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企业在建立和谐社区中的作用与途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5日 17:25 《企业文明》

  社区是指企业所处的一定的区域。企业社区关系则是指企业与所在地政府、社团组织以及全体居民之间的睦邻关系,它是企业存在的自然根基,也是企业发展的社会根基。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构建和谐社区进程中的企业参与,可以说是最狭义的公众参与。

  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与社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来自于社区,也必将还原于社区,这是一种新形势下的社企关系。企业的生生死死、发展壮大或被淘汰出局,都要有社区来承接它失败的代价。更主要的是,社区是企业的生存环境,没有一个好的环境,企业也难以生存。因此,企业与社区有一个共荣的关系,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与社区甚至有着更密切的关系,而不是关系变得相对疏远。新形势下的企业与社区关系,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企业要通过纳税和缴费的形式来履行应尽的社会保障的责任,增强社会的保障能力,而不是千方百计逃避这一责任。就目前的形势看,企业不履行这一责任的问题还相当严重。

  长期以来,企业由于社会关系较“硬”,或将全部注意力投向了市场,往往忽略了对社区关系的运作,从而使企业陷入莫名其妙的困境:居民投诉噪音扰民、企业员工办不了与生活相关证件等使其无法安心工作,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当地居民堵住企业大门不准车辆进出的极端案例,这些不必要的麻烦都能给企业带来原本可以避免的损失。因此,企业与构建和谐社区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参与构建和谐社区的意义

  企业参与构建和谐社区有助于拉近社区居民之间的距离,造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谐社区应当是全体居民互帮互助,社区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社区。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区居民的个体意识不断增强,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日益突出,社区居民之间的交往趋于淡化。这非常不利于构建和谐社区。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扩大企业参与。企业参与构建和谐社区,增加了职工和社区居民彼此接触、交往的机会,促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加强了沟通,融进了彼此间的浓浓亲情,从而可以拉近社区居民间的距离,可以增进社区的文明与和谐,使社区形成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有助于提升公民素质,塑造良好的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社区,不仅需要相应的物质、制度保障,还需要良好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社区的全过程。在构建和谐社区的过程中,通过企业参与,能够培养职工和社区居民的共生理念、宽容心态、感恩意识、审美情趣等良好的人文精神。因此,要通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使广大社区成员牢固树立共生理念,常怀感恩之情,做到宽容待人,臻于审美境界。

  有助于解决社区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场地问题。社区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包含着多方面的工作任务,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场地投入。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不管是党政机关,还是某一民间组织,乃至某一社区内单位,都很难通过自身力量满足全方位社区建设对人力、物力、财力和场地的客观需求,从而有赖于各类企业的广泛参与来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各类企业成员广泛参与,共同努力,亦即人们常说的共驻共建,则可为解决这些问题创造良好条件。

  当前企业与社区关系的主要表现

  社区内企业广泛参与和谐社区建设,不仅根源于社区建设的客观需要,有助于解决人力、智力、财力、物力和场地困难,而且也有利于这些企业自身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社区是企业的重要劳动力来源。所以,从当地社区中吸收的那部分职工,既关注并代表着当地社区的利益,又体现为企业内部职工。企业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有利于调动这一部分职工的积极性,激发其献身企业的工作热情。厦门飞鹏企业与所在的集美后溪新村共建后,飞鹏“企业员工之家”派员协助新村工会建立活动室和档案资料,传授建家经验,并在招工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为新村的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现有400多个村民进入飞鹏企业务工,平均每户1人,全村年务工工资收入400多万元,双方不仅化解了以往曾有的矛盾,而且形成互惠互利的“共赢体”。

  第二,对于那些具有销售行为(无论是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的企业而言,社区公众是较为固定的经常的消费者,或者说“回头客”,某种意义上讲是企业所依附的“衣食父母”,参与社区建设与其处好关系,有利于在社区树立形象、获得效益,并通过社区向更广阔的外部辐射,产生更大的正面影响,获取更大的效益回报。成功运作社区,赢得社区的认同,有利于企业产品迅速占有市场。浙江联通在杭州天水社区设立专门服务点,开创了浙江通信行业“服务到社区、送卡上家门”的先例。服务点开通后不仅为公司拓展了营销渠道,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了联通的服务,树立了联通品牌形象,同时也为社区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下岗职工提供了工作机会。建立“96198”服务中心,利用中国联通的通信、网络资源开展为民服务活动,社区居民只需拨打特别服务电话号码,不出家门,即可享受各类家政服务、医疗服务和家电维修服务。这是企业利用电话及互联网平台把为民服务深入到每个寻常百姓家,体现了政府为民服务,企业回报社会的双重意义。

  新疆电信充分利用居民家中已有的固定电话、互联网接入、信息电话(家加e)等信息接入资源,建成“好e家”社区便民信息化服务系统,该系统可以容纳全区中国电信网络覆盖的所有社区的客户资料和相应的社区服务内容,可为社区居民提供物业服务、超市配送、送餐、送医送药等便民服务。社区居民只要拨打电话11896666,或登录社区网站就能方便享受办理劳动保障、医疗保险、教育、旅游、娱乐、家庭理财、证件办理、法律法规咨询等服务。

  第三,社区为企业提供部分服务,如交通、能源、邮政、治安保卫、孩子上学、婴幼儿入托等。参与社区建设,与其搞好关系,有利于企业在上述领域获得更好的服务。11月28日,万兴街社区与中国网通南开分公司签订共建协议,双方将在推动区域通信运营及信息化项目的建设进程,共建和谐社区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协议签订后,网通公司将把通信服务纳入社区服务体系,帮扶助困,及时收集居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居民提供系统的通信业务和网络知识讲解培训,让居民方便、快捷地获取通信服务,了解通信知识。

