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温州樟湾:发达地区的新农村试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5日 10:57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汪海宝 卢丽平

  这是一个常见的浙江城镇。骚动和喧哗是街上常年不衰的风尚。迷宫般交错的街巷,满街的行人,人力三轮车像鱼儿一般自由地游走;客车、货车高鸣喇叭,奔驰、宝马在这里丧失了威风,小心翼翼地向前移 动;街道不宽,行人见缝插针地行走,他们的注意力总落在两旁的商铺。商铺里容纳了尽量多时尚诱人的货物。温州的经济强镇——乐清的北白象镇,一个在农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镇,仍保留了温州改革史上无为而治的规划痕迹,以及所呈现出无尽的市场活力。

  在北白象的主要街道,老104国道的某个小桥拐弯处,忽然冒出几幢色彩艳丽、高耸挺拔的现代都市建筑,在周边漫无边际的灰色瓦房中格外显眼。这就是传言中的樟湾村。实际上,樟湾村的异类形象就是为了拯救自己的专业市场,凸显自己的商业地位。

  拯救市场

  在经济位置上,樟湾村是民营经济发祥地中的一个标点;在地形位置上,樟湾村沿河而居,是江浙一带纵横水网里的一个节点。改革开放之后,这条不知名的河两岸成了各宗货物集散地。可能是由于钢筋、水泥等笨重的物品适于水运,樟湾村逐渐形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建材市场,源源不断地将货物输往大兴土木的工地。在温州人眼中,盖楼房、建厂房是企业或个人赚到钱后的标志。

  樟湾村农民在市场经济的熏陶下逐渐成了手艺人、商人、企业老板。到目前为止,全村80%的劳动力从事工业商贸活动。他们对市场和创富的兴趣远远高于农耕劳作。这片重商的土壤培育了许多百万富翁,包括村两委的大多数成员。接受我们采访的时候,村支部书记卓祥济就掏出自己的另外一张名片——“黑猫防盗监控报警设备中心经理”。

  所以当每年可以带来20万元村集体收入的樟湾村建材市场开始衰落的时候,这些村官们就敏锐地意识到,如果不改变脏乱的环境,不改变樟湾村的硬件条件,市场的颓势不可逆转。

  “你们这个建材市场,还是先给自己提供建材吧。”一个邻村的客户以嘲讽的口气建议。

  当时旧村改造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如火如荼地开展。建材的需求量大增,而樟湾建材市场的销售量却在锐减。同时减少的还有本村村民。许多人无法忍受破败、垃圾遍地的居住环境,纷纷搬离这个令人失望的家园。据介绍,樟湾580户家庭,1700人口中,在老村中居住的仅占1/3,大批房屋人去楼空。

  于是,村领导班子决定采用非常规的手段来拯救市场和家园。他们相信,一个区别于传统农村专业市场,也和城镇建筑风格迥然不同的现代商业住宅社区将给他们带来转机。

  当然,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还有其他的选项:比如可以修修补补,搞点村庄整治;或是在原来的地基上原拆原建;或是稳步推进新村建设。但在拯救市场的行动中,增强吸引力是首要选项。

  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樟湾村岌岌可危。

  重建家园

  几周后,一个现代都市建筑群落的模型摆在村民代表大会的会场上。

  樟湾新村由12幢最高为17层的商住公寓楼,一个大型的中心绿地公园构成,占地108亩。这个面积正好是老村村域面积,没有占用一点耕地。此外,各裙楼一律是架高的商业房。樟湾新村是上海同济大学的设计作品。这帮很少到乡下的上海设计师大胆地将现代都市的建筑风格搬到了这里,全然不顾与周围乡镇环境的协调。

  大伙儿在啧啧称赞的同时,在拆迁意向书上利索地签下自己的名字。“住这样的房子会长命的”,这句话在村民中间大声地传播。这次代表大会是樟湾村历史上最为团结的大会,95%的村民举手通过了旧村改造方案。

  “其实当时需不需要出钱,怎么进行合理分配,都是未知数。”卓祥济回想当年在摆放模型的时候,还没来得及作更周全的考虑。

  这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都市梦开始在村民心头埋下了种子。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对各项实施细则的反复讨论,1999年,樟湾村的旧村改造工程启动了。村民自筹2亿元资金投入建设。根据总体规划,旧村改建工程分六期进行。随着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梦想的家园在逐渐变为现实。一个本地人回忆:“西面山边的房子原先2万元一间没人要,桩基一打,20万元一间都有人要了。”老村改造后,按照原住宅占地面积与安置面积为12.5(其中0.45为底层商场,2.05为商品房),杂地与安置面积为11.25(均为商品房)计算,村民均可分到相应面积的商品房,而只需出很低的建筑成本价。多层建筑成本按590元/平方米分摊,高层建筑1300元/平方米。这个发生在乐清农村的个人合作建房的精彩案例,至今还是城市居民正在尝试的梦想。

  樟湾村的改建,除了改变村民的居住条件外,还使他们成了拥有店面,可以坐地收租的的业主。在商业发达的温州,店面是可以获得持续稳定收入的保障。

  市场归来

  樟湾村新建材市场的生意正在回流。

  当年樟湾人在选择商住建筑方案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了建成后的“招商引资”。为了把

乒乓球俱乐部引进来,樟湾村免费提供了500平方米的场地。近1000平方米的场馆,只以年租金4万多元的价格租给了“英捷健身俱乐部”。据该俱乐部负责人介绍,在外面这样的场地年租金至少要9万元。这种“低价引资”的策略很奏效。随后,各类商店、餐饮娱乐、文化体育项目入住樟湾村。人气在向这里聚集。除了北白象镇及邻村的居民喜欢到这里消费外,连几里地之外的其他乡镇的人也经常过来。

  商铺红火了,市场重新热闹了,仅村民的每年房店租金收入就比过去多了四五千元。村集体经济在这场新农村建设以后,拥有周转房、装饰城、建材市场等固定资产,价值700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从当时的20万元/年增长到现在的300万元/年,人均收入12700元。

  此外,从低矮的木屋到高耸的现代都市建筑居住,让许多村民第一次享受到了满屋子的阳光,也让许多村民第一次有了坐电梯的体验。

  10年前,因为无法忍受樟湾老村空间狭窄,污染严重,章华通一家离开了老家,搬到隔壁白塔王村居住。2002年,他拿到了老屋拆迁赔偿的160平方米的商品房,原计划留给大儿子居住。

装修后,夫妇俩越看越喜欢,于是又花钱买了一套商品房。

  在樟湾村,像章华通这样的例子很多。据村两委介绍,迁到外地去住的村民中现在有30%又迁回来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