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到最冷的地方去:黑龙江热卖冰雪游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 01:25 中国经济周刊

  “今年,你滑雪了吗?”“今年,你去哪里滑雪?”“在最冷的时刻到最冷的地方去”……这些话正成为滑雪族们的问候语和行动“口号”。

  和以往一样,进入冬季,冰雪旅游开始升温,但和以往不同的是,2006年冬天的冰雪游市场出现了“井喷”现象。黑龙江、吉林等地的滑雪场地游客爆满。由于游客众多,很多大型的滑雪胜地不得不临时“加码”:扩充滑雪区域、准备“人工降雪”、增添硬件设施等。而黑龙江省的滑雪胜地—亚布力国际滑雪中心由于游客众多,周边的宾馆竟出现一“床”难求的局面。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潘广韬 崔晓林 ★特约记者 高兴旺/黑龙江报道

  冰城冬游“爆棚”

  “所有房间都预订出去了,现在,我们正忙着往客房里加床……”2006年12月25日一大早,哈尔滨龙门大厦的门廊里,客房服务员小刘一边擦着脸上的汗珠,一边对着手机向男友大声“抱怨”。

  “尽管有这个心理准备,但如此火爆的场面还是令我们感到有些意外。2006年,算是创了‘历史之最’了。”2006年12月22日傍晚,《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终于见到了被业界称为“创意专家”的黑龙江省旅游局局长薄喜如,谈起冰雪旅游,薄喜如语气异常兴奋。

  她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自2006年12月5日第九届中国黑龙江国际滑雪节“盛装上演”,到哈尔滨冰灯游园会璀璨开幕,再到今年1月5日哈尔滨国际冰雪节进入倒计时,黑龙江冰雪旅游好戏连台,“这不,台湾的旅游包机后天就到,我们得做好接待工作。” 薄喜如放下手中的传真文件,抄起电话开始布置工作。

  “我不知道到底能来多少人,但截止2006年12月初,仅海外游客就已经超过100万人次了。等到春天吧,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就能有时间统计‘战果’、总结经验啦!” 薄喜如说。

  自进入2006年12月,各地去往哈尔滨的火车票开始紧张,全国各大旅行社也纷纷打起了“冰雪牌”,抢订飞机票、火车票,预约滑雪场,预订冰雪节门票,“抢占”宾馆床位……冰雪游让整个冬季变得疯狂。

  2006年12月中旬,《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北京火车站了解到,去往哈尔滨的所有车次“一票难求”,甚至票贩子也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了北上的列车上。“不是年不是节,离春运高峰也还远着呢,去哈尔滨的人,多数是去看冰灯、滑雪的。看这场面,绝不亚于春运。”北京火车站公安段的干警说。

  据了解,目前,黑龙江冰雪旅游的主要产品,是每年一届的“黑龙江国际滑雪节”、“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及“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太阳岛雪雕博览会”、“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国际雪雕比赛”、“全国雪雕比赛”、“袖珍滑雪板滑雪比赛”等。其中,“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始于1985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冰雪活动为内容的区域性节日,同时也是世界四大冰雪节之一,已成为中外人士所瞩目的特殊节日,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

  同时,全省100多个滑雪场及各地冰灯雪雕艺术景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身藏在密林深处的“雪乡”——大海林双峰林场,更是吸引了海内外广大游客及摄影爱好者的眼球。

  拥有100余年历史的哈尔滨市兆麟公园,是黑龙江冰灯艺术的发祥地之一。据老辈人讲,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每到大年三十晚上,人们就会把冰砣钻个洞,然后把点燃的蜡烛放在里面。据说,把这样的“冰灯”放在自家的家门口,可以辟邪,也增加了节日气氛。“那年月,一到冬天,兆麟公园里点满了这样的冰灯。”

  2006年12月22日晚8时,记者来到兆麟公园。在这里,第33届“中国·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已拉开帷幕,本届冰灯游园会围绕“奇思妙想—再现世界著名童话故事”的主题,向人们讲述那如梦如幻的美丽神话。夜幕下,“哈里·波特、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童话天地、动物童话、中国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冰雕作品栩栩如生,韩国风情园等八大景区、冰球友谊赛、冰雪婚礼等十余项冰雪文化艺术活动,荟萃冰雪艺术精品2000余件,营造出一个冰与光和谐共舞的美妙奇幻世界。

  飞越亚布力

  一望无际的林海雪原,干净而湛蓝的广阔天空,伸向天边的蜿蜒公路……2006年12月25日清晨,迎着新鲜而清冽的寒风,揣摩着车窗外零下20多度的严寒指数,记者一行赶往亚布力国际滑雪中心(下称“亚布滑雪场”)。

  亚布力滑雪场隶属于黑龙江省体育局,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集接待滑雪旅游和滑雪运动员训练比赛的综合性滑雪场,也是名声远扬的“黑龙江国际滑雪节”的主场地。国家极地科学考察办公室的冬季训练基地也设在这里。从1984年该基地设立至今,已接待了21批赴南极科学考察的人员进行冬训。