  第四,在国有企业改制以后,一批活动场地、公共场所和部分非经营性资产相对过剩,而社区活动场所又十分紧缺。如果适当向社会开放,为社区服务,既可获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又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如鼓励和支持有关企业内部食堂、浴池、文体和科教等服务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业务;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学校、培训机构、幼儿园、文物古迹等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湖南江滨机器厂在企业资金还相对困难的情况下,腾出并

装修80平方米的社区活动场地,同时拨款3万元给社区添置办公用品和设施。为了改善社区文化环境,该厂又先后投入19万余元,修建封闭式生活垃圾中转站、硬化三条路面、修建50余个花坛,建成了集休闲、健身、绿化为一体的社区居民文化活动场所。

  第五,学校、部队等单位在教育、培养学生、战士的过程中,需要相应的社会实践基地。而这些企业与所坐落的社区之间地缘相近、联系纽带较多。如若将其作为实践基地,经常组织学生、战士广泛参与所在地的社区建设,无疑有助于完成实践教学或社会教育任务。浙江联通与天水街道党工委及社区兄弟单位延安中学成立了社区联合党校,确立了“立足社区,服务大众,提高素质,增长知识;贴近生活,注重实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办学宗旨。组织企业与社区的党员轮训,接受党的知识、党和国家最新方针政策以及法规法律各方面的教育,提高党员、骨干的政治素质。

  第六,对于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对那些以周围居民和相邻单位为主要客户的企业来说,自己所在的社区是最需要占领的市场。如若通过参与社区建设,树立公众形象,增加顾客数量,不失为现代企业的一种经营策略。如有关企业开展社区服务,既可以单独经营,也可以与社区组织联营共建。鼓励相关企业通过连锁经营提供购物、餐饮、家政服务、洗衣、维修、再生资源回收、中介等社区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物流配送平台帮助社区内中小企业,实现服务模式创新,推动社区商业体系建设。对开办商业性社区服务项目的,有关部门要依法简化审批手续,维护其合法权益。发达国家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它们通过向社区投资、捐赠,提供人力、物力、就业机会,乃至帮助社区进行工作策划和提高管理水平等形式参与社区发展活动,达到了企业与社区共赢的目的。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办或合伙兴办社区服务组织,或通过小时工、非全日制工和阶段性就业等灵活方式参与社区服务。

  第七,不管是何种性质、何种类型的企业,所坐落的社区都是其运行的微观环境。共同参与这个微观环境建设,共创生活便利、治安良好、环境优美、人际关系和谐的文明社区,无疑符合社区内企业的共同利益。今年10月,攀钢按照“共驻社区、共建社区、共管社区”的原则,启动了选派企业优秀干部到街道、社区挂职的工作,架起了企业与社区之间沟通的“连心桥”。一次选派数量如此多的优秀管理干部挂职街道、社区,在全国企业中尚属首例,充分显示了攀钢作为中央企业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中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意识。攀钢的举动,无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具体而生动的实践,对把社区建设成为一个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具有示范意义。

  怎样与社区建立和谐的关系

  中国有句老话:“远亲不如近邻”。既然人与人之间是如此,企业与社区之间也应如此。企业与社区应以邻为友、以邻为善,不能以邻为壑。在推进社区文明建设中,要求企业不仅要扮好“居民”的一般角色,还要力争充当主要角色,在社区这个大舞台中找准定位,发挥作用,实现企业文明与社区文明的最佳结合,促进社区三个文明建设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是企业必须了解社区需要,有的放矢地积极参与社区的建设和活动。社区需要从企业那里得到的可以分为这几类:为社区上缴稳定的税金、利润和各项费用、基金,为社区创办、扶持各项公益事业,为社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为社区待业人员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教育,提高社区的知名度。中石油东北销售分公司与社区一同组建了山东堡社区秧歌队,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座谈会、书画展、乘凉晚会和绿树认养等活动。公司的人大代表在社区办公室内设人大代表接待室,定期了解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呼声,及时向有关部门呼吁和反映,并与社区签订《企民共建规划书》,明确规定了在纳税、安排下岗失业人员、物资捐助及扶贫帮困等方面为社区提供帮助。去年在保持共产

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公司又与山东堡社区内8户生活有困难的党员签订了长期包扶协议,一直帮扶到他们脱贫为止。同时社区也保证为企业提供安全的外部环境,并在解决职工子女就学等方面为公司提供必要的服务。可以说,对企业而言,融入到社区建设当中,就等于迈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虽然在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社区内企业加入到了社区建设主体的行列。但是,就目前而言,尚有相当多的企业缺乏社区参与意识和参与行动,还没有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又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是像国企那样组建属于自己的小社区,将企业人为地从所在社区中孤立出来,打造一个从属于企业的社区。这种做法消灭了社区发散性特点,削弱了社区对企业的服务功能。二是认为社区资源对企业经营并不能产生多大的影响,从而彻底放弃对社区资源的使用。因此,要通过多种形式营造社区共建的氛围,使企业认识到: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企业把许多社会职能转移给社会,并不意味着这些企业要脱离社会,更不意味着这些单位要脱离自己所坐落的社区,而是在解脱社会事务的沉重负担以后,通过依托、参与、支持社区,充分利用良好的社会和社区环境促进自身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共建是社会转型时期企事业单位与社区关系的新发展。要坚持互利互惠、成果共享的原则,使企业通过参与社区建设,能够分享建设成果,解决自身的部分需求,促进自身事业的发展。要在不断探索、总结共建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构建企业参与社区建设的工作机制,保障社区共建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郝幸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