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门槛抬高加速汽车出口企业洗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0日 10:04 国际商报

  3月1日起,我国汽车出口的大军可能会锐减。

  商务部产业司副司长张骥1月9日向记者表示,《关于规范汽车出口秩序的通知》正式生效后,欲从事汽车出口贸易的企业主体都需符合一定的资质要求,届时,近700家企业可能会集体退市。

  2006年年底,商务部牵手发改委、质检、海关、认监委等5部委出台《关于规范汽车出口秩序的通知》,以一系列具体的强制性标准规范汽车出口企业,从而对汽车整车产品(包括乘用车、商用车、底盘及成套散件)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对汽车生产企业实行出口资质管理,对汽车出口经营企业实行生产企业授权经营管理,而其中管理出口的具体举措与此前5部委规范摩托车出口的措施“如出一辙”。

  近年来,我国汽车出口增速持续高位运行,但充满活力的市场却暗藏危机。据海关统计,2006年前11月,我国汽车整车出口29.3万辆,同比增长88.8%;出口金额27.9亿美元,增长98.2%。而同期,汽车整车出口单价已经同比下滑了近20个百分点。

  中国的汽车出口有诸多不同于国际同行业发展规律的特殊性。“既高度集中又高度分散。”张骥对目前汽车出口现状给予这样的评价。目前,中国的汽车产品已经被销售到全球182个国家和地区,但仅对叙利亚、

伊拉克等前5大出口市场的出口量已经接近出口总量的半壁江山,有些国家的出口量只有一台。同时,出口的经营主体亦呈现井喷式增长,在1千家整车出口汽车背后,是逾万家的汽车产品出口企业(包含零部件)。如此庞大的数量,在任何一个汽车出口大国都是不可想象的。截至目前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1175家有出口业绩的汽车出口企业中,出口总量在10辆以下的企业就有669家,其中,更有204家企业仅出口了1辆汽车。

  同时,在国际市场向好的情况下,企业纷纷加快向外挺进,还罕见的出现了一批主打国际市场的企业。纵观国际汽车制造大国也不难发现,跨国企业均是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后,再迈步国际。

  出口分散和强投机性也为低质量产品和低价竞争的滋生提供了土壤。汽车出口的质量和售后问题自是难以保证,依靠价格为主要搏击武器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只能让价格一低再低,无序竞争加剧。在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也影响了企业和行业的长远利益。

  张骥介绍,在旺盛的国际市场需求之下,国产汽车产品仍是充当着创新需求、填补空白的角色,还未能形成与国际主流产品抗衡的力量,在海外市场也主要是中国产品间的相互竞争。上述异常现象需引起高度警惕,而规范出口主体则是当务之急。

  此次,商务部再次牵手发改委、质检、海关、认监委等5部委,引导出口秩序的健康有序发展,也是规范

摩托车出口经验的再次实践。

  国家对摩托车出口秩序的规范虽成效显著,但之前混乱的出口秩序影响的不仅仅是企业的出口效益和出口市场的开拓,更让中国摩托车产品在国际市场留下了不良的纪录。有了惨痛的教训,就不能让错误再次发生。“我们要避免汽车出口重蹈摩托车的覆辙。”张骥明确。

  考虑到汽车产品的特殊性,《通知》还特别要求出口企业具备与出口汽车保有量相适应的维修服务能力和在主要出口市场建立较为完善的销售服务体系;同时要求出口经营企业与生产企业一道对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等承担连带的法律责任。

  业内人士赞赏,《通知》将使限制非法拼装产品出口、短期随机出口和无售后服务的汽车出口卡壳,从生产源头保证了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能力,提升我国企业整体形象和国际

竞争力,提高汽车出口的增长质量和效益。

本报记者 汤莉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