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专家访谈 古玉鉴别之沁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 08:21 每日经济新闻
  沪上知名玉石专家钱振峰介绍说,色质是玉的自然属性。一块古玉,无论是“传世古”还是“出土古”,经过岁月的抚摸和水土的侵蚀,必然会留下种种色质的印记,从而为鉴别古玉提供了最可靠的依据。这里所谓的“色质”,色即沁色,质指玉质。
 
  玉是一种像有生命的物质,具有善于吸收其他物质的特性。古玉器被埋入土中之后,一方面会将近邻的物质吸入自己体内,同时,其体内原有的物质也会起酸化作用。特别是地中水银,会沁入玉质,同时相邻之松香、石灰及其他各种有色物质也皆随之浸淫到里面,所以凡出土古玉,都会沾染上某种颜色,这便是所谓的“沁色”。而古玉出土之后,经过人体的盘玩,其体内的物质成分由于受到人气的涵养,玉性又会慢慢复苏,从而使古玉原先的沁色发生奇妙的变化,呈现出无光十色的丰富色彩。
 
  古玉沁色是我国独有的,它的价值不可等闲视之。据报载,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外逃时怀中就揣着一块玉中之王———“脱胎”,后来在路上送给追随皇室的军机大臣王文韶。“脱胎”是一块质地优良的羊脂白玉,经几百年埋于土中,饱经尸血、气浸入,出土后又佩在人身上长达百余年,受活人气息渗入,然后又入土、再出土,几次反复才形成,存世罕见。据史籍记载,一块小小的“脱胎”浸入水中,可让一大缸清水变为通红。
 
  出土古玉沁色之所以会千差万别,是由于入土地时间、地点不同,受沁的深浅程度不同所致。行业内有沁色“十三彩”之说,就是极言其色彩之多。古玉沁色的不同则主要和近邻物质有关,一般玉埋于土中,总会受到土的侵蚀,受土侵蚀较轻的称“土蚀”、“土锈”,较重的称“土浸”、“土斑”,它们都是受地气熏蒸而致。一般入土时间长的古玉,其“土锈”、“土斑”用刀也刮不掉,因为含沙性的土已经渗到了玉的肌理中,并与玉合而为一了。受黄土沁的古玉颜色如栗子黄;受松香沁的古玉色如蜜蜡,呈淡黄色;受靛青沁的古玉色如青天,这是由于服装上的靛蓝深入到玉的纹理;受血沁的古玉颜色赤红,称“枣皮红”,色深的称“酱瓣紫”;受铜沁的古玉色如翡翠,称“鹦哥绿”,这是因为铜器入土后,产生铜绿,如果玉器在它边上,铜绿就深入其中,出土复原后色泽比翠更加娇嫩滋润;受地火影响的古玉则都变成白色,谓之“鸡骨白”、“象牙白”、“鱼肚白”等。受石灰沁的古玉成淡绯色,经过盘玩后,色如绯霞一样光彩夺目。
 
  水银沁有地中水银沁和殉葬水银沁之分,殉葬水银沁又有大坑(大墓)、小坑(小墓)之别。完全受地中水银沁的古玉,呈黄白色或微黑微青的颜色;完全是大坑水银沁的古玉,呈黑漆色;小坑水银沁的颜色则在黑的深度和广度上比大坑要逊色;古玉上的水银沁,大则连成一片,小则成块分布,更有的像线一样细,这些都是因玉质纹理坚密的不同和所处环境不同而有区别,但均具有色泽黝黑光亮的共性。黑白分明的古玉,一半是由大坑水银所沁,一半是由地中水银所沁。
 
 
精品新品鉴赏
 
祝寿瓶
 
  由和田白玉籽料雕琢而成,通透典雅,浑然天成,重823克,估价在100万元左右。(城隍珠宝提供)
 
荷塘情趣
 
  这件作品对籽料的皮色进行了巧妙处理,采用了镂空雕刻,使得整件作品自然灵动,富有情趣。估价在25万元左右。(城隍珠宝提供)
 
乌蓬船
 
  该作品以整块红皮籽玉琢制,题材创新、构思大胆、技法精殊,完美无缺失。乌蓬船乘载一家三口,家什略备,挡水遮雨,虽遗世独行、御风抵浪,却也不失为天伦之所。吴德昇是中国玉石雕刻艺术大师,擅长人物和立体件,作品秉承中华玉雕工艺精髓,并融合西方雕塑理念,赋予传统题材不同的深刻内涵。(吴德昇作品)
 
饮水马
 
  该作品溪涓潺潺,马儿驻足汲水,四蹄雕琢筋强骨壮,俯首扭颈重心把握,体态流畅,形神兼俱。背驮小猴轻拈丝缰,可爱喜人,两相互衬,生机勃勃,并暗合“马上封候”之意,更添吉祥。沈水富雕刻作品多以动物作主题,栩栩如生,体现乡间野趣,情致盎然。(博蕴堂·沈水富作品)
陈兰琴 每日经济新闻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