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公司治理良莠:投资者的风向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6日 10:43 中国财经报

  具有良好治理能力的管理层一般更专注于风险管理及更快地应付危机情况,此类公司一般能以较低的风险溢价提高股份估值,投资具有良好治理结构的公司是明智的选择

  于濛

  “投资具有良好治理结构的上市公司相当于购买保险来规范管理层的行为。”香港公司管治议会主席、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何顺文在近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举行的“公司治理论坛:第三视角的评析”会上告诉记者。

  何顺文教授是首位代表香港出席日内瓦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下属国际会计与报告准则专家工作小组的专家,曾协助该组织设计过一套公司治理与披露指引和全球会计课程模式。他在2006年下半年进行了名为“环球机构投资者对中国公司治理的看法”的调查,调查对象多是在中国投资的香港及其他国家的投资者,其中以基金管理公司为主。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受访者认为公司治理相对于公司财务表现而言,同样甚至更为重要,100%的受访者愿意对良好治理的公司进行投资。而在对于中国公司治理的评分中,绝大多数人表示目前内地企业公司治理已初见成效,但仍有待完善。

  公司治理:企业利益的“守护者”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曾表示,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

  其实,“治理”从最本质的意义上讲,就是约束经理的“招”。在代理经营的情况下,股东拿出钱来投资,企业交给职业经理经营。而经理的利益又与股东的利益不一致,他们之间的信息也不对称,没有办法及时监督。因此,股东就要想出“招”来约束和监督经理。

  换句话说,公司治理是要研究如何保证公司的出资人获得他们投资所带来的收益,研究出资人怎样使经理将资本收益的一部分作为红利返还给他们,研究怎样保证经理不吞掉他们所提供的资金、不将资金投资于坏的项目。一句话,公司治理就是要解决出资者应该怎样控制经理、以使他们为自己的利益服务的问题。这样看来,投资者将“公司治理”列为考查企业的重要指标就不足为奇了。

  “具有良好治理能力的管理层一般更专注于风险管理及更快地应付危机情况,此类公司一般能以较低的风险溢价提高股份估值,投资具有良好治理结构的公司是明智的选择。”何顺文分析说。

  公司治理之中国化

  “会计领域有国际准则,我们可以努力去与之对接、趋同;可公司治理并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因此在西方公司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建立适应中国实际的公司治理体系至关重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汤谷良教授一语切中要害。

  

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长江学者李维安教授指出,随着我国加入WTO,从企业来看,面临的市场环境是全方位的,因此建立规范的治理安排是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必要前提,这迫切要求包括治理机制在内的企业运行机制“合规”。在此进程中,公司治理的主体和客体、边界和成本都发生了变化,公司治理的风险大幅度增加,这就需要构建起与国际接轨而又适合国情的公司治理制度平台。从公司治理变革的角度,促进垄断行业的企业转制,推动电信、电力、银行、公用事业的企业改制;克服民营企业的治理障碍,推动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使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建立在完善的治理制度平台上,促进企业决策的科学化。

  何顺文还特别提出,内地国企应采纳新的公司治理措施。他表示内地国企的发展对资本市场的长期繁荣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应该从国企抓起。他建议国企可以通过引入更多国际策略性机构投资者以及增派其代表出任董事会成员,或者是委任外来专业管理人员来管理。向大股东、董事及经理推广授信责任和股东价值概念,以及采用市场激励方法监督及奖励董事、经理,也有助于不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目前,中国政府已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上议事日程。针对公司治理结构中极为重要的内部控制环节,200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牵头发起,

证监会、国资委共同参与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这预示着中国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将迎来新的统一的标准体系,将为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