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2006:热钱游走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3日 09:14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刘金霞

  “绿地投资”“金色投资”并举

  中国机会依旧吸引全球

  2006年中国吸引外资即将步入低谷期?类似的担心似乎不无依据。

  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月至8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26227家,同比下降7.6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71.92亿美元,同比下降2.11%。而在2005年,中国全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为603亿美元,同比下降0.5%,这是中国近五年来首次出现FDI金额下降的情况。

  不过,这个担忧已被商务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冲淡:今年1至11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7019家,同比下降6.7%,但合同外资金额达1674.65亿美元,同比增长0.1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42.64亿美元,同比增长2.14%。

  据商务部预计,除银行、

证券、保险领域之外,2006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还可望达到603亿美元,将扭转去年实际使用外资略有下降的局面。有关权威机构预测,今年我国吸收外资将继续居发展中国家首位。按照联合国贸发会议《2006世界投资报告》,去年我国吸收外资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仅次于英国和美国,居全球第三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赵晋平分析指出,进入2006年以来,非金融类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延续了2005年的发展态势,其特点是:实际投资金额略有增长;来自自由港和欧盟的投资继续保持增长,日韩企业投资大幅度下降;外商独资企业投资增长超过平均水平,比重继续上升;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明显减少,东部地区外资比重继续上升;服务业吸收外资增长速度有所加快,制造业多数领域的投资出现下降;外商直接投资的大型项目不断增加,并购投资的地位明显上升。

  清华大学世界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也指出,进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出现了新的趋势,即从规范性的实业投资、建立新的生产能力和设施即“绿地投资”,逐步转向金融性投资及以资本运作为主要模式的并购投资(即“金色投资”),一些战略投资者、私募基金以及各种地产基金等等纷纷连出重拳,多个领域内的并购重组浪潮扑面而来。

  赵晋平表示,中国吸收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表现平稳,最为关键的原因在于跨国公司仍然看好中国经济当前的快速增长形势和长期持续增长的潜力,而全球国际直接投资仍然处于新一轮增长时期。世界银行的调查发现,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回报率高达22%。从全世界范围看,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回报率也非常之高。

  赵晋平认为新一轮国际直接投资增长也主要受到并购投资增长的带动。2006年以来,电信、金融保险等重要服务业的国际并购投资增长最为迅速,这对于即将结束“入世”后过渡期,面临电信和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进一步开放形势的中国来说,意味着新的引资机遇。而今年9月8日正式实施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也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国内的并购投资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有助于促进和规范外国投资者来华并购投资。

  从“引资”到“选资”

  中国理性面对热钱抢滩

  多元化投资的国际热钱抢滩给中国带来的利益显而易见:承接新一轮国际制造业转移取得显著成效;服务业全面履行入世承诺,对外开放取得明显进展;借用国外贷款平稳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外债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利用外资的法规政策不断完善,管理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但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如某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不计成本盲目招商引资,片面追求数量;部分行业的龙头企业被外资并购情况增加;中西部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和水平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企业带来的技术外溢作用不够突出,部分外商投资企业滥用知识产权保护;现有的利用外资管理体制亟待完善,部分现行政策不利于创造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等等。

  联合国日前发布的年度报告也显示,虽然连续15年位列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的第一位,但中国累计实际吸收外资存量总值不到累计实际使用外资的一半。对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郝红梅的判断是,“这说明中国利用外资数量虽大,但亟待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今年10月发布的《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利用外资“十一五”规划》均传递出一个明显信号:今后5年,我国利用外资的重点将从“量”转向“质”,重点引入能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投资,并明确将逐步形成内外资企业政策一致、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这意味着外资企业在中国的“超国民待遇”将被取消。

  与此相应的是,一直热论多年的所谓“两税合一”《企业所得税》草案已于12月24日提交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并以高票表决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修改后的企业所得税法草案将内资、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设定为25%,财政部税政司司长史耀斌表示,此举不仅不会抑制或者影响外资进入中国,还将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规范、透明的投资环境。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也于日前指出,今后要逐步改变现行普惠性的利用外资政策,用公平竞争和市场的压力推动外资企业更加注重集约化经营,使利用外资的重点从弥补资金、外汇不足切实转变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上,更加注重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能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切实把利用外资同提升国内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结合起来。除此之外,还要在法律法规和建立工作机制上下功夫,制定国家“战略性和敏感性”行业清单,建立特殊并购审查机制,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产业安全落到实处。

  今年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也引起了部分国外投资者的忧虑,担心中国利用外资政策出现了倒退,投资环境将明显恶化。赵晋平分析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当前我国面向所有企业的《反垄断法》制度和投资竞争政策体系尚未建立或不够完善,客观上容易使人误认为中国目前关于并购投资中的反垄断措施似乎主要是对跨国公司投资的限制,因此应尽快补齐这一“短版”,逐步将跨国公司并购和国内企业并购纳入相同的法律框架内予以规范和监管。

  他乐观预计,总体来看,在国内外环境不会发生太大变化的条件下,在服务业投资的带动下,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可能延续2006年以来的发展势头和结构特征,2007年有望继续保持5%-10%左右的平稳增长态势。

  大事记

  ●2006年1月,国家出台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规定,自3月1日起,满足相关条件的“依法设立、经营的外国法人或其他组织”才有资格投资A股市场。

  ●2006年3月1日起,商务部将外商投资内地商业领域(共三类)的部分审批权将下放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

  ●2006年6月6日发布的《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补充规定》规定,自2006年7月1日起,我国将允许外国投资者通过其在中国注册的投资性公司战略投资国内上市公司。

  ●2006年7月24日,建设部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在外商投资楼市的市场准入、开发经营,以及境外机构和个人购房等方面,均进行了明确的规范。

  ●2006年9月8日,《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正式实施,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国内的并购投资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2006年11月9日,我国发布《利用外资“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利用外资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及相应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利用外资从“量”到“质”的根本转变。

  ●2006年11月15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规定,自2006年12月11日起,中国将鼓励外资银行在本地注册,注册后将获得完全的人民币

零售业务资格,以及从事
银行卡
业务以及咨询服务的业务。

  ●2006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五周年,全面兑现入世承诺,WTO秘书处前顾问高树超就此评论“入世不仅改变了中国,更给了中国一个机会来改变世界”。

  ●2006年12月24日,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草案正式提交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进行首次审议,草案把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并以高票表决将企业所得税法草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