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中欧经贸合作:在竞争中走向双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5日 09:52 国际商报

  就在中国欧盟政府间双边伙伴合作关系协议第一轮谈判刚刚结束后,1月21日,由德国柏林市和GosenNeuZittau市的两位市长率领的欧洲企业家代表团和来自中国某些大城市的主管和企业经理在北京进行了一场十分热络的中德经贸洽谈会。洽谈会上,企业与企业对接,项目与项目互换,充分展现出中欧合作互惠互利的大好局面。

  中欧框架新协定将在两年内诞生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1月17日,中欧伙伴合作关系协议实质性谈判在北京启动。在谈判的同时,欧盟对外关系委员瓦尔德纳和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签署了3个项目协议———成立中欧法律学院、拓展中欧在知识产权上的合作、启动中欧商务管理培训。欧盟在这3个项目上将投资3720万欧元,加上中方的巨大投入,总投资将超过6亿人民币。

  瓦尔德纳在京表示,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有目共睹;欧盟现在也拥有27个成员国,处理内部事务和外交的能力在不断增长。双方的人口之和占世界总人口的近1/3。中欧之间如何行动、如何担负起责任、如何协调合作,将影响到整个世界。

  据记者了解,欧盟在1995年出台了第一个对华战略文件后,又在1998年通过了《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政策性文件。随着形势的发展,该文件已不再符合目前中欧之间的关系特征,需要补充新的内容。因此,一个新的中欧伙伴合作关系的框架协定将在两年内诞生。该协定将覆盖双边关系中的贸易、环保、能源等20多个方面,并取代双方在1985年签署的合作协定。

  民间交流重在人脉

  受政府间谈判的推动,在本次中德经贸洽谈会上,德国国际企业家商会和欧洲中国商品调拨中心等民间组织共同发起了“中欧战略合作伙伴行动”计划。该计划主要是促进中国与欧洲各大城市和企业之间的经贸互动。据德国国际企业家商会秘书长邓宇伯介绍,2007年作为该计划的开局之年,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进:一是确定2至3家战略合作伙伴城市,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贸对接活动,包括为该城市组织欧盟投资、文化、创意考察团,把项目、资金、技术和文化等引进来,并组织中国地方政府、企业到欧洲各地进行相关考察,帮助中国城市和企业“走出去”;二是组织5至6个批次的中国企业赴欧洲进行注册和销售之旅,为具备一定实力的中国企业到欧洲注册成立分支机构,销售产品,参加展览服务;三是组织欧洲买家到中国采购商品;四是举办博览会、展销会、洽谈会等。

  邓宇伯说,我们将为中国地方政府和中国企业提供中国的、欧洲的乃至其他国家的人脉与项目资源,并希望以仁爱的胸怀、无私的感情、扎实的服务来赢得尊重,换来效益,创造价值。

  双边贸易额向3000亿美元挺进

  近几年来,中欧经贸关系发展迅速。2003年,中欧贸易额为1252.2亿美元,首次突破千亿美元;2004年,中欧双边贸易再创新高,达到1772.8亿美元;2005年,双边贸易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达到2173亿美元;2006年,中欧双边贸易总额达2723亿美元,增幅达25.3%。

  德国国际企业家商会主席李其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第一大技术来源地和第四大外资来源地,目前欧盟在华企业已经超过2.4万家,实际投资达到500亿美元。中国则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此外,中欧在科技、教育、财政金融及社会保障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也富有成果,双方还加强了在新型疾病防控、能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上的交流与合作。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不仅给双方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而且也成为中欧发展全面伙伴关系的坚实基础。

  据记者了解,去年9月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的第三届中欧工商峰会上,企业家们对中欧合作的前景非常乐观。有将近500名来自中国和欧盟各国的政府官员、企业家代表聚集一堂,共商中欧合作和发展大计。当时,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曾说过,中欧合作硕果累累,中国的发展不是威胁,而是欧洲的巨大机会。

  李其昌说,在中欧经贸关系发展过程中,合作已成为主流。中国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巩固和开拓欧盟这一广阔的市场。欧盟将继续保持中国第一技术供应方和主要投资方的地位,欧洲一些国家还正在出台吸引中国企业投资的鼓励政策。完全可以断言,中欧双边经贸这种双向互利、形式多样、全方位、多元化的共赢格局必将带来更多的成果。

  李其昌还向记者透露,今年4月,他将率领20个德国企业代表团赴河南郑州开发区洽谈项目;5月,将率一个由25人组成的考察团参加中原博览会。

  合作互补是主流矛盾摩擦是支流

  欧中关系促进会秘书长崔延刚认为,中欧经贸合作的特色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双边经贸结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欧盟科技发达、在资金密集型的产业方面优势明显,而中国以劳动力、资源密集型产业见长,有许多双赢的机会。二是中欧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交往日益频繁,特别是企业界的合作渠道畅通,欧洲许多成熟的企业已经在中国市场找到了落脚点,而中国产品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欧洲市场。

  三是中欧经贸往来开始深化发展,不仅是消费品、工业品的进出口贸易在快速增长,金融和投资等服务领域的合作也在铺开。四是中欧之间已经并继续建立较高级别的沟通和对话机制,有利于妥善解决彼此间的贸易摩擦,共同促进双边合作。

  当然,在双边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摩擦也在迅速扩大。中国商品大量涌入欧洲引起当地制造商的不安。在过去的两年,双方先是展开

纺织品大战,后来又是鞋子大战,欧盟针对中国企业的
反倾销
战几乎从没有间断过。但无论怎么说,在中欧经贸关系中,合作、互补是主流。矛盾、摩擦是支流。中欧双边贸易额猛增,加深了双方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度,充实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为深化双方政治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融洽的政治关系又为促进双方经贸合作、解决贸易纠纷创造了有利条件。

  崔延刚说,扩大主流、缩小支流,符合中欧双方的共同愿望,也是双方共同利益之所在。顺着这一方向努力,中欧经贸关系必将出现更加光明的前景,达到互利双赢的共同目标,从而推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接连攀登新台阶。

本报记者 陈妍 张悦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