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中国会议产业撬动千亿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 11:01 国际商报

  在“大会展”的概念中,无论是被称之为MICE或者EVENTS的,同时包含了会议、展览、旅游的内容。

  按照已知的材料,全世界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大约有3万个,展览组织者的直接收入约为300亿美元。全世界每年举办的国际性会议大约有40万个,总开销达2800亿美元;如果按照“1:9”的拉动系数核算,会展组织者的直接收入也就是相当于280亿美元。现在全世界每年的GDP数额接近45万亿美元。这样算下来,全世界会展产业(会议加展览)的直接产值所占GDP的比例就是0.13%,其中:会议业大约占到0.062%,展览业大约占到0.067%。

  我国的情况是,2005年展览组织者的直接收入约为128亿元人民币,占当年GDP的0.09%,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低于世界展览业发达国家水平。但是,中国会议业的统计数据或者相关测算一直没有准确数据。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会议很多,估计会议的产值也要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的程度。当然这其中有不少是政府性质的会议。不过,如果我们设想今后这些会议都能够或者大部分做到市场化运营了,按照“1:9”的拉动系数核算,会议组织者的收入至少就可以在100亿元人民币的水平。

  了解市场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切实地了解自己。所谓“了解自己”就是要对自己业务定位必须准确。所谓“定位”就是必须明确自己公司在会展产业链条中处于什么位置,扮演什么角色,服务哪些客户。然后再进一步明确能够在这部分市场和客户中,争取和扩大多少自己的份额。

  接下来的“关键词”就是“特色”。现在的服务已经要求在基本的、标准的、通行的、一般的水平上有自己的特色服务。“特色”就是“专长”,“特色”就是“优势”。如果连最基本的、标准的、通行的、一般的服务水准都达不到,那就请你抓紧时间“补课”。

  还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合作”。也就是要广泛地发展合作渠道和合作关系。譬如多参加一些业内的各种活动等等。

  本人长期在机械工业部门工作;从事的是机械行业国际贸易促进业务;包括会议展览、出国考察、组织培训、商务洽谈;并且一直关注于会展经济的理论研究。有几点重要的体会和感受:

  作为发包方,一旦把业务交予了承接服务的公司,“上帝”的角色就会转移。因为那时候一切都可能会被承接服务的公司牵着鼻子走。所以一定要对被承接服务的公司留有后付的尾款。一旦双方产生分岐,总有一些多少可以制约的手段。尽管有时留的为款也是“微不足道”的,可除此之外我还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消除担心和顾虑。

  另外,关于会议组织方面的问题。目前,论坛、峰会层出不穷,但鱼目混珠良莠不齐。3年前我写了一篇题为《论坛如何“论”,峰会何以“峰”》的文章提到,论坛的精髓在于“论”,包括:议论、讨论、争论、辩论,真正要做到的是“论”起来。而现在论坛的水平可以认为仍停留在“讲座”和“报告”的层次上;结果是“各自说一套,上下无呼应,观点不交锋,讨论难进行。”

  再说峰会,其“峰”字,顾名思义就是“高峰”、“顶峰”之意,亦即“权威”之意。其实,我认为“峰”字还应有更深的一层含义,那就是“先锋”和“尖锋”,也就是“领先”和“敏锐”的意思。我们的“峰会”其目标就应当是对一些大事、要事、焦点、热点有一番讨论,要有观点,有倾向,有特色,从而充分体现各自会议召开和存在的价值。不要把事情做成两张皮,明推职责,暗私其利。只有把准市场这根脉,预期目标才能顺理成章的实现。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秘书长 陈泽炎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