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医疗服务市场常常是越竞争越贵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3日 13:36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张沉 北京报道

  2007年1月4日,在第四届中国经济展望论坛上,“政府主导”倡导者之一,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教授谈了对当前医疗改革的看法,本报根据录音整理如下:

  问:2006年9月份,社会上发生过一次对医疗改革模式的讨论,当时有很多人提出:中国医疗改革是应该走英国模式、美国模式还是德国模式、日本模式。关于这个模式之争,您怎样看呢?

  李玲:医疗卫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各国都在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模式。前一阵争论比较多的所谓德国模式、英国模式,其实它们正宗的名称是前苏联模式。还有一种模式就是美国模式,各个模式都有利和弊。

  问:为什么说德国模式、英国模式正宗的名称是前苏联模式,特点是什么?

  李玲: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前苏联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医疗模式,就是全民医疗的模式。依靠当时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把医疗筹资、医疗服务和监管融为一体,创造了一个新的模式。后来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中国,都选择了苏联模式,而英国原来学的是德国模式进行改进,而德国采用的是前苏联的模式。

  从公平上来讲,应该是英国模式和德国模式要更好,尤其是英国模式是非常的公平。从成本的控制上英国模式是最佳的,只投入了其GDP的8%,人均医疗费用在2400美元左右。而美国模式投入GDP的16%,人均医疗费用是6280美元。美国模式就是靠市场,商业保险占到70%,政府为老年人和穷人提供保险。为什么美国模式别的国家学不来呢?因为它特别贵。中国肯定是不可以完全照搬任何一个模式,应在总结各种模式基础上创立适合中国发展的模式。

  问:中国医疗经过多年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了吗?

  李玲:中国20多年的探索取得了很多的成就,20多年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很快,特别是在高新技术的使用上面,中国现在是走在世界最前列。这为今后的改革奠定了非常好的物质基础。

  但改革开放20多年来也积累了矛盾。可以从两个角度看。

  一个角度是政府层面。20多年改革是效率优先的思路、卫生领域强调效率,造成所谓的公立

医院只是名称上是公立医院,很多现象就变得很平常,例如多开药、多手术,效率就很高,因为效率常常落实到经济收入当中。20多年的改革,政府起的作用很大,但对医疗的监管还是不够的。

  另一个角度是从各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来看,医疗服务是失灵的市场,需要政府干预、需要投入。而过去发展的思路,是逼着医院一步步走到现在这样,因为政府和市场双重的失灵就成了现在的问题。20年来

医疗改革的教训是:在市场激励的机制下,医疗资源一定是往高端走,而底层的资源是缺乏。可以说,我们重新把其他国家走过的路,又探索了一遍。

  问:市场为什么会失灵?

  李玲:医疗卫生的特殊就是信息不对称。医疗服务分成两类:一类是基本的卫生服务,另一类就是高端的消费。由于医疗领域的特殊性,人们在消费医疗产品的时候不计代价,不做理性消费。当你生病的时候,无论是你还是你的家人,都是不可能做理性选择的,你一定不惜代价抢救。

  那么结果是什么?在医疗服务的市场,常常是越竞争越贵,就是消费者他不会做理性选择,他肯定会挑选贵的,这个就是医疗市场。

  问:美国以市场为主但价格贵,美国经验告诉我们什么?

  李玲: 美国上世纪30年代就建了社会保障,给老年人提供退休金,到60年代给穷人和老年人提供医疗保障。克林顿执政的时候又想建全民医保,还是没有建成。所以美国半个多世纪一直在医改,但是一直改不成,就是因为他们的利益集团非常强大。美国的民意调查说,60%以上的老百姓认为他们的体制要重建,也是很多人不满意。

  其实美国也有各种各样的法律控制医生,但是常常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所以机制的设置如果跟医生作对,将来这个体制肯定不能成功。我觉得我们高层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尊重和关心医生,要把他们放在天使的位置上,然后给他们天使的待遇。美国面临的问题其实中国很好解决,我们有制度优越、各级行政能力非常的强,中央政府的决心非常的大,我们想干什么马上就干了。

  问:那么在未来的医改中,中国模式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概括一下其特征?

  李玲:改革的目标要明确就是全体人民的健康。改革最核心的是应该要建立起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卫生体制发展根本规律的,一个新的医疗保健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三个部分:第一,符合中国国情的、体现公平的筹资体系;第二,符合卫生服务规律的服务体系;第三,统一、精简、高效的卫生管理体系。

  (录音整理未经李玲本人审阅)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