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反商业贿赂风暴愈演愈烈 医药代表走上穷途末路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2日 01:01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冰 医药代表,这个新兴的经济群体在2006年医药行业反贿赂风暴中受到了最直接的“冲击”;现在,等待他们的并非预料中的“雨过天晴”。 一个医药代表的“带薪休假”生活 刚刚过去的2006年,对于张宁(化名)来说有点特别,“工作四年,我从来没有这样轻闲过。”张宁说,他从没想过自己的生活内容可以是:玩游戏、看小说、聊天、遛狗,还有吃饭和睡觉。 在描述这听起来很惬意的“幸福生活”时,张宁的语气中却带着无奈。对于这样一个“非常”假期,张宁的心态很复杂,因为他不知道这个假期何时结束?也不知道结束意味着什么,而之后又会怎样? 张宁口中的这个“悠长假期”实际是从去年年初的“反商业贿赂风暴”开始,而全国针对医药购销领域诸多痼疾的整治活动也重拳不断,可以说,在2006年,中国医药行业的剧烈动荡几乎是史无前例的。 无论是医院、药店,还是药企,现有医药行业销售模式中任何一环都没有能够幸免。而作为药品两端连接者的医药代表们,他们的感受和故事,更是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张宁是南方某著名医药企业驻华北区的一名医药代表,主要向医院销售处方药。从去年4月份开始,张宁的公司就取消了原有的业绩考核,即使没有卖出一盒药也可以照样拿工资。“原来我们每月、每季度、每年都有任务指标,完不成轻则没有奖金,重则连工资都扣发甚至走人。”张宁说。 以前,张宁要不停地往返于几个城市的上百家医院,他的手机里存有上千人的电话号码,每天响个不停。而从去年3、4月份开始,张宁基本都处于半休假的状态。“除了以前老单子的发货和回款,基本无事可做。” 得到如此“优待”的不只是张宁和他的同事,在去年年初开始的、席卷全国的“反贿风暴”中,许多医药代表都可以享受到这种“带薪休假”的特殊优待。“本来以为像以往一样,过两三月风头过了就没事了,但是没想到去年,政策一个接一个,而且越来越严厉。” 反商业贿赂、医改、药品降价、药品限价、飞检、药品注册冻结、广告严管、重处大案要案等等,这一轮又一轮政策风暴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于是,张宁的假期也被一延再延。 张宁说从去年3月份开始,仿佛一夜之间,很多以前的老“客户”、老“朋友”都开始像躲瘟神一样躲着他,电话不接、短信不回,后来有的医院甚至连门都不让进了。 “其实也不是公司想给代表们放假,但去年的整治力度特别大,只要一个销售代表出事,公司的所有药都不能进采购名单,所以公司采取了观望态度;而且去年的药也确实很难卖,如果再考核,估计一多半的销售代表都得下岗。” 张宁说自己去年的业绩很是惨淡,收入也就是往年的零头,他不太愿意透露具体数字,只是说本来以为今年就能还上房贷。 那一场“反贿风暴” 2006,中国向商业贿赂宣战。 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反商业贿赂的大潮中,医疗系统中的商业贿赂问题,因为与百姓生活最为密切,更是成为众矢之的。 去年3月28日,卫生部专门召开了全国卫生系统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会议,首先从医药购销领域开刀。 “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是今年卫生系统专项治理的重点之一。”2006年3月28日,卫生部部长高强在全国卫生系统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会议上说。 国家发改委也在去年先后下发了多道药品降价令,涉及化学药物、中成药等,降价金额以百亿元计。 有人评价说,我国的医药产业在2006年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严重的“政策风暴”,而在今年1月8日刚刚结束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表明,在2007年,医疗卫生领域的风暴不仅不会结束,还会刮得更加猛烈。 药企遭遇另类“寒冬” “挺着”,张宁用这两个字描述自己现在的状态,其实张宁的公司也是这样。张宁说他的公司06年的销售量比05年下降了四成还多。而用“严冬”来形容医药行业目前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况丝毫不为过。 虽然2006年全年的数据还没有公布,但是2006年上半年和前三季度的数据,已经见证了医药行业的“寒意”。 去年年中,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今年以来医药行业运行分析》中显示,医药工业实现利润总额78.9亿元,同比增长仅为6.3%,增速大幅下滑,并跌至历史低点,不及全国工业利润平均水平的1/3,在全国十二大工业行业中名列倒数第2位。 报告还指出行业效益增长乏力,利润增幅大幅下滑,整个医药行业面临重大调整。数据显示,企业亏损面达到29.8%,同比提高10.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3.8亿元,增长30.8%,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均呈扩大之势。 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SFDA)的统计数据,去年1-9月医药产业整体亏损额37.46亿元,同比增26.22%,亏损面为25.59%。 去年年底,许多医药企业也都先后发布了预计利润大幅下降报告,如广州白云山预计2006年度净利润将同比下降50%-100%。 除了全行业的数据以外,上市药企在证券市场的表现似乎更能说明问题。在去年大牛市的背景下,历来“牛股”辈出的药板块的走势却整体落后于大盘,表现平庸。据统计,06年以来共有554只股票的涨幅超过100%,而上榜的医药生物股只有28只。 “国家的‘反贿风暴’和医疗体制改革对医药企业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生物医药行业研究员孙亮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今年的前三季度,基本上所有上市医药公司都没有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社会学所社会政策研究室研究员唐钧也认为今年药企的业绩下滑主要是受政策原因的影响。 “因为老百姓需要的药应该近似于一个常数,除非某一年某一种病大爆发,某一种药销量大增。”唐钧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国家的政策就是要医药企业优胜劣汰。” 不仅业绩下降,医药企业还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这使医药行业的宣传努力大大打了折扣,消费者对药品的安全感和信任度跌入低谷。 “齐二药”事件、“欣佛”事件、“三九危机”、“东盛退出OTC”、“华源重组”、“太极失血”、“华药失守”等等,不仅使百姓对这些企业,也对整个医药行业信心大减。 即将消失的医药代表? 风暴之后,医药代表这个“特色职业”还有没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是继续生存还是逐渐退市?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国近三年抗癌药品销量前十名的品种中有一半以上是科技含量比较低的品种,是国外都已经快要淘汰的,而国外卖得好、疗效好的品种在中国却销量很一般。 “药厂大部分是靠医药代表活着,药品销量主要就是由促销力度决定,说白了就是医药代表的本事和回扣的多少。什么药品创新水平、技术含量、具体疗效,目前根本不是主要决定因素。”这位医生说。“但是我相信早晚有一天要回归本位的。” “不知道医药代表这种职业到底应不应该存在,但是从国际经验和经济学理论上讲,肯定是医院联合采购和招投标的方式来进行最为有效和合理。”唐钧说,“去掉中间环节才能节省成本和不必要的费用。” “正规+直接”。唐钧认为,这是高效、合理医药购销模式的关键。唐钧还认为药品可以借鉴政府采购办公用品的模式,但政府采购比市场价格要贵也是要解决的问题。 “政府采取政府采购的方式,药厂直接跟政府打交道,或者医院成立一个类似行业协会的组织,进行统一采购。”唐钧说。 对于真正解决医药购销中的问题,唐钧表示了谨慎的乐观,“要有耐心,确实有很多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官、商、医勾结,形成了很多障碍,但是我们在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方面也确实正在取得进步,质变都是慢慢发生的。”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