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松下无锡镉中毒事件 职业病侵入外资生产车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 09:41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周扬

  2006年1月8日上午,松下电池有限公司(下称“松下电池”)第一工厂近乎停工。包括王松(化名)在内的几百名一线工人离开工作岗位,要求厂方为他们全面体检。

  松下电池是一家位于江苏省无锡市的外商独资企业,有4000多名员工主要从事镍镉、镍氢电池及锂电池的开发生产。而在日本本土,早在2005年以前,就关掉了大部分的镍镉电池生产厂。

  从1月4日开始停工到12日复工,松下电池第一工厂的部分工人与厂方反复交涉,希望知道真实的体检结果,部分人并自发组织体检。

  事件的影响因为互联网的传播而迅速放大。从2007年1月1日开始,一篇《无锡松下电池有限公司重金属超标,影响员工身体健康》的文章在网上开始流行,并迅速被各大媒体转载。

  1月12日,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公关部发表声明称“网络报道严重失实”。该公司一名高管则称“体检结果出来之前不能得出任何人镉中毒的结论”。

  体检报告引发争议

  王松在1月11日向松下电池提出了辞职,理由是“在镍镉电池生产车间里长期工作,造成体内重金属镉含量持续上升”。

  风波缘于2006年12月底一篇“超霸电池员工镉中毒”的报道。王松所在车间的30个工人以此为由,要求查看2006年8月由厂里组织的工人体检报告。

  最先在工厂医务室发现体检报告有问题的,是一个名为王燕成的无锡本地女工。她的尿镉测定结果为5.41μg/g肌酐。按照国家卫生部发布的《职业性镉中毒诊断标准》(GBZ17-2002),尿镉测定连续两次在5μg/g肌酐以上者,可列为观察对象。

  王燕成是松下电池的老员工,曾长期在生产车间工作,但自2006年8月体检结束两个月以后,“王燕成就被调到了稽查部门,”王松说,“这是个临时成立的部门,仅仅是负责在厂里四处巡逻。”

  王燕成尿镉含量超标的消息使得其所在车间的30余名同事有些紧张。更多的工人在跟科长、系长等领导反复交涉之后,被获准查看自己体检报告复印件。

  王松称,厂方不让看原件。在对比2005年的体检结果时,有工人发现尿镉数据“不正常”。“有个工人2005年尿镉含量是7.5,到了2006年却变成3.5”,一般来说,长期在高浓度含镉空气里工作,尿镉含量不会自动下降。

  “不正常”的体检报告令工人们对体检结果产生了怀疑。

  1月4日晚,镍镉构成车间的夜班工人开始停止工作;1月5日,镍氢构成车间也停止工作,王松所在的负极镍镉源泉车间在1月5日晚也加入其中。

  据相关组织者统计,两个构成车间加起来,共有10个人的体检报告显示尿镉含量超过5μg/g肌酐。

  这10个人在1月6日、7日两天,自发到南京的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发现“南京的体检结果和厂里的体检结果相差很大。”王松说,“有人从1.5变成了5.1,有人从2.3升到7以上。”

  从1月8日开始,整个第一工厂一楼的工人都停止工作,据王松估计,“总人数约1300人。”他们站在松下电池工厂的大门口,希望和公司人事部进行交涉。

  二次体检遇阻

  停工者与厂方交涉之后,最终达成了三项要求:其一是改进工人的劳动防护用品;其二是每天给每个工人多发20元的补贴;其三,全体员工再次进行体检。

  王松表示,厂方允诺此后全部换成5.5元一只的3M防护口罩。此前车间工人只佩戴1元一只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并且“两天才换一次”。

  1月8日当天,无锡市卫生局、劳动局、总工会派人到松下电池厂成立了一个处理小组,而员工也选出5名代表,与处理小组进行对话,但对话结果与最初达成的三项要求并无二致。

  1月10日,停工者开始到市政府的信访部门反映情况。无锡当地政府部门则迅速敦促松下电池帮员工进行再次体检。

  1月11日,包括王松在内的负极镍镉源泉的部分工人向工厂提出辞职,厂方答应在他们辞职前再安排一次全体员工体检。

  但是由于适逢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搬家,部分工人被安排到常州市疾控中心体检,另有部分工人则前往南京的江苏省疾控中心。

