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八条大道通家乡 省外豫商的反哺路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4日 16:51 经济视点报

  ●那些在省外发展壮大的豫商们,正在以各种方式反哺家乡。无论是出于回报家乡的热情,还是寻求新的商机,他们的努力都使更多的区域同河南的联系更为紧密。

  ●在整合两地资源的过程中,省外的豫商精英们创造出了各种不同的模式。也许,我们可以将这个模式复制到更广泛的区域,从国内到国外。

  路径一:抱团投资,建设工业园

  路径二:输入资本,盘活产业

  路径三:创办教育,培养人才

  路径四:打好“人口经济”牌

  路径五:智力咨询,出谋划策

  路径六:商会搭台,招商引资

  路径七:整合异地资源,服务河南企业

  路径八:以信立商,提升豫商形象

  □经济视点报记者 刘九学

  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一大批河南人从中原走向了全国各地。被著名作家路遥称为“中国吉普赛人”的河南人,凭借吃苦耐劳的品质、坚韧图成的信念成就了一番事业。今天,他们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新豫商。

  2007年1月18日,全国河南商会会长联席会议在上海召开,广东、山西、湖北、新疆、天津、重庆、深圳等19个省市的河南商会、商会筹备组负责人共聚一堂,共同谋划豫商的组织建设和今后的发展。

  在此次会议上,尽管他们选择的反哺家乡的路径模式不一,但都充分表达了各地豫商回报家乡的“赤诚之心”。《经济视点报》记者赴上海,揭开了豫商反哺家乡的路径选择和商业模式。

  抱团投资,建设工业园

  在延津一片沙荒地上,由广东河南商会抱团支持的工业园项目,预计组织商会成员投资和引资20~30个亿。这一模式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在湖北河南商会的运作下,在驻马店正阳投资建设了武汉工业园。

  “到了3月份,整个工业园将通过新加坡发展贸易局在新加坡进行招商,然后再到香港和欧盟国家分别进行招商”。1月18日,在全国河南商会会长联席会议上,广东河南商会副会长肖峰自豪地告诉《经济视点报》记者。

  肖峰所说的工业园就是广东河南商会联络支持、商会成员抱团投资的新乡延津“新加坡晨博工业园”。肖峰解释说,工业园占地3000多亩,主要是延津一些沙荒地,所以地方政府非常支持。在未来的3~5年内,通过对外招商,商会将组织商会成员投资和引资20~30个亿,投资整个工业园的具体建设。肖峰透露说,这个工业园主要以高科技工业为主,招商主要集中在高科技、机械、医药、高科技纺织,招商对象也主要为外商和广东的企业。目前第一批投资资金400万已经打到延津的账户上了。

  对于到新加坡招商的信心,广东河南商会副会长杨志民回答的非常简洁:来自对河南未来发展的判断。

  肖峰认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沿海产业的转移,以及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必将引发投资的第三次浪潮。”而河南广阔的劳动力资源、生产资源和消费市场都将成为最适合投资的地方,也是吸引外商投资的直接动力。

  同样组织抱团投资家乡工业园的湖北河南商会会长苗秀堂,更看重的是河南的农业产业化的带来的商机。苗秀堂认为,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只有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深加工才能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在湖北商会的运作下,商会会员抱团在驻马店正阳投资建设了武汉工业园;一个投资2亿元和英国一企业合作的水稻深加工项目正在运作;另两个项目花生深加工和红薯深加工项目也已进入实施阶段,这些都是利用河南的产业优势发展深加工农业。

  “商会负责向会员传递信息,通过整体运作,既给商会的会员带来新的发展商机,又服务了家乡建设,实现协作共赢。”苗秀堂对这一点非常满意。

  输入资本,盘活产业

  上海德联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高奋,2005年以2490万元的价格全资收购了老家周口的四五酒厂,组建了河南祥龙四五老酒有限公司。

  他的运作让这家曾经濒临倒闭的酒厂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如今“他现在的劲头很大,很少管理上海这边的工作”。

