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李若谷谈中非合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0日 15:13 《中国投资》

  文/本刊记者 秦凤华

  2006年,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一年。我国进一步加强了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关系:上半年,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出访了非洲10多个国家,成果累累;而11月的中非合作论坛,把中非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推向一个高潮。

  在中非经贸合作与交流中,中国进出口银行一直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截至2006年6月底,中国进出口银行共为非洲36个国家的259个项目提供了金融支持,累计批准贷款800多亿人民币(近100亿美元),累计发放贷款400多亿人民币(50亿美元),支持对非产品出口、承包工程和投资总额达308.44亿美元。目前,中国进出口银行已成为支持中非经贸合作的重要融资渠道。

  在中国进出银行出口信贷的支持下,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漂洋过海来到非洲,丰富了非洲人民的生活;中国出口的大型成套设备,提升了非洲经济的发展能力。中国从非洲进口产品,满足了相关领域的发展需求;咖啡、

钻石、工艺品等非洲特色的产品,也受到中国消费者的欢迎。

  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李若谷接受《中国投资》专访,畅谈中非合作大事。

  《中国投资》:通过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政策性金融支持,非洲国家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进出口银行对非投融资采取了哪些方式?

  李若谷: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我国对外优惠贷款和优惠出口买方信贷的唯一承办行,是我国援非的重要窗口,自成立以来,通过办理优惠贷款,支持了非洲众多社会公益项目,帮助非洲提高生活水平。在中国进出口银行优惠贷款的支持下,中国企业在博茨瓦纳、马达加斯加等国家实施了社会住房项目;在安哥拉、苏丹等国家建设了大学、中学等各类学校;在肯尼亚、赞比亚等国家建设了多家医院等卫生机构。这些社会公益设施,切实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实惠,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受到非方高度赞誉和非洲人民的普遍欢迎。

  非洲多数国家经济比较落后,电信设施薄弱,尤其是在非洲很多农村地区,电信还是空白。在中国进出口银行支持下,华为、中兴通讯等中国电信企业在多哥、科特迪瓦、马里、塞内加尔、刚果、赞比亚、加纳、肯尼亚、津巴布韦、尼日利亚、安哥拉等众多非洲国家承建电信网络,帮助这些非洲国家改善通讯设施,提升当地信息化水平。

  非洲国家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缺少推动力。中国进出口银行支持中国企业在埃塞俄比亚、苏丹、刚果(布)等非洲国家建设了水电站、公路及供水设施,大大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进出口银行支持北京输变电公司,在肯尼亚投资建起了混凝土电线杆厂,从此结束了东非国家只有木质电线杆的历史。这些基础设施大大地改善了非洲人民生存环境,并为非洲经济振兴提供了推动力。

  经过10来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国进出口银行已经形成了以援外优惠贷款为先导,境外投资贷款、对外承包工程贷款和出口信贷为重点,法人融资与项目融资相结合的系统化和多元化的对非融资方式,并开创了一揽子的中非经济合作新方式,较好地实现了中非双方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这种模式以贷款为条件,以项目为基础,较好地解决了非洲国家融资需求巨大和偿债能力弱的矛盾,将非洲国家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现实优势。由此,中国对非资金投向重点也转移到能够从根本上推动受援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和瓶颈产业,如能源、矿产资源、通讯以及工业装备等,形成了对中非经贸合作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格局。

  《中国投资》:在与非洲进行合作的过程中,中国进出口银行在金融业务创新方面采取的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李若谷:在承办对非援助工作中,中国进出口银行积极发挥整体优势,将对外援助与“走出去”结合起来,帮助受援国建立生产项目,将援外与直接投资、工程承包、劳务合作与外贸出口紧密结合起来,既促进了受援国的经济发展,也推动了国内企业的跨国经营,如为赞比亚纺织厂、毛里求斯住房项目等一批项目提供了优惠贷款。

