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成都:提升二线主力城市消费能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 02:39 第一财经日报

  霍朗

  遍布全城大街小巷的茶馆,早已成为成都这座安逸、休闲都市的一个生活缩影。而沿袭“泡茶馆享受生活”思维演化出的超前消费思想和行动,正成为愈来愈有形的力量,牵引着这座中国主力二线城市,进行经济发展方式上的前所未有的变革。

  西部高档品消费第一城

  高档品的经营者们很高兴地看到,2005年7月才刚刚涉足成都市场的凯迪拉克名车,平均每月可销售出4~5辆;而法拉利-玛莎拉蒂成都3S销售中心,开业一年多来,在成都共销售出30多辆法拉利跑车。

  在成都迎宾大道1号,建筑商为财富日益增长的富豪们准备了天价

别墅——最高售价达到2500万元的“温莎岛别墅”——虽然,由于看一眼房子都需要缴纳10万元押金,以及限制本科学历以下者看房等诸多苛刻程序,这一卖得还算不错的成都顶级项目,引发了公众的议论。

  如果说,门槛较高的名车

豪宅,还仅是财富高端阶层的一种“小众”行为,那成都众多的名牌、高档品商场,就可称为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消费饥渴症的“良药”了。

  1998年,法资背景的仁和春天百货开拓成都高档品市场,领航盐市口商圈;2001年,美美力诚开业,成为成都第一家全部经营高档品牌的高档百货商场;2006年4月,西武百货通过两年的市场调研、筹备,将成都作为其国内第一家独资店的落脚地,更选址在成都的CBD商务中心。

  但计划进入成都的“高档卖场”还排着长队:美美力诚一直有开设成都2号店的打算;仁和春天也早已开始其3号店的选址工作;另外,还有计划开业的伊势丹,甚至可能包括太古、远东、新世界等。

  随之而来的是国际顶级时尚品牌。全球三大时尚巨头之一的GUCCI进驻成都;斯沃琪集团看中成都市场;高档品珠宝巨头卡地亚在成都开设旗舰店;价值715万元的“宝珀1735”在成都巡展;来自意大利的顶级高档品牌奥罗拉落户成都;西班牙顶级瓷器品牌雅致将成都作为重点扩展城市之一,难以遍数。

  来自成都商界的一个统计是,在成都各商场全年销售总额中,各种名牌的销售量占到了15%左右,部分全球知名品牌成都专柜的销售额一度达到全国第一;而早在2005年,成都人的高档品牌消费总额已突破10亿元大关。

  仅珠宝市场一项,四川宝玉石协会常务副会长蓝家琛即估计,成都的珠宝首饰消费以年均25%的速度递增,每年珠宝黄金消费额至少在8亿~10亿元左右。“随着西部经济跨越式发展,今后10年,四川省金银珠宝的年零售总额可望突破100亿元大关。”

  收入增消费增

  事实上,过去至少6年,成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保持了高于12%的年均增长,成为全民消费提升“能级”的动力所在。

  根据成都市统计局最新的统计资料,2006年1~11月份,成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0.34亿元,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达14.8%;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97元,同比增长12.2%;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045元,同比增长12.6%——其中食品3179元,同比增长2.7%,交通和通讯1308元,同比增长16.0%,教育文化娱乐服务1278元,同比增长13.7%。

  旅游、文化娱乐等是新兴的全民消费运动的亮点:2006年前11个月,成都居民每百人的旅游花费43372.89元,同比增长达39.9%,旅游人次同比增长16.2%;成都市城区居民人均用于文化娱乐服务的支出为384.25元,同比增长29.5%。

  另外,有关社保、住房和养老的非消费性支出也在剧烈增长之中:2006年前11个月,成都城区居民人均社会保障支出724.06元,同比增长25.7%。其中:人均个人交纳的养老基金为321.79元,同比增长12.7%;人均个人交纳的住房公积金为245.33元,同比增长48.0%;人均交纳的医疗基金为133.52元,同比增长26.5%;人均交纳的失业基金为23.42元,同比增长21.7%。

  早在2006年第三季度,成都市统计局即发布调查报告说:“经济的持续增长带动了成都市居民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基本生活得到了满足后,居民的消费形式也由单一的物质型消费向物质加服务型消费转变,作为享受型的服务性消费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而在这一全民消费运动的背后,是就业增长、收入增加和储蓄连年增高的巨大支撑。

  截至2006年11月,成都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353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全市储蓄存款余额2368亿元,增长17.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558亿元,同比增长17.1%。

  仅2006年前三季度,成都城镇单位从业人员较去年同期有较大的增长。成都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35.78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7.74万人。劳动报酬也相应增加,城镇单位累计发放从业人员劳动报酬207.7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5.89亿元,同比增长20.89%。

  消费真正充当马车

  正在从“投资拉动型”进入“投资拉动和消费拉动复合型”经济发展模式的成都,也引来更多先知先觉者的战略跟进。

  在成都CBD不到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建有30座高档写字楼和办公楼,占全市的30%以上,建筑面积达100万平方米以上,集中了大量金融、商贸、信息、酒店等功能载体。

  目前,这一中央商务区聚集了在成都60%以上的外资机构,其中世界500强及跨国公司60余家;40%以上的国内知名企业的分公司或办事机构,其中包括60多家上市公司。

  此外,该区域还有各商业银行省市级分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70多家;各类律师、会计师事务所54家;三星级以上的宾馆及酒店15家。而成都“骡马市-后子门-顺城街”这一商务核心区域,又占据了其中的70%以上,各类白领精英有10万之众。

  “在我们长达半年的评估中,成都的消费潜力在全国城市中居前三名。成都装修市场年容量估计有200亿元,其中软装市场容量在40亿元。”半年前,台湾最大软装潢家居巨头、HOLA特力屋行销副总蒋美兰在其成都店的开店仪式上说。

  她说,尽管成都家庭为158.7万户,较上海529.9万户少得多,但消费的意愿度调查表明,成都消费力目前已达上海的六成。

  2005年,成都城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即达9642.45元,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排名第13位。在20个中西部大中城市中,成都城区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仅次于长沙,居第二位。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