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人口 眼光远些再远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7日 01:40 财经时报

  “80后”一代长大了,他们该怎样认识自己这一代?

  说来很奇怪,世界上很少有国家以10年为一代划分自己的国民,但我们却给了他们这个特殊的称谓。统称之后便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共同特性,人们曾经称呼他们为“蜜罐里长大的一代”,也曾经称呼他们为“孤独的一代”。

  这些所谓的时代特性是怎么形成的?

  表面看上去,“80后”是中国社会转型发展时代的结果,但最直接的原因,却是国家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全面的计划生育政策。同前辈相比,这一代人最大的特性是没有生活在同一个家庭里的兄弟姐妹。

  中国的独生子女人群现在已经超过一亿。按自然规律,这一代人现在也已经进入了生育的年龄。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严格地坚持了近30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项国家政策涉及到的社会成员的规模能够比得上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这项政策既是国发展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所有组成部分的基础。

  但最近几年,人们关于这项政策的讨论逐步多了起来。在本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许多中外记者对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最近几年都是人们反复研究、讨论过的。

  当年中国开始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并最终将其定为国策写入宪法的时候,整个世界坚信这项政策的实施是坚忍的中华民族对于这个星球的最大贡献之一。同时它也在一定意义上挽救了中华民族自身。

  因此到今天,我们听到的最坚定的声音仍然是(计划生育政策)“丝毫不能动摇”。因为即使按照现在的1.7‰到1.8‰的生育率计算,中国在2010年要把人口控制在13.6亿这个目标上仍然非常困难,稍有松懈便会突破。

  但正如许多专家和记者提问所表达的,中国的人口问题从长远看还不仅仅是一个控制总量的问题,还包括如何更科学更有前瞻性地管理人口,重塑结构,对未来负责。

  联合国相关机构曾对中国人口发展做过测算,在2020年到2040年期间,中国老龄化人口将从11.5%急剧升至21.4%,而这个老龄化高比例将有“80后”这一代人的努力劳动所承担——恰好是“80后”在40岁左右到60岁之间,他们的压力可想而知。

  如果保持目前的低人口增长态势,在2050年,中国人口将会呈现倒金字塔式结构——每100个劳动者赡养38至46个老年人(目前刚刚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供养比例为10个劳动者赡养1个老年人)——中国未来的人口压力不在于总量,而在于人口结构的不合理和从老龄化社会走出的时间过长。

  而从国家

竞争力角度看,拿印度作比,到2050年,中国有效劳动力人口在6.9到8.5亿之间,而印度在10亿以上。中国目前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总量达9.8亿的劳动力人口上,如何在未来的时间,把我们的人口竞争力转化为内涵和价值更高的科技、人文竞争力,也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2050年,那么现在适当调整人口政策虽然不能解决2030年前后的老龄社会问题,但现在对2050年的国家竞争力问题未雨绸缪,也是我们应有的长远眼光。

  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人口结构问题。“80后”这一代人的养老负担现在已经变得非常现实了。这是在前辈看来“没有吃过苦”的一代,童年时期的家庭结构是“四二一”,而到他们长大成人后他们将面临“一二四”,两个人养一个孩子、四个老人。这一代人到那个时候就会明白什么叫“吃苦”。

  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公民个人在经济生活有了重大好转之后,对于家庭结构和生育欲望有了新想法——有一些人不满足于只要一个孩子;另一方面,专门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机构也越来越认识到,人口问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人为控制更是大有作为。他们相信应该付出更大努力和智慧来为民族自身的发展繁衍不断探寻、研究和思考。

  所以,当中外记者向张维庆不断地抛出关于中国人口的问题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对于有近30年历史的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来说,在坚持“毫不动摇”这四个字的同时,也应当与时俱进,未雨绸缪;在控制人口总规模的同时,还应力求接近理想的结构。更重要的是,还必须要认识到这是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桩国务,它需要个人、家庭与国家共同的和谐。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