  在政府优惠贷款有限的情况下,为扩大对非支持力度,中国进出口银行积极创新融资方式,力求在非洲国家能够接受的条件下提供更多的发展资金。这种合作方式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技术水平,促进了当地的就业,使中非经济合作互利共赢,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中国进出口银行正是秉承这一思想,通过一揽子合作,一方面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开辟新途径,另一方面也为非洲国家提供资金、技术等帮助,促进非洲国家的发展。目前,中国进出口银行与非洲有关国家开展的一揽子合作进展顺利,效果显著,受到了非洲许多国家的欢迎,纷纷主动提出要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多领域开展合作。

  在促进中非合作中,中国进出口银行始终坚持“客户第一,客户优先”的经营理念,积极与中国企业互动合作,共同开发与建设非洲市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非洲开拓电信业务的华为、中兴通讯等中国电信设备骨干企业,在非洲开展工程承包的中国水利水电集团、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工程建设集团公司等几乎所有对外工程承包企业,都与中国进出口银行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这种银企合作中,中国企业走出了国门,提升了中国企业在非洲市场的知名度,同时,促进了中国与非洲国家的经贸友好合作关系。

  《中国投资》:中国进出口银行在给予非洲国家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在提高非洲国家自主发展能力方面采取了哪些积极措施?

  李若谷:在帮助非洲发展的过程中,中国进出口银行不仅重视给非洲提供资金支持,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援助提高非洲自主发展能力。“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国家发展方面有许多成功经验,中国愿意与包括非洲在内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分享,共谋发展。改革开放28年来,年均经济增长率在9.6%,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和第三大贸易国。这样的发展速度和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

  中国进出口银行在非洲和中国之间建立起合作的桥梁,通过所办理的金融业务和所支持的项目,向非洲国家宣传和介绍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经验,帮助非洲国家提高发展能力。

  当前,中国进出口银行正在谋求战略转型,由过去以支持出口为主,转变为既支持出口又支持进口,既提供发展援助又支持对外投资的国际经济合作银行。

  这一转型的意义重大,意味着作为国际经济合作金融机构,中国进出口银行将支持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的国际合作,中非合作作为中国对外合作的重要领域将得到更多的支持。中国进出口银行承担着落实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关于3年内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亿美元优惠贷款的对外承诺的重任,能够为扩大中非互利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创造条件。

  《中国投资》:2006年11月,在中国人民银行与西非开发银行联合举办的“中国经济日”研讨会期间,中国进出口银行与西非开发银行在多哥签署了7000万欧元的信贷合作协议。此举有何重要意义?为什么会选择西非开发银行作为合作对象?

  李若谷:西非是最早接受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的政府优惠贷款的地区之一。中国政府对外优惠贷款是中国政府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期限较长、利率较低的优惠性贷款,其目的是促进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加强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贷款的资金来源由承办行在市场上发行债券筹集。作为政府指定的唯一承贷行,进出口银行积极履行职责,通过自身努力扩大了中国对非洲国家的融资支持。早在1995年中国进行援外方式改革,对外提供中国政府对外优惠贷款之际,进出口银行就开始探讨对科特迪瓦等西非国家提供政府优惠贷款支持,并于次年签署了贷款协议。时至今日,进出口银行对西非行中与中国建交的6个国家开展了以优惠贷款为主的信贷业务,支持当地部门和企业采购中国产品与服务,推动了当地基础设施、电讯、纺织、农机、采矿、石油勘探、汽车装配、制药等各类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巩固了中国与西非地区的经贸合作。

  西非开发银行是西非重要的区域开发性银行。2004年,西非经货联盟特别首脑会议做出了接纳中国入股西非行的决议。同年,中国认购西非行股本160股,成为西非行非本地成员中的最大股东。中国进出口银行与西非行的合作时间长,互信度高。

  为推动中非互利合作,中国进出口银行与西非开发银行应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成为有关各方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极佳平台。双方应在互信、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加强对非洲市场的开拓和业务合作。今后,双方将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合作:

  一是大力推进联合融资合作。对于双方愿意共同支持的国家或项目,两行应积极探讨开展联合融资,特别是对那些融资需求大、投资回报好、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的项目。这是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合作共赢的有效途径。

