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医改方向已定 争论仍然不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3日 13:29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张沉 北京报道 1月8日,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中国卫生部部长高强指出要建立四项医疗基本制度,这为未来的医疗改革勾勒出了框架和方向。 高强指出,医疗改革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多层次的医疗保险制度和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 但在决策机构已经确定改革基本方向以后,学术界的争论至今还没有停止。 方向 “将来会对四项政策进行细化,各地卫生部门都希望方案早点出台,我们对此方案充满信心。”1月10日,在卫生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新闻办负责人毛群安明确未来医疗改革方案方向已定,但他提醒说,不要误读了医疗改革,因为改革不是卫生部一家的事,同时也不是2007年一年就能完成的事情。 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高强说,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就是政府向居民提供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和按成本收费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药物制度主要就是国家加强对药品生产、采购、配送、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多层次的医疗保险制度是,根据城乡实际情况和不同人群的收入情况,建立不同形式的混合型医疗保险制度;公立医院改革旨在强化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此思路借鉴了英国医疗卫生模式。”业内人士说。但比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报告,四项政策思路与报告中的很多内容暗合。 政府主导成为改革主旋律,但有学者认为医疗改革这样大的涉及每个人的改革,在“学术上都没取得共识的情况下贸然行事很危险”。 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说,对于医疗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组织了专题调研,动员了很多人员到不同省份、针对不同的专题进行调研。“我们既希望医改的方案要充分调研,同时期盼尽快出台。” 争论 2005年开始,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及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教授等学者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派,与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国恩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昕等学者为代表的市场主导派,对于新一轮医疗改革的争论一直不曾停歇。 政府主导派的思路是确立公立医疗机构的主导地位、加强对医疗服务和药品的计划价格控制,达到医疗的公益效果。市场主导派认为“看病贵、看病难”并不是市场化的必然结果,他们并不主张医疗领域全盘市场化,而是注重制度的设计,使医院在公平环境下有序竞争,最终达到公益性目的。 政府主导派和市场主导派的某些观点是相同的:双方均希望政府应当增加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和优先保证所有人的基本医疗服务,在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上应当“抓小放大”。 双方的主要分歧在于:政府财政是否可以负担全民基本医疗服务的支出;医疗卫生领域的市场失灵是否可以通过制度手段克服;建立广泛覆盖的医疗保障体制是否可能。说得简单点就是:政府能否出得起钱;出得起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医疗服务的高效率和公平。 有关政策发布后,刘国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仍坚持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如果真的采纳了英国模式的话将是中国人的不幸。 刘国恩认为,医疗改革基本思路最佳模式应是政府负责筹措基金,医疗服务的提供尽量由管理有序的市场竞争来完成。而政府通过基本医疗保险等方式重点照顾看不起病的弱势人群,这些人得到保障后,到竞争的医疗服务市场购买医疗服务,让钱花得更有效率。政府重要职责是制定游戏规则,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让医疗服务机构通过竞争降低价格。 对于医疗市场改革在中国失败的说法,刘认为是政府没有制定好游戏规则,在政府投入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还把有限的资源向高端的大医院集中。大医院形成了垄断价格,形成了“寻租”空间,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竞争。若政府主导出钱的同时,自己又要建立医疗服务市场的话,无法打破国营大医院的垄断,“寻租”空间没有被破坏,老百姓买不到价廉、质优的服务。同时,政府主导医疗机构会降低医务人员积极性,无法保证服务效率。 李玲说,医疗行业最大特点就是信息高度不对称,病人在消费医疗产品的时候会不计代价、不做理性消费,肯定会挑选贵的、好的,这就是医疗市场特点,也就是说市场对医疗服务市场的调节是失灵的,需要政府干预。同时,由于市场行为的逐利行为,也很难达到对医院合理布局,会出现经济落后地区没有大的、好的医院现象。从美国经验可以看出,医疗服务通过市场竞争会价格会越来越高。 但主张医改市场主导的学者认为:政府主导将来可能出现两种可能:一是政府养不下去了,二是大量浪费资源。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