  在省外发展的豫商有的是白手起家,在当地发展壮大后,回乡投资;有的是在河南先发展起来然后在到外地发展,然后再回到河南投资,真正的做到了“拼搏当地,情系中原”;另外,这些豫商能够准确的把握住河南与当地两个市场,巧妙的利用两种资源实现了发展壮大。

  高奋是上海德联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这位在上海创业成功的杰出豫商,在上海滩立住脚后,又把视野聚焦在老家周口。2005年,高奋以2490万元的价格全资收购了周口的四五酒厂组建了河南祥龙四五老酒有限公司,从此,高奋又站在了家乡的土地上开始了二次创业。

  2005年,四五老酒聘请专业的营销团队,并聘请歌坛常青树周华健担纲形象代言,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四五老酒浴火重生,四五酒也因周华健的歌声传遍中原大地。

  既是爱人,又是事业伙伴的上海德联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慧阁在告诉《经济视点报》记者,高奋现在主要在河南负责四五老酒的项目,“他现在的劲头很大,很少管理上海这边的工作”。

  与高奋经历相同的是,驻马店遂平人宋富锦也走过了同样一条反哺家乡的道路。作为天津海加利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宋富锦因为在天津“填海造地”壮举而受到多家媒体赞誉。因为对家乡嵖岈山充满了太多地深情,宋富锦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那片曾经养育自己的山水摆脱“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困境。

  2004年6月,经过详细地考察之后,宋富锦决定投资5亿元进行嵖岈山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如今的嵖岈山不仅在经营业绩上屡创新高,还带动了遂平县旅游经济的发展和投资环境的改善。

  创办教育,培养人才

  捐资助学”这一最为传统的回报家乡的模式,在豫商中也已被发扬光大。

  兰州兰天企业集团董事长尚爱民, 是河南长葛人,这位憨厚的中原汉子在学校参观时,被110个学生挤在一起的场面所震撼,他主动找到市政府提出要投资建设一所高中。

  如今,通过投资参股的形式,尚爱民为家乡的教育建设投资将近3.5亿元。

  穷不能穷教育,苦不能苦孩子。富起来的豫商们深刻地感受到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特别是对一个孩子未来的影响。虽然在外地发展,但众多豫商选择了捐赠或者合作办学的形式促进家乡的教育,这甚至成为了省外豫商的共识。

  兰州兰天企业集团董事长尚爱民,河南长葛人。200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到家乡学校参观:110个学生挤在一个教室里上课,狭小的空间里是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

  尚爱民的心里很不好受。他主动找到市政府提出要投资建设一所高中。考虑到新学校的社会接纳有难度,市政府就把长葛市唯一的一所高中交给了尚爱民。

  而禹州市听说有这样一个热衷教育的豫商,也找到了尚爱民,并主动把禹州市高中的投资建设交给了他。2006年,新落成占地500亩的长葛第一高中建成并开始对外招生,而禹州市高中建设也已开工。通过投资参股的形式,尚爱民为家乡的教育建设投资将近3.5亿元。

  广州恒大集团的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投资创办的周口恒大中学,也成了当地教育界的一面旗帜。新疆河南商会的会长许时瑞、华必信会计集团董事长孙坚、深圳全顺人力资源开发公司总经理张全收等一大批豫商都在家乡建有希望小学。山西河南商会会长彭家华也在本次会议上透露,山西河南商会将组织成员投资2个亿在周口建设一个大型体育馆,也让家乡多培养一些体育健儿。

  打好“人口经济”牌

  近亿的人口,曾经是河南沉重的负担,但如今,这一劣势正在变为资源。

  现任深圳市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张全收,从一个打工仔开始,通过不断努力,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如今,他的旗下已经拥有了1万多人的打工大军。在沿海城市普遍出现“用工慌”的背景下,这一资源在为他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为他带来了众多的荣誉。

  河南是一个人力资源大省,许多豫商都是白手起家,通过打工、创办走上创富的道路。成功之后的他们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他们或者带着家乡的农民工一块拼搏商海,或者组织家乡的农民工出去打工,在众多省外豫商创办的企业中都能听到熟悉的乡音。

