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10.7% 中国经济高位上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6日 16:17 人民网—江南时报

  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昨日宣布,初步核算,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09407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7%,加快0.3个百分点。谢伏瞻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称,2006年中国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价格涨幅降低、群众受惠较多的良好发展态势。他同时透露,去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870亿元,比上年增长24%,回落2个百分点。

  新闻透视

  可能触发新一轮加息

  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1.5%,其中12月份上涨2.8%。经济学家认为,12月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增幅大大高于市场预期,可能促使央行在第一季度加息27个基点。

  在此之前,业界普遍预计,12月CPI数据将维持11月1.9%的水平,但受到食物价格继续上涨推升,12月份CPI最终超过11月份近1个百分点,为去年增幅最快的月份。渣打昨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食品价格上扬是影响中国上月物价激增的主要因素,当前以粮食为主的食品类占中国CPI比重达30%。

  渣打银行高级经济学家王志浩预计,CPI上行将使央行提早采取加息措施,如果1月固定资产投资(FAI)数据出现反弹将更是如此。在此之前,渣打预计央行将在第二季度上调利率0.27个百分点。国内券商中金公司近期已经对中国经济及利率水平提出了跟踪观点,认为“从长期来看,相对于GDP增速和企业资本回报率,中国的利率水平过低。从短期来看,近期CPI抬头也提高了通胀预期。而一旦CPI增幅突破2.5%,则可能触发一次加息。”

  但著名投行高盛对此则发表了不同观点。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认为,国内资本市场最近一轮行情显示,货币环境已经开始有所放松,央行仍然面临收紧流动性的压力,以抑制通货膨胀(特别是资产泡沫)的危险。但梁红认为,出于对投机资本流入的担忧,中国政府近期不会在利率和汇率上有大的动作。除了抑制因物价上涨引发的通胀可能,分析认为,加息可能也会指向近期以股市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攀升。

  东方

证券分析师认为,央行很有可能在一季度进行一次加息,但政策出台时间将取决于央行对整体宏观经济形势以及
人民币汇率
走向的判断。

  物价基本稳定

房价涨幅偏高

  “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房价涨幅仍然偏高。”谢伏瞻昨日这样描述去年全国价格走势。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从构成上看,消费品价格上涨1.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8%。从类别上看,食品价格上涨2.3%,其中粮价上涨2.7%。统计显示,2006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5%,涨幅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去年,全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6.0%,涨幅比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87元

  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同比分别实际增长10.4%和7.4%,增速均比上年加快。谢伏瞻表示,2006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就业增加较多,经济增长给群众带来的实惠比较多。统计显示,2006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759元,增长10.4%,增速比上年加快0.8个百分点。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06年为3587元,增长7.4%,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2006年末,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6158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544亿元。

  “很可能”未实现节能目标

  谢伏瞻昨日透露,2006年我国要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4%的目标,难度非常大,“很可能”实现不了。谢伏瞻说,从2006年第三季度起,我国单位GDP能耗出现了三年来的首次下降。他表示,2006年能够出现能耗指标的由升转降,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我国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单位GDP能耗5年降低20%的约束性指标,意味着每年单位GDP能耗平均下降4.4%,2006年预期目标是下降4%。此前的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同比上升0.8%。

  新闻解读

  国家地方统计数字不一致

  谢伏瞻:存在差距的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核算制度。我们现在国家和省市是分别由国家和地方来核算各自的GDP,国家统计局计算全国的GDP,各省市计算各省市的GDP,采用这种方式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两者之间的差异。

  第二个方面是统计方面的技术原因。我们过去是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的时代,对物质生产部门的统计非常重视,对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统计相对比较薄弱,现在我们正在逐步的改善,但是相比较起来,我们服务业的统计还是比较薄弱的。最后在服务业这块儿,国家核算和地方核算所使用的基础数据也是不同的,所以这也造成了国家和地区的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

  还有,从全国的角度来讲,我们的核算从总量上看,比地方要相对容易,我们有海关来统计,只要在这个地域里面的情况,我都能够得到比较一致的统计,但是地方之间的这种经济的活动,产品的流进流出缺乏比较完善的统计制度,所以也造成了两者之间的差别。

  内需增长为何仍然不够快

  谢伏瞻:如果我们说中国经济确实存在内需不足的话,我想主要就是在消费,因为我们的投资增速很快,投资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要提高广大居民的消费需求,就要增加收入,对此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可能大家会说,采取了这么多措施,为什么国内需求还是增长得不够快呢?我想主要的原因,一个就是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我们的医疗、教育这些过去主要是吃大锅饭的领域,现在慢慢的在推动改革,使得居民对于未来的消费要留有余地,风险意识增强了,他们就把更多的钱存起来,以备今后可能出现的这种支出的需要。那么要扩大消费需求,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进一步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的推进教育、医疗体制的改革,进一步规范我们的房地产市场,稳定房地产的价格等等,这样消费需求才会慢慢的有所上升。另外因为国外的需求比较旺盛,那么我们的贸易的盈余相对比较多,这可能也是国内需求相对不足、所占的比重比较低的另外一个原因。

  新闻分析

  三大因素造成粮价上涨

  2006年底,在粮食连续3年增产的情况下,中国部分地区粮价仍出现较快上涨。谢伏瞻指出,国内粮食供求关系、品种结构和国际市场三大因素,共同造成了此轮粮价上涨。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2.7%,涨幅比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高出1.2个百分点,比2005年粮价涨幅加快1.3个百分点。其中,2006年11月份,全国粮价涨幅达到了4.7%。2006年,全国粮食产量超过4900亿公斤;2005年粮食产量为4840亿公斤,增长3.1%;2004年粮食产量为4695亿公斤,增长9%。但此前连续5年,中国粮食产量下降。

  “从总量看,虽然实现了连续3年增产,但这是在粮食产量2003年落到低谷基础上的恢复性增长,中国粮食供求关系还处在紧平衡状态。”谢伏瞻指出,当前的粮食增产,并没有使粮食供求关系发生逆转,并没有出现供大于求格局。粮食品种结构上的问题也是这轮价格上涨的重要推动因素。谢伏瞻指出,虽然粮食生产总量在增加,但部分产品供求上还存在较大缺口,加上流通环节衔接不畅,单个产品价格的上涨,传导和影响了其他产品价格,带动了粮价上涨。目前,中国粮食价格日益受到国际市场走势直接影响。谢伏瞻说,2006年,世界粮食减产1.6%,其中谷物减产2.1%,小麦减产5.2%,而世界粮食总需求增加了1%。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