  在此期间,有不少工人自发组织到外地体检。但常州疾控中心称,重金属含量检测需要厂方出示证明;而南京方面的检测机构曾告诉松下电池员工,检测设备出现问题不能体检。

  由此,二次体检平添波折,到1月15日,等待体检的员工还在分批前往常州、南京。

  无锡市疾控中心办公室主任朱小予回忆称,松下电池有限公司的确在每年组织员工体检,朱表示,“有个别岗位存在尿镉含量超标的问题。”

  朱小予指出,2006年松下电池有700多名员工参加体检。

  这个数字只占了松下电池4000多员工的一小部分。属于松下电池第二工厂的何红(化名)并没有参加过体检。她告诉记者,只有进厂工作满一年的老员工才有参加体检的待遇。

  朱小予反复强调称,尿镉检测的结果有很多意外因素:比如工人在验尿前没有洗手,衣服、头发、指甲中沾染的镉粉极有可能影响检测结果。

  此外,广东中毒急救中心一位专家说,用来检测尿镉含量的原子吸收分光广度仪是个很复杂的仪器,各个疾控中心调试机器的情况不同,产生的结果也有可能产生偏差。

  按照卫生部发布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规定,镉及其化合物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0.02毫克每立方米。无锡市疾控中心早年曾在松下电池厂进行过环境检测,发现“部分车间作业点空气中镉含量超过国家标准”。朱表示,在今年检测结果还没有出来之前,还并不能下任何结论。

  况且,慢性镉中毒的诊断有多项指标,“除了尿镉测定结果,还要看尿β2-微球蛋白含量、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并且结合被观察者的临床表现才能最终诊断”。

  无锡松下电池有限公司一位高管称,“在二次体检结果出来以前,不能说任何员工存在镉中毒的情况。”

  至截稿时止,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公关部并未对记者提出的问题给予回答,该公司公关部王舸称,会在近期内召开新闻发布会,就体检报告及相关问题作出公开答复。

  职业病之患

  1月15日上午,记者在松下电池生产车间现场看到,所有员工已经更换口罩。工人们已经恢复生产。

  无锡市一位官员说,这次事件是企业管理者缺乏和下层员工的沟通经验而迅速扩大的。

  “毕竟,工人们对于各种流言缺乏鉴别能力,而职业病医学知识的传播也远远没有普及。”

  朱小予分析说,国家《职业病防治法》要求,“有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接受监督。”而目前的外资企业,有不少并没有主动申报,且参加体检的员工人数,也由企业自身决定。

  这种职业病疏于治理的情形恰恰发生在国外制造产业大规模转向中国之际。在苏南经济突飞猛进的十年间,日、韩、欧美、港台的类似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向中国大陆转移,珠三角、长三角一带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首选之地。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污染越境转移的另一种方式是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环境标准差异驱动了污染密集产业通过直接投资方式进行国际转移。”

  很多新型职业病正在侵入长三角的外资生产车间。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顾问周启栋说,随着外资大规模进入,国内出现了许多新的化学品,像三氯乙烯和正己烷以前国内就很少使用。这些可能致病的化学原料在外资清洁剂企业中被广泛使用。

  据广东病毒急救中心专家介绍,在IT、微电子、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新的职业病种类不断刷新。比如,制造芯片时需使用多种有毒溶剂和重金属,防护不当,易接触有毒物质引起化学中毒;常与微波辐射“打交道”的,可引发从业人员心脏传导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综合征等等。

  就松下电池而言,“松下的职业病防护已经算规范的了”,遍布长三角的中小民营企业、乡镇企业为了压低成本,采取不符规定的防护措施或压根不采取措施。“他们才是未来职业病防治的重点。”朱小予说。

  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件的最新进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