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访中国神华煤制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卓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 22:59 《商务周刊》杂志
“任何事不是说一开始就一定是一个漂亮的开局,这并不符合客观规律” ——访中国神华煤制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卓 在煤制油的大规模示范方面,目前国家发改委仅核准了神华集团内蒙古直接液化项目,并同意神华与外资合作开展三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规模是1000万吨成品油,允许兖矿集团榆林100万吨间接液化项目做前期准备工作。神华集团内蒙古直接液化项目2007年将建成,计划2008年运转出油,这将是中国第一个商业化运行的工业装置。作为神华煤制油公司的董事长,张玉卓成为中国进行煤制油实践的核心人物之一。 2002年,身为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院长的张玉卓通过招聘方式进入神华集团后,就开始负责煤制油业务。 5年来,神华集团的煤制油项目推进迅速,有批评也有赞许。不过,张玉卓认为,由于很多人对煤制油的不了解才产生了一些误解,而他所从事的煤制油在中国不仅一定要做,而且一定能做成。 11月17日,在神华集团总部大厦内,就目前煤制油存在的一些风险和争论以及未来前景,张玉卓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商务周刊》:煤液化作为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一部分,被看作今后石油的替代途径之一,但是煤液化项目耗水多、排放二氧化碳多,受到了很多指责,您如何看待这些批评? 张玉卓:重化工业本身是消耗水的,水在煤液化中是作为原料的。在有些地区,像在榆林这样的地区实际上应该是量水而行,有条件才能建,没有条件就不建。陕西省和榆林市认为有充分的保障能够为这个工程提供足够的水,第一期300万吨成品油,大概需要4000万—5000万吨水,这占当地水资源的一个小数字。 至于有人说煤制油高耗能、高污染,那你要去研究研究发电,它的排放要大得多,那咱们国家是不是整个就不能干了?我曾去找过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说如果发改委这么认识这个问题,我们的煤液化项目就搬到澳大利亚去。 《商务周刊》:上个月您到法国参加了国际煤液化会议,在会上其他国家如何看待中国的煤制油项目? 张玉卓:他们是非常关注神华煤制油的。这次会议实际上是进行技术和信息交流,很多国家都有推进煤制油项目的计划,俄罗斯煤炭公司的老总在巴黎期间约见我,说一定要跟我谈谈,问能不能就在俄罗斯搞煤液化,然后再输送到中国。我说我们自己还正在进行工业化,到你们那投资还没有计划。但是他的积极性很高,说你们来也好不来也好,我们将来把油搞出来以后还是卖给你们中国。 实际上,任何事不是说一开始就一定是一个漂亮的开局,这并不符合客观规律。就像一个小孩,现在就让他非常完美,无可挑剔,那是做不到的,必须要培养他,让他上小学中学,再上大学,从各个方面培养他,他才能够发展。现在小孩还没生出来,就说这个小孩肯定有问题,将来可能高消费,这样对产业发展不利。 《商务周刊》:很多人认为,煤制油今后只是石油的一种补充,没必要用煤炭转化,只要不发生战争,直接从国际市场上买油就可以,您觉得呢? 张玉卓:买有个代价的问题,石油光从国外采购,我们的国内财富转移到那里去?外国石油为什么那么贵?他们的成本并不高,这就是国家发挥了作用,石油输出国对石油出口征的税一桶20美元还要多,如果总是从国际市场买,最终还是中国老百姓交了这笔税。我们自己这里有煤炭资源,有技术,能转化,煤制油的转化成本相当于现在油价的一半。我们为什么还要吃这样的亏? 我这次到巴黎参加会议,英国BP石油的代表就说,油有的是,没有必要这么费劲,我们还可以继续找到油,今后保证五十年六十年没有关系。但那个会上搞煤制油的人多,声音大,搞石油的人参加的少,搞煤的人就说,你们搞油的当然不希望我们来替代了,从经济原理上这就是一种博弈关系。 对石油进行替代的时候,传统石油巨头的应对策略一般是降价。但石油不是普通商品,一般认为国际油价很难再低于40美元了。所以从国家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来看,煤制油必须要搞。 《商务周刊》:您谈到神华的直接液化项目整合了很多国际上的力量共同推进,有很多外国专家提供支持,那么神华自主的煤液化技术是如何得来的,今后赢利的前景如何? 张玉卓:神华自主的煤直接液化技术来源于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一开始我们准备买一家美国公司的技术,那套技术没有经过工业验证,协议都签了,后来我们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于是我们花了一笔钱把它那套东西买断了。自主创新则来源于神华开发的煤直接液化合成催化剂,后来神华又购买了法国石油设计院的一个技术,解决了催化剂自动加卸的问题。通过整合这些技术进行集成创新,我们拥有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液化技术。至于赢利前景,只要国际油价每桶高于40美元,我们就有合理的回报。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