  二是整合资源,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西非开发银行作为西非地区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了解所在国国情和当地的客户,能深入及时地收集到各种项目信息。双方应共同探讨建立经常性、动态的信息交流机制,以深入发掘客户和业务潜力,共同支持西非地区快速发展。

  三是加强业务创新合作。以两行既往的良好合作为基础和契机,加大双方业务合作的创新力度,拓展新的合作领域,将双方的合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是加强交流。双方可以通过会议、网站、刊物等方式深入交流,积极互派团组进行考察和学习,并就双方感兴趣的问题共同开展课题研究,从各方面进一步推动双方的互利合作。

  《中国投资》:您有在国际金融及开发性金融机构工作的丰富经历,在您看来,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外进出口金融机构相比有哪些优势和不足?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李若谷:与国外同类金融机构相比,进出口银行在提供开发援助贷款时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干涉所在国内政,尊重受援国政府和人民,本着平等相待、真诚合作的态度,与当地政府、企业和人民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因此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欢迎。

  进出口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两点:一是进出口银行提供的金融支持具有不同程度的优惠性质,体现了国家的政策导向和政府意图,这一点其他纯商业性机构无法做到。二是进出口银行在出口信贷、海外投资、发展援助、国别分析、涉外法律、政策研究等领域培育和锻造了一支比较优秀的专业人才队伍,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根本。

  目前,进出口银行与美国进出口银行、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等国际同行相比,无论是业务规模,还是经营管理能力,基本处于同一档次、同一水平。例如,英国《贸易融资》杂志最近通过对亚洲范围内3800多家金融机构、政府以及个人进行问卷调查、网络投票、电话采访评选2005~2006年度亚洲最佳贸易银行奖、亚洲最佳项目奖、亚洲最佳金融服务奖等奖项,中国进出口银行战胜国内外许多知名候选单位,获得“亚洲最佳出口信用机构”奖。

  进出口银行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员工素质方面,我们的员工在观念、开拓创新能力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当前进出口银行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要全面提高员工素质,转变观念,开拓视野,以提高效率和效益。这样,进出口银行才能真正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中国投资》:作为中国汇率机制改革的参与者,在汇率机制变动的情况下,您认为进出口银行在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大市场的运作方面有哪些新的机遇,受到哪些挑战?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出调整?

  李若谷: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国际化经营的目标应该是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而且各个方面,如研发设计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等,都应该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按照这个标准,中国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换一个角度看,中国企业面临的差距和存在的不足,为进出口银行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巨大空间。进出口银行将在我国高新技术与设备的进口、出口以及扩大中外经贸合作方面发挥更积极、有效的作用。

  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参与国际竞争,机遇和挑战并存。

  机遇主要来自:

  一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空间十分广阔。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举世公认,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他们愿意学习、借鉴中国经验,这为中国与他们的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这些国家,尤其是一些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机会很多,潜力很大,而且与中国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产品、技术比较适合他们的需要。因此,中国企业到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合作的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二是中国充裕的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了保障。截至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已超过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同时,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程度不断深化。这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支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是进出口银行的鼎力支持。当前,跻身于国际工程承包225强的49家中国企业,中石油、中石化、华为、中兴、中钢、振华港机三一重工、奇瑞汽车等众多国内著名企业,它们“走出去”过程中都得到了进出口银行支持。进出口银行的金融支持大大提高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中国企业争取更多机会。

  挑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

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增加,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难度和成本相应增加;二是企业熟悉国际商务规则、精通外语的人才比较缺乏,对国际市场的法律、习惯、标准等情况缺乏深入了解。

  当前最要紧的是,要迅速培养一批精通外语、懂得国际规则和惯例的专业人才,同时加快推进中国标准的国际化,使之发展成为国际规则和惯例,这样会大大加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的能力。

  对于进行国际化经营的中国企业来说,美元贬值对它们有很大的影响,其中负面影响是这些企业的海外收入主要是美元,美元对人民币贬值多少,它们就会遭受多少损失。当前,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助于降低中国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同时,正面的影响是对他们收购海外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有利。

  基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中国正在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开放战略,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双向融合。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与外国企业到中国来并购一样,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特别是当地的政治和法律环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