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关永盛:我对2007年中国的宏观经济保持审慎乐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9日 01:35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谈佳隆

  恒生指数作为衡量香港股市表现的重要指标,其成份股涵盖了总市值的70%,长久以来一直是反映香港股市走势的权威指数。

  作为香港恒生银行首席经济分析师、恒指服务公司董事总经理,关永盛目睹了香港股市风风雨雨几十年历程。1月13日,关永盛来穗进行为时5个小时的“闪电”访问,期间,针对未来恒指服务和今年内地、香港两地宏观经济走势与广州企业界人士进行了商讨。

  当天,关永盛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坦言,“我对于2007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只能说保持‘审慎乐观’。”

  美国楼市下滑影响中国宏观经济

  《中国经济周刊》从恒生银行总部获得的预测信息显示,今年,中国经济的GDP增长预计会达到9.8%。

  关永盛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对于今年宏观经济的展望,很大程度上要看美国经济的情况,美国经济好不好,将会影响到全球以及其他国家的贸易增长。而目前美国经济存在的风险,主要源于楼市下滑,导致私人消费减少。对此,不少业内人士称,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对本国楼市的走向都非常关注。

  关永盛进一步分析,“所有中央银行都不会让楼市价格轻易下滑,我相信美联储也会很快减息,因为适度减息的空间是存在的。”

  另一方面,打击通货膨胀是很多国家政府迫切需要应对的主要问题。在2006年底,中国一些地区的粮油、猪肉等基本消费品出现价格上涨的情况。对此,关永盛表示,“从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的态势来看,虽然全球农产品价格保持以每年2%到3%的上涨幅度,但对于中国国内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关永盛表示,“不过,对于第三产业服务业而言可能存在更大的通胀压力,特别是大城市的服务业。”关永盛指出,目前中国外汇储备所存在的问题并不多,只是增加的速度太快,这样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风险和挑战会体现在可持续性、规范化和经济平衡之上。

  流动性过剩蔓延 热钱冲动难抑

  目前,伴随着沪、深、港三地股指逐波推高,加上人民币升值预期并无减退,更多的国内资金开始进入资本市场,国际热钱也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国内,这给内地和香港股市造成了“一片繁荣”的景象。

  据恒生银行总行提供的数据预测,2006年香港GDP持续了4.6%的增长,估计香港2007年的增长率为4.5%。关永盛表示,“这是不错的数字,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平衡的态势。”

  关永盛说:“即便如此,目前在香港市场的确存在着‘钱’较多的问题,这是导致香港的资产价格、股票价格上升的一个原因。除此之外,国内股票进入香港之后都有非常好的表现,这也在无形中将国外资金带入香港。”

  资金过剩正成为内地、香港两地资本市场所共同面临的问题之一。

  一位专家坦言,每当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市场都会有一个资本过剩并不断膨胀的时间过程,而资本过剩最为严重的可能就是造成金融危机。从历史数据表明,1987年、1997年之前都出现过热钱大批涌入的情况。

  因此,不少专业人士提出了一个让人担心的问题。“继87、97之后的2007年,是否又会进入一个新的金融危机周期。 香港是否会处于新一次金融危机的暴风眼之中呢?”

  “2007年对于香港来说,资金的流向将会决定经济应有的发展。”关永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金融风暴通常是由意外引起的,而意外是没有办法预测的。“当然,如果股票的价钱已经远远超过了合理的价格,资金还在不断追逐的话,就会形成更大的泡沫,这是内地和香港金融市场都要面对的风险。”

  面对今年的资本市场,关永盛坦言,“内地、香港都期望能够看到市场有一个调整。假如不调整的话,人们就会感觉到恐惧,因为金融资产膨胀过快会影响经济的稳定。”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