  近年来,亚布力滑雪场先后承办了第5届、第7届、第10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第4届亚洲少年高山滑雪锦标赛、第3届亚冬会等大型的国内和国际滑雪比赛以及数十次国内和省内的滑雪比赛。现有高山滑雪场地、自由式滑雪场地、跳台滑雪场地、单板场地、越野滑雪场地和冬季两项滑雪场地,其中前三个滑雪场地已通过国际雪联的认证并授予了证书。

  2006年12月25日上午10时30分,记者一行赶到了亚布力滑雪场。一进客服大厅,记者的情绪就被调动起来了,只见大厅中人生鼎沸,热闹非凡。领取滑雪服、滑雪板,登记、编号、换服装、存物品……一派的繁忙。终于换好滑雪服,穿上滑雪板,“雄赳赳、气昂昂”地来到雪场,寒冷已丢在了脑后。

  放眼望去,百米宽的雪道上,到处是滑雪者或轻灵、或笨拙的身影,色彩艳丽的滑雪服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异常格外扎眼。“周末嘛,就来滑雪,还可以健身,挺好的。” 一个来自黑龙江大学的女生,向记者抛出了广告词般的感慨。“价格不贵,完全可以接受,带孩子来的,没想到人这么多,等了一个多小时才滑上。”本地游客王先生对记者说。随后,记者乘缆车上山,在标准的国际赛道上,来了一次非标准的高山速降,尽管已不是第一次滑雪,但那种在雪地疾驰的快感,还是让记者非常兴奋。

  在滑雪场上,一些远道而来的“老外”,引起了记者的好奇。据工作人员小李介绍,这些国外游客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及欧美各地。“他们一般先是到哈尔滨看冰灯雪雕,然后来滑雪,今年外国人来的多,还有非洲人呢,呵呵,他们最怕冷啦!”小李笑着告诉记者。

  2006年12月5日,“黑龙江国际滑雪节”已经在亚布力拉开帷幕,活动将持续到今年3月。“真正的火爆场面将出现了在春节期间,那时,别说亚布力,全省所有的滑雪场将装满游客。”提起亚布力,黑龙江省旅游局局长薄喜如的语气充满激情。

  她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戏剧性的故事:“由于亚布力今冬没怎么下雪,现有的积雪无法满足雪场的需要。于是,我们决定人工造雪。12月4日上午,我去雪场查看造雪情况,到了雪场,心就往下沉,人工造的雪勉强可以覆盖雪道,雪场周边和树林里,不少地方还露着黑黑的土地,这可怎么办?由于雪场面积大,再造雪需要时间,而第二天上午滑雪节就要开幕。那一刻,我是愁肠百结,心急火燎啊!晚上回到家,我饭也没吃就躺下了,情绪低落到了极点。半夜的时候,电话铃声突然响起,‘局长,下雪了,下雪了!’一个同事在电话里兴奋地大喊着。拉开窗帘,眼前的景象让我的鼻子一阵发酸。夜空下,鹅毛般的大雪,无声而执著地飘落着,仿佛全世界都被大雪覆盖了。”

  “大雪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上午,大雪转小雪,整个开幕式都是在雪花中进行的,那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一场雪。”

  民资、外资

  携手做大冰雪“蛋糕”

  2006年12月25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黑龙江省旅游局了解到,今年1月5日开幕的第23届冰雪节由国家旅游局、黑龙江省政府、哈尔滨市政府共同主办。由于冰雪旅游孕育着巨大的商机,黑龙江省的不少民营企业按照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积极参加冰雪节;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包括马迭尔集团与韩国艾斯欧投资3000万建设经营冰雪大世界,太阳岛经营有限公司投资1100万与加拿大建设雪雕博览会,龙珠集团、吉华集团、北京中期集团投入十多亿建设经营龙珠滑雪场、吉华滑雪场、亚布力滑雪场。还有其他企业建设松花江冰雪乐园,汽车越野拉力赛等。

  薄喜如认为,成功引进外资,不但可以扩大冰雪旅游的规模,对黑龙江冰雪旅游的品牌打造,也起到了积极的意义,“从国际参与程度来说,这也正体现了本届冰雪节‘冰情雪韵,和谐世界’的主题。”

  今年是中俄两国领导人确定的俄罗斯中国年,还是国家确定的中韩交流年,也是中国和加拿大冰雪合作的第一年。记者了解到,第23届冰雪节邀请了50多个国家的大使或参赞、相关国际组织、世界500强企业代表参加开幕式和系列活动。

  “2005年,黑龙江仅滑雪节期间接待的海内外游客就达140万人次,成为全国冰雪旅游人数第一的省份。”薄喜如介绍说,“在这些游客中,有本地人,有来自北京、沈阳、天津、上海、广州等地的省外游客。境外市场逐渐扩大,亚布力滑雪场、黑河远东滑雪场已成为俄罗斯远东地区游客首选的滑雪目的地。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滑雪游客也逐年增多。”

  第8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第19届“太阳岛雪雕博览会”和第33届“哈尔滨冰灯博览会”从2006年12月20日左右对外接待游客,到冰雪节结束的近百天的时间里,哈尔滨在冰雪旅游、冰雪经贸、冰雪体育、冰雪文化、冰雪艺术等五个方面,开展百余项活动。

  出发吧,

一路向北,到最冷的地方去,向着那个梦幻般的银白世界!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