市场潜量约在10亿元至20亿元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还有数百万家中小企业,托森认为这块市场潜量也应有30亿~50亿元。由于过去e-learning的价格在数十万到数百万元之间,很多中小型企业都望而却步。越来越多像伊茂诺这样的中小e-learning企业出现,才使得中型企业的e-learning需求得到满足成为可能。

  零起点奇迹

  托森来到中国创业,跟他的一位老师不无关系。在科隆大学时,他曾师从于德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卡尔·克里斯丁·威查克(Carl Christian von Weizsaecker)教授。

  “他是对我的思想影响最大的人,他经常在文章中和课堂上预言

中国经济的发展机会与风险,那是我对中国了解的开始。”托森说。

  在老师的影响下,托森判断,中国正进入一个全面

信息化的时代,这给e-learning的发展带来了机会,虽然其真正成型与成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与托森有类似经历的德国人何思天(Bastian Hardt),也在中国从事信息化方面的工作。他是一家专业ERP系统服务的咨询公司哈通信息系统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发展部经理。“何思天”是他自己取的中文名字。

  何思天所在部门最初叫中小企业发展部,“刚开始,我手下就一个人,但我很开心,喜欢这种从零开始的感觉。”如今,他的部门已经增加到了四个人,部门营业额也从零增长为2006年的100万元,预计2007年能达到500万元。而已在中国有10年历史的哈通公司,2005年的销售额同比增长率为25%,2006年达30%,2007年预期能达到40%。

  何思天说:“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要有效解决公司治理结构调整、战略发展及人才激励等战略问题,其中很关键的就是如何有效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理顺业务流程,这就是实施ERP的作用。”

  何思天说,目前他在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才问题,“我们很希望能够更迅速地发展,但难以找到经验丰富的人才,已经成为发展中的最大瓶颈。”

  淘金中国

  托森和何思天,只是外籍人士赴华工作大潮中的普通两人。正如托森所说,他正在与古老而年轻的中国共同经历发展中的激荡与挑战,这将是他人生最宝贵的经历。

  托森说,他之所以选择生活在上海,还因为这里“很独特的文化”——“在德国,任何错误的决定都可能是致命的,因为改变起来很难。而这里的一切都在变化中,同样一个错误的决定,在快速的变化环境中,也可能转化为相对正确的决定。”

  “中国去年的经济增长率达10%左右,从理论上说,企业发展有超过此增长率的机会,我们也希望能超过。”托森和何思天不约而同地向本报记者表达了类似愿望。

  何思天说:“这是一个年轻人的世界,我感受到了跟柏林完全不同的活力,我也很有信心能够将越来越多年轻的中国公司,发展成为我的客户。”

  何思天告诉记者,公司业务拓展迅速的原因,就是中国本土客户尤其是中小企业客户的增加。2006年,哈通公司全年营业额中有5000万元来自德国客户,4000万元来自中国客户,而在今年,本土客户数量将占到全部客户的25%以上。

  托森则向本报记者介绍:“我希望在2007、2008两年能够完成两个突破,一是将公司业务拓展到海外,二是将业务拓展到中国政府部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