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特大旱情拖后腿 重庆今年大补农业短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5日 03:33 第一财经日报

  程维

  2006年重庆市各项经济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但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指标未能完成,尽管这一指标未能完成与该市去年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有关,但这个西部直辖市仍将2007年的工作重心调整为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首要任务。

  重庆市市长王鸿举23日在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称,该市去年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除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外,均完成或超额完成。该市在2006年人大会上确定的农民增收指标是7%,但是实际只增长了2.3%。

  2006年,重庆市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3486.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地方财政收入529.5亿元,增长30.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70元,同比增长12.9%。

  去年重庆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204亿元,增长18%,这一增长弥补了农业的低增长,保住了该市的全年经济指标。

  这是在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背景下的经济丰收。去年夏天,重庆遭受百年一遇的旱灾。截至2006年9月中旬,重庆全市直接经济损失85.42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62.5亿元。

  王鸿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称:“去年特大干旱暴露出农村水利、交通等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防灾救灾应急体系亟待完善。”因此该市计划在2007年弥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这一漏洞,并将发展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今年该市政府的首要任务。

  重庆目前虽身为直辖市,却是一个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结构,该市主城区常住人口只有600万人左右,其余约2600万人口分布在40多个农村区县(含三峡库区)。这意味着如果当地农村发展滞后,将严重影响重庆市未来的总体经济增长。

  重庆市目前正试图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编制完成100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村规划,并加大以农田水利、交通、通信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思路来提升该市农村区域的经济增长能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