  在“妖魔化河南”的年代,他们的坚持,给了漂泊打工的河南人一个强有力的支持。

  重庆河南商会的会长于超向记者表示,今年将具体为家乡做点事,通过在河南培养100位项目经理人(建筑总承包商)来促进公司业务在河南的开展。

  与于超培养经理人不同,驻马店上蔡人张全收通过培养农民工感动中原。

  现任深圳市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张全收从一个打工仔开始,通过不断努力,成立了自己的公司。2005年,张全收看到在深圳一边是“民工荒”,一边是打工者的权益没有保障,上百号河南老乡因为一个服务企业的老总突然外逃而变得“无处安身”。有着同样的打工经历深深刺痛了张全收的神经。

  张全收想着要为河南的老乡们做点事,于是被经济学家称为“全顺农民工权益保全新模式”的劳务管理模式诞生了。通过吸收大批河南农民工,把他们培训后输送给深圳的企业界,并同每家企业签订了包括工资待遇、生活标准、人身安全等十几项内容的协议。

  全顺人力资源公司和中国香港、澳门、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企业进行合作,为他们输送经过培训且具有一定素质的河南民工近万人,而这些河南农民工每年从深圳拿回河南家乡的钱上亿元。

  新疆阿克苏商会的会长朱正伟带领河南老乡选择了西北淘金。朱正伟告诉《经济视点报》记者,她们公司在阿克苏地区开发了20万亩的土地,相当于河南的一个县那么大,准备建成阿克苏地区“河南省农业生态示范园区”,“从2002年11月运作开始的,总投资将达6.8亿元”。新疆缺乏人才,河南是人力资源大省,和新疆正好互补。

  智力咨询,出谋划策

  中原自古多谋士,在营销管理、企业咨询、资本筹划等行业,活跃着一大批河南人。

  他们的思想和智慧为河南的发展提供了独特视角。

  华必信会计集团总裁孙坚被誉为“从打工者到总裁”的传奇人物,事业做大后,他积极的运用自己公司服务外企的经验,为南阳政府的招商引资出谋划策。

  在省外豫商的群体中,还有一批豫商,通过脑力劳动,智力咨询为家乡的经济建设提供服务。这些豫商分布在营销管理、企业咨询类以及资本筹划等行业,他们往往在服务家乡企业的过程中,逐步延伸自己的业务方向,甚至在河南设立分公司或者办事机构,利用自己的思想智慧为河南的发展贡献智力资源。

  华必信会计集团总裁孙坚被媒体誉为经历了“从打工者到总裁”的蝶变,事业做大后,孙坚也在积极的运用自己公司服务外企的经验,为南阳政府的招商引资出谋划策。

  新疆民用设计研究院的院长史耀华,通过豫商大会结识河南的企业家后,就运用自己专业的团队,和精心的咨询服务,短短三四个月,在河南的建筑设计领域就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为了更好的服务家乡企业,史耀华眼下也考虑把民用设计研究院的郑州分部筹建起来。北京嘉富诚资本研究公司郑锦桥,曾经成功的为多家企业进行上市战略咨询。在中国做营销的一大批人都是河南人,中原自古多谋士,乡情加上人脉,使得这些豫商在服务家乡企业时更多了许多资源。

  商会搭台,招商引资

  旨在“振兴豫南”的“4+2合作计划”中,将联络上海、广东两地商会与豫南四个城市开展经济技术方面的合作。

  陈义初解释说,期望通过振兴豫南计划,进一步发挥豫商的力量,推动河南的招商引资。

  分布在各地的豫商组织,也成为河南人在当地的代言。各个豫商商会特别是沿海城市的豫商商会,充分利用自己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为省内的各级政府召开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服务,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河南的形象,促进了河南的招商引资。

  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陈义初告诉记者,今年将启动旨在“振兴豫南”的新豫商和新豫南的“4+2合作计划”,到时联络上海、广东两地商会与豫南四个城市开展经济技术方面的合作。陈义初解释说,期望通过振兴豫南计划,进一步发挥豫商的力量,推动河南的招商引资。

