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中国稻菽飘香菲律宾 吉林民企投资38亿美元在菲种粮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 09:51 国际商报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刚刚结束了对菲律宾的访问。访菲期间,中菲两国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内容涉及中国企业在未来5~7年内斥资49亿美元投资菲律宾农业,其中的最大一笔是中国吉林富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8.3亿美元,用于在菲律宾100万公顷土地上种植高产玉米、稻米和高粱。

  吉林富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吉林省大型民营企业富华集团的下属公司,专门负责集团公司在菲律宾的农业开发业务。目前,该集团已在菲20多个省的1600公顷的土地上进行大面积商业化种植。

  温家宝在访菲期间表示,“在中菲合作的诸多重要领域中,我非常重视关系民生的领域,特别是农业领域的合作。”为此,在16日上午,温家宝还专门抽出时间参加了中菲农业合作情况交流会,与两国政府官员、农业专家、企业家一起“收获昨天,播种明天”。

  技术合作不断深入

  中菲农业合作历史悠久。早在400多年前,中国就曾从菲律宾引种红薯,缓解粮食短缺。

  菲律宾拥有8500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约占70%,由于多年来种子技术和生产技术水平较低,菲方每年要进口大量的粮食,加上人口增长过快,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如今,在菲律宾努力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的过程中,中国的农业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的杂交水稻在菲律宾种植达到单产每公顷10.8吨的高产水平,比当地品种高出30%以上。用中国技术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品种已占菲律宾杂交水稻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使菲律宾农业经济年增长率从2%提高到4%以上。在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2.2%的菲律宾,这一转变是历史性的。

  中国农业专家为菲律宾人“算账”说,按每公顷杂交水稻增产2吨稻谷计算,在菲律宾推广种植100万公顷杂交水稻,就可增产200万吨稻谷,足以弥补菲律宾每年约100万吨大米的缺口。

  近年来,中菲农业技术合作深入发展,农业专业人员交流不断扩大,渔业合作取得新进展,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农产品贸易迅速增长。由中国政府无偿援助500万美元建立的中菲农业技术中心已成为两国开展长期有效的农业合作的平台。去年1月至11月,中菲农产品贸易额同比增长46%。

  袁隆平访菲30次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这次作为特邀专家再次访问菲律宾,自1979年以来他已访菲30次。谈到红薯传入中国一事,袁隆平称其到菲推广杂交稻是中国人对菲律宾人的回馈。袁隆平说,他与菲方合作取得了一定成绩,2005年在菲种植杂交稻面积达37万公顷,2006年达到60万公顷。

  这位使中国每年增产的大米可多养活7000万人的科学家,把“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的理想。他和中国农业专家的足迹遍及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缅甸、泰国、孟加拉国、菲律宾、斯里兰卡、老挝和柬埔寨等发展中国家。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中国杂交水稻已在占世界水稻总产量90%以上的东亚、东南亚、南亚许多国家推广应用,在拉美、非洲等地的示范种植也取得了优异成绩。

  据业内专家预测,随着杂交水稻不断走向世界,2020年左右,全球每年增收的稻谷将可多养活2亿到3亿人,同时还可带动相关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其意义并不亚于中国历史上四大发明对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温家宝说:“这是人类种植业的重大突破。”

  中国玉米试种成功

  在中菲农业合作情况交流会上,富华集团展出了在菲律宾马尼拉附近的卡维迪农场收获的玉米和高粱。该公司目前已筛选出3个杂交玉米品种,单产达每公顷8.1吨,是当地品种的两倍,现已与菲5个省签署了53万公顷种植面积的协议,未来几年将扩大到100万公顷。

  在2003年长春农博会期间,到访的菲律宾官员对吉林高产玉米很感兴趣,提出将吉林玉米种子拿到菲律宾去种的意向,以解决本国玉米产量低的问题。

  吉林富华集团随即与产品技术拥有方吉林郝育种业公司联手合作,就菲律宾玉米市场等进行调研和分析。

  2003年11月,富华集团、吉林郝育种业联手与菲律宾签订试种及配套技术工程合作协议书,后开始在菲律宾北、中、南部各省试种中国吉林玉米杂交种,2004年5月份开始第三期试种。目前,富华集团在菲律宾20多个省进行的大面积商业化推广试种获得成功。

  吉林省农委有关官员表示,今后将加大力度,争取早日在菲律宾建立玉米种植基地,同时根据发展进度,还要引进大的企业到菲律宾从事玉米加工。

  另据吉林省商务厅有关官员透露,此次38.3亿美元的投资,由于涉及中国

商务部、中国驻菲使馆及菲律宾农业部等的协调,因此资金可望逐步到位。

本报记者 陈小三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