  香港(深圳)河南商会的秘书长吴法仁告诉《经济视点报》记者,香港(深圳)河南商会组织部分会员到河南的几个地方进行投资考察,并和安阳滑县签订了友好合作协作。

  在商会的积极运作下,镇平、滑县、洛阳老城区在深圳的招商活动开展的非常顺利,在吸引港资方面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

  上海河南商会会长韩宏伟介绍说,上海河南商会也将充分利用上海的经济信息发达的优势,整合各种资源,积极的反哺家乡建设。通过沟通,上海河南商会和上海市多家协会机构建立了协作关系,并建立了完备的信息数据库。通过商会之间的合作交流,为客商投资考察河南或支持河南来上海招商都做好了铺垫。

  整合异地资源,服务河南企业

  上海金丝猴集团公司、上海一担坊食品有限公司、上海雪阳棉纺有限公司,这些在河南发展起来后,都把营销中心搬到了上海。

  一担坊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富建说,上海一担坊公司的各个项目总经理都是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他们在来一担坊之前,都曾在像娃哈哈、福临门这样的大企业做过高管,“如果不是营销中心在上海,在河南招聘就很难吸引住这些人才。”

  一些豫商企业在河南建设生产基地,在沿海城市则建立营销中心,这样充分地整合了两个市场的两种资源,在河南建设生产基地,可以把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以及交通成本降下来,同时通过沿海城市的地域优势吸引高级管理人才的加盟,充分的整合人力资源,为河南的企业服务,为河南服务。

  上海金丝猴集团公司、上海一担坊食品有限公司、上海雪阳棉纺有限公司,都是在河南发展起来后,把营销中心搬到上海。

  上海一担坊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富建说,通过引进高管人才服务河南企业,也是为河南引资。据介绍,上海一担坊公司的各个项目总经理都是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他们在来一担坊之前,都曾在像娃哈哈、福临门这样的大企业做过高管,如果不是营销中心在上海,在河南招聘就很难吸引住这些人才。

  程富建解释说,通过这些职业经理人的加盟,迅速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也客观上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上海作为人才资源集中的城市,不仅能提升品牌美誉度,还能吸引优秀人才的加盟,这也是一些豫商在选择两地发展战略时达成的共识。

  以信立商,提升豫商形象

  “你要是早说你是河南人,我就不来了,”客户的一句玩笑话,依然让山西河南商会的会长彭家华心里很不是滋味。

  但通过自己的努力,他们改变了外界对河南人的误解。

  有着同样经历的重庆河南商会的会长于超,把这一过程概括为:从“坏人”到“坏人中的好人”再到“好人中的好人”。

  “虽然拼搏在外,河南是标签,中原文化始终是底蕴和灵魂。”山西河南商会的会长彭家华如是告诉《经济视点报》记者。

  他讲述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有个东北人和他做生意,当合同都谈好的时候,这个东北人忽然开玩笑的说,“你要是早说你是河南人,我就不来了,不过通过和你接触,我对河南人的印象彻底改变了。”

  和彭加华一样,重庆河南商会的会长于超,也经历了一段被人误解的历程:从“坏人”到“坏人中的好人”再到“好人中的好人”,于超和重庆河南商会的豫商们以自身的经历见证了豫商在重庆的成长。

  去年重庆百年不遇大旱,造成70%农作物绝收,河南商人率先伸出援助之手。刚刚成立不久的重庆河南商会向社会发出倡议,发动商会200多个企业会员捐助。倡议得到重庆市工商联下属其他十几家商会和社会各界的响应,最后捐款达到1.46亿元。河南人以厚重大气的做事态度赢得了当地的尊重。“我非常认可‘中国人改变世界,河南人改变中国’这句话。”于超说。

  目前,在省外的19个商会和筹备商会中,超过一半以上的商会建立了网站,或者编辑出版商会内刊。在这商会的宣传材料中,无一例外的加注了对中原文化的内容。在商会团拜会或者商会庆典的时候,听听浓缩乡情的豫剧,变成了怀乡的另一种寄托,只是乐曲里没有哀乐也没有忧愁,只有豫商奋进的冲锋号角。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